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业界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出海十四年,顺丰国际的高光与迷雾

作者:姚单
2024/08/30 18:47


顺丰的股价,较2021年的高点,累计下跌超过七成。顺丰创始人王卫试图通过港股IPO,使出海业务扭转局势,这事能成吗?

顺丰国际的高光时刻

顺丰出海十四年,收购嘉里物流被视为关键里程碑。坊间传闻,顺丰曾用了三、四年的时间与嘉里物流磋商,王卫亲自牵头,起初嘉里物流没有很强的出售意愿,直到2021年突然转变了态度。

这其中与行业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2020年嘉里物流利润端表现不敌2019年,之后泰国业务又陷入价格战的漩涡,导致电子商贸及快递业务表现下跌,嘉里不得不寻求战略合作伙伴。

当时顺丰的日子也颇为艰难,由极兔掀起的快递价格战席卷整个行业,顺丰投身到了“烧钱”大战之中。

2021年第一季度,顺丰自借壳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业绩暴雷,王卫亲自出来道歉,同一时期开除了当时顺丰集团的CFO。王卫当时承认了两点,一是一季度没有经营好,二是管理不善,承诺类似的问题不会再出现第二次。

让王卫同样焦灼的是,政策的东风吹向了跨境电商和物流,而顺丰出海多年依旧不温不火。或因此,嘉里物流成为王卫心中的最佳标的。

被顺丰收购之前,嘉里物流已经做到了东南亚快递前三,仅次于极兔、JNE。王卫非常看好嘉里物流在亚洲位居前列的实力,后来和嘉里物流谈拢后,感慨要不是郭氏家族对他本人及顺丰的信任,否则这项目是不会存在的。

2022年,顺丰吸取2021年经营不善的教训的同时,大力发展东南亚业务。按照王卫的规划,2025年做到亚洲第一、全球第三,东南亚市场是关键战役。

因此,顺丰国际在泰国设立了由顺丰与嘉里物流的核心成员组成的(Kerry Express International)国际快递业务委员会,期间疑似针对销售人员上线战狼计划;紧接着顺丰国际电商专递开通了寄往新马泰的服务,价格特惠......2022年顺丰迎来出海的高光时刻,国际业务营收占比从个位数跃升至22%。这个增长无疑提升了团队信心。

嘉里物流作为东南亚物流市场的领头羊,确实利好顺丰覆盖东南亚市场。这在2021年的报表上就有所体现,顺丰并表嘉里物流后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的大关。

但是,顺丰也要为此付出代价。

顺丰收购嘉里物流总对价约为146亿人民币,要知道,2020年顺丰归母净利润仅有73.26亿元,2021年还下降至42.69亿元。上述收购金额远超出顺丰集团当年的年度净利润。这笔钱是顺丰向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牵头筹组的银团申请本金的贷款,合计不超过240亿港元,可以说是接近“杠杆式收购”。

从这一刻起,因为借钱收购杠杆高耸,似乎注定了顺丰国际后续的隐忧。业内同好,想一起讨论,欢迎添加雷峰网作者微信 ydinitialheart 一起扒 。

“谁来当老大?”

“谁来当老大?”,作为并购案例中最为常见的的问题,同样是顺丰与嘉里物流融合道路上的最大阻碍。

2022年中旬,顺丰国际的业务是由嘉里物流主导的,但很快出现了顺丰国际的元老们不服的情况。

比如,两家公司在泰国还是两拨人,各自为战。在泰国,有些门店牌坊使用的是顺丰国际,而有些门店使用的则是嘉里物流。

结果是,王卫将顺丰国际核心的原班人马踢出局,原团队负责人离职,顺丰国际业务全部转移到嘉里物流,后来才有了KEXI(Kerry Express International)国际快递业务委员会的出现。

2022年7月,王卫亲自牵头,于泰国成立了KEXI国际快递业务委员会。王卫、嘉里物流集团总裁马荣楷、顺丰国际电商快递事业部负责人何斌、东南亚快件总裁伍建恒组成委员会成员。有关国际快递业务的重大规划和关键资源投入等事宜,均由KEXI委员共同讨论和决策。

这个时候,顺丰与嘉里物流整合,可以理解为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决策。顺丰确定了大力发展东南亚业务,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是重中之重。

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安排得很完美,然而嘉里物流作为卖方,业绩并没有那么理想。其泰国业务在2022、2023均为亏损状态,净亏损均超过27亿泰铢(当前约5.60亿人民币)。

