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去年7月,英特尔联合Atmel、博通、三星等产业巨头,联合发起OIC联盟(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并推出OIC协议。
OIC协议是一项针对物联网联网设备的无线通信规范,当时联盟刚成立,没有实质性的内容。雷锋网在对比高通主导的AllSeen联盟后,认为英特尔的OIC在成员阵容和技术上都不够好。
不过经过大半年的发展后,他们也有了些不错的成果。在深圳举行的IDF 2015上,一位英特尔工程师告诉雷锋网,OIC协议已经发布了1.0版本,并有一些终端厂商在商用。
OIC 1.0做到了什么呢?它实现了一个真正无视硬件差异的跨设备无线协作功能。
举两个例子:
1)在支持OIC协议的应用内,你可以直接把这台电脑的文件拖到另外一台平板上去;
2)两台带屏设备间,可以协作工作,比如画流程图、写Word文档等。
因为OIC把下层的无线兼容都做好了,所以无论你的设备是WiFi、蓝牙亦或3G/4G,都可以做到上边两个例子中的功能。
OIC协议的实现范例:Intel CCF
而且,OIC并不需要改动硬件,它在系统和应用之间,可以看做是一种后台运行的服务。你只需要安装的应用里集成了OIC SDK,就可以复刻同样功能,无论Windows、Android或iOS。现场展示的Magic Transfer、Big Note两个例子即是如此。
如果把OIC 1.0和现有的同类服务进行对比,最直接的对手之一是苹果的AirDrop。这是一个近场文件分享技术,仅在苹果设备中支持。而更为庞大的Windows、Android群体,并没有好用的文件分享技术。国内的Windows用户大多在用QQ局域网传文件、飞鸽传书之类的软件功能,Android则是蓝牙分享、快牙、茄子快传甚至网盘等。
OIC未来的想象力在于,成为各大系统的内置服务,从此可以真正做到跨平台的无线共享和协作。但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Windows、Android、iOS三大主流系统中,英特尔和微软关系最好,OIC和微软业务也没有直接冲突,因此Windows是最有可能集成的。但微软庞大的Windows部门有心无力,英特尔另一项无线投影技术WiDi在市场推广多年,也未曾见微软做一个API支持的,最后还得英特尔找软件商一家一家谈。微软这家公司实在太大太慢了。
Android和iOS,则和OIC有着直接冲突。回到OIC的初衷——物联网联网设备的无线规范,这件事情也正是Google和苹果正在做的,Thread和Homekit。如果没有意外,OIC最终可能还是英特尔及OIC联盟生态内的自给技术,也就是物联网行业市场,跟消费者关系不大。
所以,我写这篇稿子,其实也只是想告诉那些极客玩家们,大家现在有一套更便捷的无线共享协作技术可供使用了,而且还是全开源无知识产权担忧的。如果有人做了,同样身为小白用户的作者,跟着也能顺带体验到这种服务 :)
后记:在IDF现场,英特尔宣布有三家新的公司/机构加入OIC联盟,分别是联想、腾讯(QQ物联)、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后两家与我们的日常计算设备关系不大,剩下的联想,你会期待它的软件实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