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部分科技创新技术都是从高校实验室或企业实验室中走出的,但是至今,实验室仍保持着一个较为传统的配置,甚至当下实验室中的设备维护主要仍为:实验人员打电话报修(被动)和维护人员主动巡检(主动)。
相对于能够造出各类自动化设备或用于开发自动化设备的技术的实验室而言,这很不“自动”。
与此同时,物联网这波潮流带来了万物互联的概念,所谓万物互联,首先要实现的就是将万物数字化,并将数字化的信息通过终端平台进行显示和管理。
什么意思呢?
简言之,就是将实验室所有设备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运维,类似现在智慧工厂的概念。
想象一下,当实验室中所有的实验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实验数据全部能够汇集到一块大屏上,或是手机App上,能够为科研人员节省多少时间?iLabService创始人兼CEO李康告诉雷锋网,“以现在的技术能力,至少可以节省20%的时间和精力。”
2015年,李康试水国内实验室服务市场,一年拿到了500万(人民币)的销售额,于是也就有了2016年10月成立的iLabService。
iLabService创始人兼CEO李康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实验室服务概念算是一个较为边缘化的概念,而对于李康而言,这一概念更应该是老本行。
“我和我的合伙人王静创业之前是在全球最大的科学仪器厂商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工作,当时王静负责整个亚太地区实验室的整体服务业务,我负责在中国将业务实际落地。”李康告诉雷锋网。
也正是在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工作期间,李康从零开始跟进,包括进行市场调研,搜集本地客户需求,做咨询,出方案,到最后整套方案落地。
“这样的服务体系在北美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相对比较成熟,业务量和客户接受程度都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中国,甚至在亚太地区,仍处于一个早期阶段。原有的模式是实验室有任何需求时,由实验室负责人直接打电话找厂商、经销商或服务商,是这种非常零散的单点需求。”这是李康当时看到的整个实验室服务行业的市场现状。
现在的实验室,仍以老旧的传统服务模式为主。
可以说,当时在Thermo的工作,决定了李康之后的创业走向。
当时我们在Thermo内部做实验室整体服务的时候,是把这些需求整合起来,整合成一个大的服务包,有点像现在的小区物业或楼宇物业。实验室出现任何问题,由我们来解决所有这些线下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iLabService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王静,当时在Thermo内部负责一个大数据项目。项目目标是对实验室中每台设备建立「设备名片」,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打下基础。具体工作是将内部几十个ERP系统中的数据,以及客户各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梳理,相当于为每一台设备做一个档案备份,然后为之后的数据分析做准备。这样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结果如果应用到实验室服务中,将会极大地提高运营效率。只是,这个项目一年后被停掉了。
全生命周期管理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数据是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这部分数据在之前的管理系统中是拿不到的,这也是李康之后创立iLabService时,决定融入物联网技术的原因。
鉴于这两项工作,李康想到融入当时在国内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实验室服务的数字化和联网化的全新模式。
那么,新模式能否撬动旧市场?
2015年,李康首次试水国内市场,一年拿到了500万(人民币)的销售额。
2015年的时候,我们和国内客户聊了很多,也收集了很多需求,很多客户也确实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他们不知道有这样的服务模式,这也成为我们创立iLabService的基础。
2016年10月,iLabService成立于美国新泽西的一间地下车库,彼时,地下车库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我们最早定位是做跨国企业客户,因为我们觉得企业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要让企业花钱,必须要有正当理由,产品要切中需求。做企业用户也可以作为我们产品很好的试金石。
iLabService第一款产品,也是现在的主推的硬件产品是一款智能物联网终端INTELAB,该终端主要实现的是实验室内各类设备联网功能,准确而言,是实现部署在实验室内各类传感器的联网功能。
INTELAB实物图
当然,如果只是实现路由器的功能,也就很难称之为智能联网终端,也就没有必要单独推出这样一款产品。
除去实现100多种传感器的联网, INTELAB最主要的特点还在于可以实现免驱动联网。
INTELAB将常用的传感器的驱动程序已经内置到终端中,从而实现传感器的即插即用。
另外,INTELAB内置存储,因而拥有断电保护功能,拥有一定的边缘计算能力,以及符合FDA的数据要求,通过了微软的Azure认证。
边缘计算在2018年尤其得到特别关注,而INTELAB的边缘计算这一块能力是“选配”的。
其实现在百分之六七十的设备不需要边缘计算能力,通过现阶段设备的计算能力已经可以实现相应诸如温度、电流等参数的处理,只有对于一些特别复杂的设备,才需要辅以边缘计算的能力。因而,iLabService将INTELAB的边缘计算能力作为选配方案。
作为一个科技服务类厂商,iLabService用到100多种传感器是如何解决的?
