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BAT 等消费互联网全面 ToB,工业互联网正在承接着越来越大的关注度。尤其是今年国家大力支持新基建产业发展后,工业互联网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
近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白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0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将达到 3.78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将升高至 3.63%,带动就业人数达 131.29 万人。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和缓解就业压力的关键动力。
此外,《白皮书》还指出,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各产业融合升级的同时,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根据《白皮书》测算,2017 年、2018 年、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 GDP 比重分别为2.83%、3.04%、3.44%,对 2018 年和 2019 年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 5.03% 和 8.70%。预计今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 11.81%,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如果您想获得本报告的全文 pdf,请在雷锋网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 825 报告”提取。
文档来源: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报告
1、内涵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其本质是以人、机、物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通过对工业数据 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伴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实体经济各个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成为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对各类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并形成智能反馈,推动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制造装备、工艺和材料的潜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创造差异化的产品并提供增值服务。工业互联网为实体经济各个领域的转型升级提供具体的实现方式和推进抓手,为产业变革赋能。
2、产业体系
工业互联网的产业体系包括直接产业和渗透产业。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由网络、平台、安全三个部分构成,其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 安全是保障。
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指工业互联网从多维度推动行业融通发展。工业互联网有助于打通行业之间的信息孤岛,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和行业应用。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持续扩大。
据测算,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 3.41 万亿元,名义增速达到 22.14%,增速同比增长 2.97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为 0.92 万 亿元,名义增速达到 19.86%,增速同比增长 3.96 个百分点,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为 2.49 万亿元,名义增速达到 23.01%,增速同比增长 2.57 个百分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 社会各界进一步加深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 3.78 万亿元,成为促进我国 GDP 增长的重要因素。
工业互联网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推动各产业融合升级。
据测算,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 GDP 比重分别为 2.83%、3.04%、3.44%,对 2018 年和 2019 年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 5.03% 和 8.70%。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 GDP 的比重为 3.63%,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 11.81%,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从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的内部结构上看,渗透产业将成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增长的内生动力,工业互联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据测算,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和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的比值从 2017 年的 2.56 增加到 2019 年的 2.71,预计 2020 年,该比值将达到 2.90,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占总增加值规模的比例将达到 74.34%。 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显著高于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这表明我国工业互联网正在加速同各行业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
工业互联网不断催生新的就业岗位,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工业互联网提供的就业岗位可以 分为直接产业和渗透产业两部分。据测算,2017~ 2019 年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的就业人数约为直接产业就业人数的三倍。
2017 年带动总就业人数达到 2172.19 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 2.80%; 在 2018 年带动的总就业人数达到 2367.41 万人,同比增长 8.99%,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 3.05%,新增就业人数 195.22 万人; 在 2019 年带动总就业人数达到 2679.61 万人,同比增长 13.19%,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 3.46%,新增就业人数 312.20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的总就业人数将达到 2810.90 万人,同比增长 4.90%,新增就业人数 131.29 万人。其中,新增就业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领域的升级使得岗位变动增加 的就业机会;二是多领域的融合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
工业互联网高效推动复工复产,对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六保”、“六稳”工作具有坚实的企稳作用。
工业互联网通过构建数据流通与分析,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助力改变传统生产制造方式,升级供应链管理, 快速响应复工复产需求,平稳应对疫情等叠加因素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助力经济复苏和产业升级。
工业互联网通过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大规模工业领域,推动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实现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紧密协同,赋能行业发展与产业融合。
据测算,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0.049 万亿元、1.775 万亿元、1.585 万亿元, 名义增速分别为 23.92%、20.05%、24.51%,增速同比增长 9.41%、3.08%、 2.57%。
在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下,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三大产业增加值规模仍将高速提升,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将分别达到 0.059 万亿元、1.935 万亿元、1.791 万亿元。
按照中国统计年鉴中的 19 个行业划分,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制造业的增加值规模达到 14694.68 亿元,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规模达到 6777.81 亿元,带动增加值规模超过千亿元的行业已达到 9 个。
据测算,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农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493.35 亿元,名义增速达到 23.92%,增速同比提升 9.41%,增速比较明显;带动就业 38.77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农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591.36 亿元, 新增就业人数 5.15 万人,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43.92 万人。目前,工业互联网向农业领域的渗透情况还显著落后于工业和服务业,实现工业互联网与农业的融通发展任重道远。
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制造业的增加值规模达到 14694.68 亿元,名义增速为 18.41%;带动就业 1154.77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制造业的增加值规模将达到 15609.09 亿元, 新增就业人数 4.53 万人,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1159.30 万人。
目前,我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正逐渐消退,面临“中低端分流”和 “中高端产业或产业链高端环节流出”的双向挤压。
一是传统制造业面临 “中低端分流”。由于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劳动力和环境成本等竞争优势凸显,我国中低端产业外迁趋势明显。
二是“中高端产业或产业链高端环节 流出”亦逐步加剧。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等战略 的深化推进,不断发挥能源成本低、高技术渗透等优势,加剧全球中高端制造业产业链的竞争。
1、工业互联网赋能矿产开采,保障采矿业安全生产运行
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采矿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1874.69 亿 元,名义增速为 23.65%,增速同比提升 5.74%; 带动就业 147.32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采矿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2142.14 亿元,新增就业人数 11.78 万人,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159.10 万人。