或因此,顺丰国际业务的主导权便被收回了顺丰集团的手中。

2023年上半年,KEXI名存实亡,顺丰国际电商快递事业部解散,事业部负责人何斌转岗,顺丰新成立一个专门管东南亚快递的组织,顺丰国际业务被划到顺丰集团的市场营销部。

在顺丰国际内部,大家似乎对背后的原因都心知肚明。“这个业务独立出去后,和嘉里没融合好,没有达到1+1>2的效果。”林海表示。

可以看到,顺丰国际与嘉里物流融合过程中,王卫试图通过人事和组织架构调整,提升融合效率。

不难理解,当王卫决定收购嘉里物流,就意味着要承担更重的负债压力。

早在2018年,顺丰花在收购及投资上的钱超过70亿元。2021年,顺丰高溢价现金并购嘉里物流后,资产负债率再次上升近5个百分点,2022年进一步上升至54.67%,2023年负债率为53.37%。高溢价收购,增加了顺丰的偿债压力。

事实上,文化差异是企业整合中常见的主要问题,涉及利益各方博弈。

物流从业者玉祁表示,嘉里物流起家于香港,是一家偏欧美派的公司。顺丰在国内是一家很正规的快递公司,但江湖气还是相对重的。

上述人士认为,顺丰跟欧美派的公司整合在一起,会存在文化差异。欧美派对合规的要求高,重视流程机制,中国公司则更重视人的领头作用,在人事管理等方面容易存在分歧。

如何应对文化差异,这是王卫需要考虑的。

国际业务尚不足以扛起营收大旗

“加入顺丰之前,我不知道顺丰国际比菜鸟国际还要变化快。”2021年林海加入顺丰国际后,感慨顺丰国际组织架构几乎每年一大变。

许多猎头在得知林海就职于顺丰国际后都十分惊讶,认为他应该提前来咨询他们。在猎头圈,顺丰国际业务做得一般,组织架构变动频繁已经不是什么行业秘密。

自2018年以来,顺丰国际组织架构大调整了不少4次。

2020年以前,国际业务归属在顺丰速运国际事业部,有一种叫法是顺丰集团海外大区。公开信息显示,David William Adams、叶浩霖先后短暂任职国际事业部CEO。这个阶段,顺丰国际业务发展得不紧不慢,2019年其国际业务规模只有28.39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仅2.5%。

2020年起,顺丰国际事业部成立,与国内快递事业部平级,向王卫汇报。这个架构维持了两年多,也是顺丰国际飞速增长的时期,时任顺丰国际CEO为孙逊。

孙逊明显得到了王卫的赏识,他也是近些年来顺丰国际CEO中任职时间最长、在公开场合露面次数最多的一位。孙逊曾于法国阿尔斯通集团、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等公司担任法律顾问,具备海外法务的视野。加入顺丰集团后,他又先后出任过集团首席风控官、总法律顾问等重要职务。

转折点在2022年。顺丰集团再次调整国际业务架构,顺丰国际事业部更名为顺丰国际电商快递事业部,事业部新任CEO何斌向王卫汇报。何斌曾任顺丰业务区区总、冷运副总裁等职位,更多具备是国内一线业务和管理经验。

而后顺丰国际业务的主导权在嘉里物流手上,原顺丰国际原班人马大批离职。2023年上半年,顺丰集团又从嘉里物流手中收回顺丰国际业务的管理权,将国际业务划到集团架构下,取消顺丰国际电商快递事业部,何斌被调岗。

追溯这几位CEO的经历,他们基本没有跨境物流相关经验,出于各种原因,最终落个“铁打的出海,流水的CEO”结局。

顺丰国际离职员工王大帅表示,他在职几年内,所在事业部领导都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可能和王总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所以才有人事变动。

顺丰国际的执行团队大多数都有跨境物流背景,而由于核心高管刚刚做出了点成绩就被换了方向,执行层面没法长远,执行团队也很难猜测清楚老板的想法是什么。

结果是,人员流失,业务进展慢。在屡次变动中,大多数顺丰国际离职人员流向了菜鸟和京东,其次是各类跨境公司或者通达系等。

“菜鸟员工很少跳槽来顺丰国际,即便来了也待不满半年,高级别的员工进来甚至待不到半年就会离开。”林海直言。

京东某些项目和顺丰合作密切,两家公司的员工对彼此的认可度也更高。因此他们的员工会相互跳槽,甚至还有极限互换的,猎头喜获Double提成。比如,去年8月一位顺丰国际业务的高管被京东物流挖角,顺丰就从京东物流挖了一个人来补位。