李康告诉雷锋网,iLabService不做传感器,主要传感器芯片是从国内外知名厂商采购,“我们做的是传感器整合。”
由于实际场景应用中,一个传感器需要检测多类参数、拥有多种功能,最简单的例如温湿度传感器,也可以理解为这样的一类整合。因而,iLabService选择了采购芯片,自己整合传感器。
另外,在硬件配备上,iLabService采用模块化方式,通过套餐模式推出多款方案供实验室应用和选配。
例如,某国际知名医药厂商的实验室通过超低温冰箱存放特殊样品,此前通过一个特制温度传感器进行故障报警,由于阈值设置太小,每次实验人员开冰箱取样品时,由于会使冰箱内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产生较大变化,因而经常出现误报警。iLabService通过分别监测冰箱内温度、冰箱门状态和冰箱压缩机状态的三个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李康告诉雷锋网,“采用三个传感器进行报警监测是iLabService一个独特的方案,这样的组合方案一方面可以降低误报警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压缩机)故障预警。”
现在的一大趋势是企业平台化,作为以实验室服务为主营业务的iLabService,系统和平台构建是其业务载体,也是整体业务布局的关键所在。
目前,iLabService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实时数据展示,智能报警系统,视频信息接入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判断,利用率统计,在线预约,样品信息查询,库存管理,统计报表。
在平台功能上,iLabService采用模块化管理,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开通,同时,李康也在构思之后是否可以借鉴手机应用商城的模式,构建类似marketplace(也就是国内的APP Srore)的模块应用商城,这自是后话。
虽然在搭建模块化选配功能,但是在具体方案落地过程中,“定制化是现在绕不开的「坑」,”李康也坦然表示,“一方面,前端(UI)界面需要定制;另一方面,在系统或API的对接上,由于不同客户的系统略有差异,因而需要进行定制。”
在前端界面呈现上,可以通过Web端、移动端界面呈现,并可以进行功能选配。李康特别向雷锋网提到,“iLabService最近完成的大屏显示方案得到了很多客户的认可,针对大屏显示,我们还有很多方案未公布,甚至我们的北美投资人也很期待我们的这一方案可以早日带入北美市场。”
大屏显示方案
在实验室服务整个业务模式和服务体系中,最为关键之处在于:数据。
无论是要实现设备监测,还是故障报警,数据必然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前文有提到,实验室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资产管理系统无法监测到设备运行的过程数据,iLabService从「资产管理系统+物联网系统」切入,以进行全周期覆盖。
但是数据究竟是如何获取的呢?
