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已是红海,全中国有一万多家电影公司,但小米相信自己能做出其它公司做不出来的电影,至少小米影业总裁唐沐是这么认为的。
小米影业成立于今年1月份,当时黎万强(阿黎)结束闭关回归小米,回归后主要做两件事:小米影业和小米市场。目前阿黎是小米影业董事长,负责关键决策。
小米影业和小米VR一样,都是新团队,目前各有30人左右。据唐沐透露,小米影业有一半的人来自小米内部,“我相信做产品的很多方法论跟做电影是相通的,不一定要从传统行业去找人”。
在影业的宣发、制作和投资三大块业务当中,小米选择更偏重制作,团队中制作的人也会多一些。这与外界之前的预测有些出入,此前一篇《小米影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文章认为小米影业将从发行入手,而且目的还是为硬件服务。
唐沐则表示,小米影业是一项独立业务,不会依赖其它业务。小米影业有自己的资金池,与之前陈彤投资内容的10亿美元并不属于同一个资金池。
不过电影制作是一个周期很长的过程,短期内难出成果,所以初期观众能看到的是小米投资的电影。唐沐表示年内将有不止一部小米投资的电影,很快有一部会面世。“目前还属于学习阶段,前期参与的不会那么多,但往后会越来越深,”他说。
宣发方面唐沐希望把硬件产品上的宣传方法用到电影上来,也就是著名的“参与感”,把用户拉进来一起玩,涉及到很多社会化营销方式。小米手机、电视和VR会是小米影业的发行渠道。
在做电影这件事上,小米希望以传统影业的经验为基础,做出自己的特色。唐沐在宣传小米影业时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科技”,这是这家公司最重要的调性。
小米是一家科技背景的公司,我们应该使用科技来做为艺术创作的最主要工具,这是我们与其它影业公司的最主要区别,所以我们会在电影制作的所有环节都会尽量加入科技的元素。
如何体现“科技”这个调性呢?方法很多,比如小米会用大数据去做票房预测,用VR的手段去宣传电影,还有最能体现科技感的科幻电影。唐沐认为中国没有好的科幻电影,就算有人去做也做得很尴尬,没有代入感,而小米希望做出不尴尬的科幻电影。
小米探索实验室研究的是VR、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未来会是什么样,可以设定一个时代背景,根据一个技术关键点的突破去发想出一个故事。
小米希望用科学的方法来制作电影。唐沐比较欣赏像《火星救援》、《星际穿越》这样的电影,而这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科学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做产品出身的唐沐认为做产品和做电影的很多方法论是相通的,他希望把自己在产品上的经验用到影业中去。
我之前在腾讯的十年有一个60人左右的用户研究团队,我利用这个团队的各种方法去做用户对软件体验的观察,给每个产品阶段性地输出体验报告,来帮助产品团队做修改和优化。很多对产品的观察方法是可以用在电影上面的。
在投资方面小米影业同样强调调性契合,不会投恐怖片和古装片之类的题材。宣发上用的也是互联网的渠道和方法。
在招人方面小米影业也与众不同,唐沐透露了三个招人标准:首先要是产品人;其次要在电影领域浸淫多年;还有要能够看懂互联网的力量。
除了是小米影业总裁外,唐沐还是小米VR的总经理。对于电影和VR的关系,他表示两者不是包含关系,而是有交集。
唐沐看不起VR领域很多的糖水片,“这种东西可能一开始在VR领域会新鲜,比如一个全景的星空和沙滩,但这种新鲜感很快会过去,最后人们真正想要消费的是好内容。”
小米希望按传统内容的要求去做VR内容,除了沉浸感还希望能有交互感,他举了个例子:
一个旅游片,如果是肩扛摄像机去拍故宫,你会发现平淡无奇,但如果是一个妹子导游带你一起去看,跟你有互动,就会觉得很有意思。这样的内容放在平面或VR里面都会觉得很有意思,它会让人有一种交互感。甚至还可以加入一些情节分支,比如妹子会问你累不累,如果你点头的话就带你去当地很有名的甜品店,如果摇头就去下一景点,这种互动做起来是比较简单的。我希望VR内容是能够达到这个样子。
唐沐表示,小米影业会有自己的制作团队,而大部分的VR内容会通过投资合作产生。
打着科技的旗号,小米影业来了,它是一个仍然需要学习的新生团队。这个团队不缺钱,但只投符合自己调性的项目。
小米影业是个独立项目,不是为服务硬件而生。它在业务方面偏重制作,希望把做产品的思路用到电影制作中去,改变中国科幻片的观感,用科学的方法制作出不尴尬的科幻电影。
看完这些,米粉们期待小米出品的电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