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Google硬件发布会如期而至,Google果然发布了一大一小两部Pixel手机,然后果然掏出了一个VR头盔,然后果然又拿出5月份那个Google Home放了会儿音乐。就保密工作来说,10月份的Google发布会做得跟9月份的iPhone一样烂。
那么一场早早被“爆出底裤”的发布会还有什么期待的?作为一家市值常年在全球第一和第二之间波动的科技公司,答案是当然有。消费者们等着看价格和功能决定要不要买买买,厂商和开发者们则盯着“Google到底想干什么”、以及“它会怎样影响我的业务”。前者剁手,后者可能有时候就比较要命了。
我们先来看看,过了今晚有哪些已经可以买买买了(如果忽略肉身在天朝的话):
继OnHub之后的第二款路由器Google WiFi,129美金(单个) - 299美金(组合套装);
支持4K的Chromecast Ultra,69美金;
音箱版的Google Assistant,Google Home,129美金。
Sundar Pichai这两年替代了Larry Page在Google 5月份和10月份的大会上做点题发言。
Pichai回顾了互联网发展的脉络,也是Google在经历的阶段,他认为这个演变是PC -> Web -> Mobile -> AI。Pichai说,我们当下正在经历从移动到AI的演变。
怎么体现这个演变呢?Google的知识图谱已经有累计700多亿条数据,而机器学习就是给这些超级数据安上了“发动机”;DeepMind刚刚打败了人类最强的棋手;2014年Google的图像识别系统准确率在89.6%,而现在已经达到93.9%。
Google要把这些能力以产品的形式交到用户手里。所以这就是Google Assistant,Google的定义是“给每个人一个提供个性化服务的Google”。因为你在使用Google时常年积累的数据,Google有这些数据、计算能力和算法,它能越来越好地满足你的需求。
同时,Sundar Pichai又强调,现在是非常早期的阶段(early days)。
Pichai所表达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用户来说,Google AI就是Google Assistant(补充一句:DeepMind的定位则更接近于企业级AI解决方案)。
前任摩托罗拉总裁Rick Osterloh半年前离职回到Google,公司授权他来组建新的硬件事业部。Osterloh上台之后,很快给自己抛出了这个问题:Google为什么开始做自己的手机/硬件了?
第一,他举了手机带动电子相片和音乐爆发的例子,说明软件和硬件结合是大势所趋。
第二,“(自己做硬件)使得我们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三,“我们以前也做过硬件,(做自己品牌的硬件)这是自然走出的一步。”
Osterloh的这个回答小心翼翼,毕竟过去Google是Android生态中最重要的一环,下游的合作伙伴们也是Android后来能直追iOS的决定因素。同时Osterloh也没有明确的、关于“边界”的表态;讲到“做硬件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的”,它无疑越来越像Apple。
对Google自己来说,新的硬件事业部对内终于把分散的山头拉拢到了一起,对外则统一了产品线和品牌。Google现在的硬件一半跟内容有关(Daydream、Chrome Cast…),一半跟AI有关。
战略上从Mobile First变成了AI First,那么对应到产品平台上则是从Android到Google Assistant。这场发布会对Android的提及寥寥,Google希望开发者们把注意力聚集到Google Assistant上。
Scott Huffman之前在Google内部带领搜索业务上一些高级项目的研发,现在是Google Assistant项目的老大。
5月份Google讲到过,Google Assistant会对第三方服务开放。比如在问答时,除了知识图谱它还会调用Wikipedia的数据;比如用户叫车,它可以调用Uber。Huffman同时确认,未来它会对第三方硬件开放。
类似Amazon Echo,Google Assistant有一套接口与第三方服务交互,官方称其为“直接指令和对话指令(direct actions and conversation actions)”。即在不同的语境中去解释用户需要什么,从而唤起相应的应用。
Huffman说,“"Google Assistant是他们正努力打造的下一个开放生态。”但目前关于Google Assistant的消息不多,官方预计到12月会公布更多的消息。
附上:Google Assistant开发者网址https://developers.google.com/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