其中,设备运行过程中或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是通过我们在实验室中布设的传感器,通过物联网系统获取;设备原始数据和设备运维数据则通过用户提供,将传统记录数据(纸质记录数据)实现数字化,或将用户提供的ERP系统数据进行整合处理,这部分则是通过我们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
当谈到为什么不通过协议或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对接时,李康告诉雷锋网,这主要由于行业特性限制。
我们服务的是实验室,实验室最核心的是科研数据,因而,通过协议或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对接会存在用户对安全性担忧。其实我们现在主要实现的是诊断设备出现异常,尚且难以实现定位异常原因,因而现有的数据已经能够实现。
李康告诉雷锋网,“我们现在做的是线上监测和报警,然后通过线下运维团队进行服务。”
在线下服务体系方面,iLabService则是通过与线下有资质的第三方服务商合作,据李康向雷锋网透露,目前已与几十家服务商达成合作。
雷锋网此前也了解到,其实通过物联网实现设备监控和故障监测是现在在应用领域的一个特定阶段,还远未达到做故障检测分析,定位故障位置和故障原因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数据模型还未能实现精准定位和分析,要训练处这样的数据模型尚且需要一定时间来做积累和推进。
在这一阶段已经拥有变现能力,大部分企业会选择一边将这样的方案实现落地,一边继续推进相关技术和数据模型演进。
2018年第三季度之前,我们在做的基本上都是企业实验室,从第四季度开始,我们已经有涉及包括公共府服务平台、政府系统、高校和科研机构领域。2019年,我们的目标是在各领域拓展出几个标杆性项目,包括在科研机构方面,某极地科研中心的船载实验室已经有配备我们的方案。
现在国内很多地方的公共服务平台及公共技术平台逐渐形成一定趋势,因而也成为iLabService接下来涉及领域之一。
谈到2019年市场布局重点,李康告诉雷锋网,“2019年,企业仍是我们很关注的一个点,因为企业可以帮我们打磨产品。另外,政府系统也将是我们比较看好的方向,政府在这方面的需求很强,我们现在已经有几个几十万的订单开始落地。”
另外,李康还特别提到,2019年,将在国内市场的基础上,首先拓展北美市场。
欧美市场对实验室服务有很强的需求,但是在这一方面也有严格的认证。李康告诉雷锋网,“走国际化路线一直是我们的目标,此前加入YC,并拿到YC的投资,部分原因也正是基于走国际化路线的考虑。”
谈到现在的市场现状,李康也坦言,“其实北美多我们的认可度甚至会高于国内市场,这也是我们选择在今年首先开拓北美市场的原因之一,但是中国市场无疑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因而我们目前仍会立足中国市场。”
据雷锋网了解,除去有加入YC的孵化项目,iLabService也有先后参与到国内功夫国际孵化器和云赛空间这两个有微软背景的孵化器,据李康介绍,iLabService在创立之初就与微软有较好的合作关系,硬件产品拥有微软的认证,同时内部也会有一条产品线是基于微软的Azure,深度整合及应用微软的平台资源。
我们是微软的全球联合销售合作伙伴,同时,我们也即将入选微软加速器。
物联网在实验室服务领域的应用现在还是一片蓝海,有待挖掘。iLabService是较早入局的一批企业,李康也向雷锋网透露,其实北美现在也有两家和iLabService类似的企业。
与此同时,李康也表示,无论是北美,还是中国,实验室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程度都不高,由于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近几年才得到关注,美国虽然拥有十几年的实验室服务经验,但此前靠的仍是经验优化运营,而非数据。
从国内到国外,整个实验室(数字化)服务市场目前来看,仍没有形成井喷式爆发,整个市场还差一点火候。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整个市场已经开始运作,相关服务模式得到一定认可,产品和技术也逐渐得到打磨。只是从iLabService发展来看,2018年的销售额达到逾1300万元,部署设备量约3800套,除去企业市场,政府、高校、科研、公共服务也相继有布局。
谈到现在市场发展难点和机遇,李康认为有两点:
一方面,定制化。用户诉求不同,因而定制化是目前逃不掉的“坑”,“我们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地做到模块化、可选配,把定制化程度做到最低。”
另一方面,覆盖市场。“现在科技服务业是政府推崇和鼓励的,而且目前能提供类似服务的厂商也不多,如何在市场前期快速抢占市场是我们现在的难点,也是机遇。”
实验室监控系统是李康考虑的业务方向,同时也是万物互联探索的又一领域。在交谈过程中,李康也一再向雷锋网强调,目前实验室智能化服务已经可以提升科研人员20%的工作效率。
随着行业融合和数据模型的优化,提升30%,甚至50%的工作效率也未尝不可。而这样的实验室,又将会是怎样功率的发动机,来推动整个科研领域的发展。
想要听到外星人的呼唤,或许也已经不远了。
雷锋网诚挚招聘AIoT方向记者 | 深圳:
工作内容:跟踪报道AIoT领域的公司、产品、技术和事件,包括物联网、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
要求:1-3年相关媒体经验;能胜任外翻的英语水平;文笔优秀;良好的工作态度,对内容、科技有热情。
简历投递:投递邮箱:liufangping@leiphone.com,或添加微信:liu_fangping。
欢迎对AIoT领域感兴趣的小伙伴咨询/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