作者 | 肖漫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无人配送向“规范化”迈出重要一步!
5 月 25 日,在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颁发了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美团、京东物流、新石器成为首批获牌企业,车辆编码分别为MT0001、JD0001、NX0001。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内首次将无人配送车“合规化”。
无人配送车是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重要应用,主要应用于酒店、餐厅等室内场景和社区、园区、道路等室外场景。
目前,国内无人配送车场景与技术已相对成熟,但这一品类产品始终处于管理空白区,取得上路合法身份困难重重,尤其是路况更为复杂的室外场景。
早在 2018 年 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通知,规定无人配送车并不属于可在道路行驶的自动驾驶车辆,无法在公开道路行驶。
法律法规限制的本质是对安全隐患的担忧,随着近年来无人配送车在技术上的进步,以及部分企业的争取倡议,这种受限局面正在被放宽。
2020 年 3 月,美团、百度、京东、菜鸟等企业牵头发布了“培育壮大无人配送行业倡议书”,就无人配送落地过程中政策、法规、产业、标准四大维度发出倡议,希望合力推动无人配送创新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部分城市正在尝试将无人配送车纳入规范体系,在这之中,北京市可以说走在了前列。
今年 4 月 10 日,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允许无人配送车上路运营,这是政策层面上对无人配送的首次突破。
4 月 13 日,北京市政府正式设立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批复了包括亦庄新城 225 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大兴国际机场以及京台高速、京津高速等 6 条环绕亦庄的高速和城市快速路段。
而今,随着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牌照的发放,无人配送车也由此真正获得了上路资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颁布上路资质外,示范区还发布了《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实现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先行落地,探索对先行区具体场景应用政策的创新。
事实上,在无人配送领域,最早的探索者是国外企业,包括亚马逊、谷歌都在无人配送领域有过技术研发和落地推进。
在国内市场,虽然无人配送起步较晚,但凭借着独有的场景优势,如今也迎头赶上。
据 36 氪研究院发布的《无人配送行业报告》指出,国内发展无人配送的场景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国内人口密度较大,订单密集程度高,对无人配送设备的可持续工作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二是国内配送需求较高,配送量级远超任何一个国家,需求倒逼了无人配送的进步。
目前,国内室外无人配送车市场的玩家主要分为两大派别——既包括无人配送车生产商和集成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包括行深智能、新石器、白犀牛、智行者等,也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物流、美团等平台大公司。
而此次首批获得无人配送车拍照的三家企业——新石器、京东物流、美团正好分列两大阵营之中。
在配送场景中,国内早前大多是在封闭场景内进行产品的试运营和测试,后来由于疫情对无人配送需求的刺激,无人配送场景被进一步扩大。
在无人配送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争议也从未断绝,比如无人配送的合规性和合法性问题、机器人对劳动力的取代问题、无人配送车上路的安全等,这些都是无人配送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直面的问题。
如今,部分企业的无人配送车已获得了首批牌照,这无疑是对无人配送发展的肯定。
但与此同时,从长期发展来看,无人配送领域仍存在多方面发展瓶颈,包括生产成本高、落地难度大,定制化程度低等。
无人配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