人员变动大,直接关系到项目合作的进度,这也让外界对顺丰多了一些揣测。

以顺丰和SHEIN在2021年的一次合作谈判为例,当时谈判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然而,顺丰负责谈判的人员却突然被解雇,导致双方最终未能达成合作。按理来说,如果合作谈成,这是非常利好顺丰的,顺丰国际有了商流就可以弥补短板。

而由于缺乏商流,顺丰国际业务始终无法扛起集团的营收大旗。2020年~2023年,顺丰在境外业务录得收入分别为59.73亿元、182亿元、589亿元、349亿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3.88%、8.8%、22%、13.5%。

反观同行,在2021-2023财年,菜鸟国际物流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55.1%、52.3% 和47.4%,撑起了菜鸟集团的营收大旗。

顺丰要实现亚洲第一、全球第三,任重道远。

战略摇摆,物极必反?

在很多顺丰国际离职员工看来,顺丰出海十多年却不尽人意的根本原因,是定位不清楚,战略摇摆。

多位离职员工提到,这些年顺丰国际的战略一直在调整,是干B2B还是干B2C,是做干线还是做落地配,在内部处于变数阶段。

而应该对此负责的,正是顺丰创始人王卫。

在员工们看来,王卫肯定希望把国际业务做好,但他没有真正做过海外生意,欠缺一些国际经验和视野。这容易导致老板和高管理解偏差太多,决策层缺乏耐性,最后王卫试图通过人员调整使业务的增速和体量达到他的预期。

王卫不满现状的背后,均有迹可寻。

2017年上市后,顺丰股价跌跌不休,原因在于其主打的商务件快递市场日趋饱和,又错失电商件大潮,导致营收增速放缓,毛利率下跌。目前顺丰股价较2021年2月的高点123.94元/股已经累计跌超七成,其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5000多亿元缩水至不足1700亿元。

面对股价低迷的情况,自2022年3月以来,顺丰控股推出4轮回购计划,但也未能挽救低迷的股价。

而所谓的全球化新故事,顺丰无疑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颇有些水土不服。

去年王卫曾坦言,顺丰不能比友商慢了,赴港上市是出于国际化的考虑,尽管此前顺丰在国际业务上已有一些投资,但“还不够”,顺丰需要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平台,在未来能够用资本方式快速扩张。

顺丰在国内稳坐“快递一哥”宝座多年,但比国际三大快递巨头UPS、FedEX、DHL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是时间上。

顺丰成立至今拥有31年历史,放眼三大国际快递巨头,每一家的历史都长于顺丰,最长的超过百年。

以自营全货机数量计,顺丰自营全货机的数量为87架,是中国第一大货运企业。而对比UPS一家公司600多架的体量,顺丰仍有较大差距。

以2023年的体量计,顺丰全球排名第四,不及DHL的一半,按照王卫的规划,2025年进全球前三,体量至少得再翻一番。

这个差距需要时间和金钱的双重沉淀,二者缺一不可。目标远大,对应团队任务重大。

当下,以Temu为首的中国出海四小龙发展迅猛,从全托管到半托管,后端航空运力需求供不应求,甚至掀起新一轮海外仓和末端配送热潮。北美尾程服务商UniUni快速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这背后也是极大的需求驱动。

国内快递市场竞争激烈,“以价换量”现象严重,各大企业不得不加速出海寻求增量,且有些许被动。顺丰收购嘉里物流、试图港股IPO......出海分一杯羹的挑战依旧不可避免。

况且在国内是一盘棋,国外是一个地区一盘棋,在东南亚适用的经验在美国不一定能做。且海外基建远落后于国内,注定是一场重资产的持久战。

整体而言,顺丰面临股价压力、增长压力,需要讲新故事。但是讲新故事不仅慢了,又面临很大的外部压力,如此种种,王卫不得已做了很多朝令夕改的操作。

写在最后

在高度内卷的中国快递市场中,今年顺丰整体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并在Q1结束了营收负增长的状况。

从营收来看,2024上半年顺丰>圆通>韵达>申通>极兔>中通。过去极兔一度掀起最低8毛钱发全国的价格战,一场降价风暴席卷全行业,至今都让很多快递公司心有余悸。顺丰一直走的是高端路线,虽然受到价格战波及,但一直被寄予厚望,营收规模依旧一骑绝尘。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本文作者姚单,长期关注跨境电商及服务生态,欢迎业内人士添加微信ydinitialheart,了解更多行业动态与内幕。

注:陈铭、林海、王大帅、玉祁为化名。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出海十四年,顺丰国际的高光与迷雾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