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秘书长杜子德(前排左)和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章文嵩(前排右)
雷锋网按:在2012年成立之时,没人想过滴滴会成为一家科技公司。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和扩张,滴滴不但拥有了自己的机器学习研究院、美国硅谷研究院,还先后与国内外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展开合作,不断向技术驱动型企业迈进。在这条与科研机构合作的道路上,滴滴又多了一位“重磅”合作伙伴。
7月4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和滴滴宣布展开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建“CCF-滴滴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同时在前沿型科研平台搭建、学术交流、人才评选和培养等领域携手探索。
滴滴作为一个庞大的共享出行平台,拥有着大量的城市交通数据以及处理数据的技术能力;CCF则是知名的行业学会,在计算机领域影响深远,背后又连接着诸多科研院校的资源。这种优势互补的关系是二者走到一起的基础。当然,作为前CCF副秘书长的章文嵩,如今是滴滴高级副总裁,这层关系也让此次合作变得更为顺畅。
事实上,滴滴已经和诸多高校及研究机构有合作。在智慧交通方面,滴滴在国内与同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合作,在国外则牵手密歇根大学,还和斯坦福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
章文嵩向雷锋网表示,“我们要让外界知道我们有很多挑战和问题,而科研机构则可以共同参与,不断去解决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滴滴这里,科研机构可以接触到全球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的真实问题、大量数据;而如果科研机构有好的成果出来,对于滴滴的业务也是有价值的。
据章文嵩介绍,针对“CCF-滴滴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滴滴会公布出一部分数据集,提供给实验室做相关的研究,率先开始初步探索。未来的方向则是开放的,因为滴滴目前也无法断定这些数据具体可以用来做些什么。
实际上,滴滴作为一家出行服务公司,背后已经沉淀了大量数据,包括车辆行驶的轨迹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据章文嵩介绍,每天产生的轨迹数据量在70T,用户行为数据量达30T,总共100T的每日新增原始数据量。通过训练,这些数据已经产生了诸多实际价值,比如在出行平台的车辆调度问题上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对于这些数据更广泛的价值,则需要如CCF这样的组织来联合学术界共同探索。
章文嵩表示,对于一些当下的技术问题,滴滴可通过自己的工程师团队去解决。而对于更加长远的“重要而不紧急的问题”,可以引入学术界的力量和滴滴一起做。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机器学习、智慧交通、智能驾驶。章文嵩告诉雷锋网,“签约是第一步,未来会有更多成果通过这个实验室落地,为滴滴本身的业务创造价值。”此外,滴滴也希望更多的科研机构和团队来使用其数据集。
大数据之外,滴滴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也有很多积累,内部对传统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DNN、CNN、RNN以及增强学习都有应用。章文嵩称滴滴的计算平台在明年会建设到100P,运算速度可媲美太湖之光超算。
除了大数据技术方面的探索以外,CCF和滴滴还将在人才评选和培养方面下功夫,该领域则是CCF最为擅长的。双方将在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学科前沿讲习班(CCF ADL)、CCF走进高校以及CSP(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等项目上进行合作,共同评选、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人才。而上述这些项目都是CCF这么多年一手培育起来的。
总结起来,CCF秘书长杜子德认为,CCF通过和滴滴的合作,可以构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滴滴的大数据,为学术界进行学术研究提供“原材料”,促进学术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数据创造出应有的价值;章文嵩则表示,两者合作将在产业和学术界搭建一个有效转化的平台,促进大数据、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慧交通、信息安全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落地。
当然,如此美好的合作愿景,还要靠实际的成果来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程承办的 AI 盛会——“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将于7月7日-9日在深圳召开。
CCF-GAIR为国内外学术、业界专家提供一个广阔交流的平台,既在宏观上把握全球人工智能趋势脉搏,也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每一个垂直领域的应用实践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