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提了近十年,为何我们总是在门外徘徊?
这其中既有技术原因,不同技术栈的成熟度不一而同,技术协同效应难以爆发,也有观念原因,内部改造总是困难的,数字化转型有时CIO都难以推动,而是CEO工程。在雷锋网看来,数字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转型意味着旧的生产力匹配不上新的业务发展,以数字化为目的转型就要求一个长久可持续的流程再造,所以必然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步进的姿态做转型。
提到数字化转型,必然绕不过ICT——云、大数据、IoT等等,华为提出了新ICT的理念,I代表智能,C是联接,T是数字平台,华为希望在智能、联接和数字平台方面能够起到领导者的作用。
华为企业业务全球Marketing总裁邱恒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六届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企业BG全球Marketing总裁邱恒在“引领新ICT:智能,联接,平台”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华为企业业务的新定位就是与合作伙伴一起为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联接,无所不及的智能,并通过数字平台协同融合各种新ICT技术,构建数字世界的底座,支撑客户数字化转型成功。”
华为企业BG 2018年营收7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八年实现十倍增长,突破百亿美金。用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的话说,百亿美金之前是企业业务的1.0阶段,百亿之后是企业业务的2.0阶段。
“如果说2.0阶段有什么样的新想法或者新策略,最简洁来讲,在未来继续做好产品的基础之上会更多地关注于面对行业市场的客户需求,打造可复制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华为会在解决方案上有更大的发力”,阎力大表示。
数字平台正是基于此目标推出的底座型产品,底座是数字世界的底座,华为希望用数字平台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
对于数字化转型平台一个较为激进的判断是——企业在未来要么成为平台的一部分,要么自己成为平台。但还有一种如华为这类,做的是平台的平台,更通用当然门槛也更高,通用平台承接的是上面一层行业平台,行业平台企业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数字化转型,还可以对外做本行业的平台产品输出,整个数字化转型其实是一个倒金字塔形生态。
数字平台是华为企业BG的代表作,简单直白,大巧不工,含义就是用新ICT为企业乃至数字世界构建一个坚实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底座。
华为认为,ICT基础设施作为供给端,引入智能技术 后,形成“+智能”平台 ;另一方面,各行各业基于“+ 智能”,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行业的联接更为紧密, 数字化转型跨越行业壁垒,跨行业融合成为常态。
联接、智能和平台构成华为企业BG的关键词,数字平台成为华为和数字世界的纽带。
今年华为企业BG从理念上进行了一大升级,提出了“Huawei Inside”,有别于过去的“被集成”,“Huawei Inside”是在更深入理解聚焦行业客户的业务场景,通过主动地拓展,实现华为产品与各环节伙伴密切协作,最终面向客户创造价值。
从华为角度,华为通过更深入理解客户的需求,和伙伴、客户一起联合创新,牵引自身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数字平台,提供更易集成,易安装,易维护,易服务的产品和方案。同时发挥产业化和标准化的优势,联合伙伴把解决方案标准化,规模复制,并进一步共同定义形成产业标准。
从伙伴支持角度,“Huawei Inside“包含“Huawei技术Inside”和“Huawei能力Inside”。“Huawei技术Inside”是华为把产品技术Design In进伙伴面向客户的商业解决方案中,联合创新,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Huawei能力Inside”是华为培养使用华为技术的伙伴能力团队,使能伙伴更好的使用华为技术服务客户。
横亘在数字化转型的挑战繁多,相关调查显示,“业务价值难以体现,转型驱动力不足”、“企业自身技术能力不足”和“新ICT系统资金投入不足”等等都是CXO提出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生产系统未有效联接,核心数据难以挖掘;技术门槛高,缺乏应用新技术的手段;新旧业务系统之间难衔接,新ICT投入不足。
华为的应对之道有三:
首先是“Cloud Only,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与连通”。去年华为公司内部对云业务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达成了共识。认为数字化解决方案一定是长在云上的,不仅是公有云,还包括私有云、混合云,华为还明确所有云要遵循“5同”原则,即同架构、同API、同体验、同服务、同生态。以实现客户、伙伴应用软件上云时,一次开发,一次对接,多云部署。
其次是全栈全场景普惠AI。全栈,意味着为广大AI应用开发者提供强大、经济的算力,低门槛的应用开发平台,实现AI数据建模、模型训练、应用开发更加简单、敏捷、高效;全场景,意味着实现智能无所不及,覆盖端、边、云任何商业场景。“普惠AI”是华为的目标——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AI,将AI拉下“神坛”。
最后也是最基础的安全和可信,当数据成为核心资产后,没有安全可信的方案是难以想象的。华为相信安全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华为通过四方面举措来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安全韧性——第一,通过AI加持实现智能检测,并自动处理威胁;第二,通过云容灾保持业务的连续性,支持多云管理以及公有云和私有云容灾备份;第三,通过数字平台与终端协同防止设备劫持,例如可通过检测摄像头的非法访问等多种行为防止其被劫持;第四,通过数字平台与联接协同防止网络攻击,可在发现攻击源后,为网络设备制定并指挥防止攻击的策略,例如不转发攻击数据包等。
最近To B或者说产业互联网的喧闹声持续了一阵子,主要是BAT掀起的风潮,但互联网行业的To B是看起来热闹,传统做To B行业的大企业早就在这条路走了很多年,当然,互联网思维也给行业带来了不同的竞争思路和操作方法,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好事。
在华为的整体战略中,首要任务仍然是聚焦ICT基础设施,这也是华为To B一直以来的基础,比互联网行业的视角更深。雷锋网获悉,华为在2018年的战略中明确了一点,那就是企业业务将成为华为整个To B业务的增长主引擎,而To B业务中包括华为引以为豪的运营商业务。
邱恒则表示,不要小看这个主引擎中的“主”字,这说明整个公司对企业业务的战略倾斜。
对此雷锋网的理解是,华为运营商BG更多的是专注于电信行业,在电信行业纵深更深,而企业BG要求广度,去触达更多不同的行业,华为没有如电信行业一般的行业经验,而是与合作伙伴共同做大这一市场蛋糕。
在华为年报,华为对于企业业务的终极目标陈述在前:
企业业务要围绕聚焦的客户场景,以解决客户问题为出发点,和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做好 Huawei Inside,并通过充分与各国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使我们融入当地社会,成为其中一份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