我国采矿业规模大、分布范围广、生产危险性强,应用工业互联网,可以推动采矿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同样也实现了采矿业安全与发展相协调的要求。
2、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行业,推动能源“四个革命”
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1153.23 亿元,名义增速达到 37.75%,增速同比提升 10.46%,在四大工业行业中增速显著、发展潜力巨大;带动就业 90.63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1562.27 亿元,名义增速仍将保持在 35.47%, 将成为唯一一个增速超过 25% 的行业,新增就业人数 25.40 万人,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116.03 万人。
3、工业互联网赋能建筑业,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建筑行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30.94 亿元,名义增速达到 23.20%。
建筑业自 2020 年 2 月底复工率突破 50% 后,保持稳步恢复的状态,3 月中旬突破 70%,3 月底达 91.7%,4 月 底达 94.4%。
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批发和零售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2523.90 亿元,名义增速为 22.69%,增速同比提升 3.32%;带动就业 198.34 万人。 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批发和零售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2868.09 亿 元,新增就业人数 14.67 万人,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213.01 万人,成为制造业和信息产业之后,第三个由工业互联网带动就业人数超过 200 万人的产业。
在信息技术领域。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6777.81 亿元,名义增速为 25.05%; 带动就业 532.63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7487.62 亿元,新增就业人数 23.48 万人,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556.11 万人,带动增加值规 模和就业人数在第三产业中均位居首位。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领域,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交通运输、软件开发和邮政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1350.98 亿元,名义增速为 20.75%;带动就业 106.17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交通运输、软件开发和邮政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1488.68 亿元, 新增就业人 数 4.4 万人,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110.57 万人。
在金融领域,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金融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1771.23 亿元,名义增速为 24.22%;带动就业 139.19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金融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2072.14 亿元,新增就业 14.71 万人,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153.90 万人。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1198.48 亿元,名义增速为 27.18%;带动就业人数 94.18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1383.67 亿元,新增就业人数 8.59 万人,实现就业人数将首度突破 100 万人,达到 102.77 万人。
在房地产业,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 房地产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1146.74 亿元,名义增速为 22.62%;带动就业人 数 90.12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房地产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1268.72 亿元,新增就业人数 4.11 万人,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94.23 万人。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为 299.04 亿元,名义增速 为 30.01%;带动就业人数 23.50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370.18 亿元,新增就业人数 3.99 万 人,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27.49 万人。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助力工业互联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壮大也反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推动科学研究产业化,保障科学研究长期化。
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49.69 亿元,名义增速为 29.73%;带动就业 3.90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61.04 亿元,新增就 业人数 0.63 万人,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4.53 万人。
在住宿和餐饮业,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住宿和餐饮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306.91 亿元,名义增速为 24.26%;带动就业 24.12 万人。 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住宿和餐饮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355.69 亿元, 新增就业人数 2.30 万人,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26.42 万人。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224.90 亿元,名义增速为 29.37%;带动就业 17.67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居民服务、 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271.07 亿元,新增就业人数 2.46 万人, 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20.13 万人。
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增加值规模为 136.74 亿元,名义增速为 52.54%;带动就业 10.75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增加值规 模仍将保持高位增长,将以 50.23% 的名义增速实现增加值规模达 205.42 亿元,新增就业人数 4.51 万人,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15.26 万人。
在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等三大行业中,2019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三个行业的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32.48 亿 元、24.76 亿元、8.08 亿元,名义增速分别为 27.06%、20.53%、19.83%;带动就业分别为 2.55 万人、1.95 万人、0.63 万人。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三个行业的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38.74 亿元、27.29 亿元、8.82 亿元, 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 0.33 万人、0.08 万人、0.03 万人,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 2.88 万人、2.03 万人、0.66 万人。
1、各省市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
2、各省市工业互联网规模增速显著
各省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逐年增长。2019 年,广东和江苏的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增加值规模超过 3000 亿元,其中广东省遥遥领先,达到 3847 亿元,江苏省位列第二,达到 3573 亿元。山东、浙江紧随其后,与河南、 湖北、四川、福建、上海、湖南、安徽、北京、河北等 11 省市的产业增 加值规模均超过千亿元。
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增速显著高于同期 GDP 增速。2019 年各省市的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增加值规模增速保持高位增长,均保持在 15% 以上,显著高于本省市同期 GDP 名义增速(2019 年各省市 GDP 名义增速在 4% 12% 之间),其中,福建省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增速遥遥 领先,高达 34.13%,重庆、西藏、浙江、云南、贵州、湖北紧随其后,增 速超过 23%,安徽、江西、四川、河南、湖南等省市的增速均超过 20%。
3、工业互联网带动各省市就业
从工业互联网产业带动各省市的就业人数的数量上看,2019 年工业 互联网产业带动就业人数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 江、河南、湖北、上海、福建、北京、安徽等。工业互联网产业带动各省 市就业人数的分布与当前各省市就业人数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带动的 部地区的就业人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从工业互联网产业带动各省市的就业人数的增速上看,2019 年工业 互联网产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福建、重庆、西藏、浙江、贵州、宁夏、北京、湖北、河北、内蒙古等。
1、重点区域协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 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纲要》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发布,为各大重点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南。
2、工业互联网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来看,2019 年, 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最高,达到 7205.76 亿元,西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次之,产业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4338.63 亿元和 3847.09 亿 元,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产业增加值规模较低,为 1622.63 亿元和 1528.94 亿元,这也和各个地区的生产总值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从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 GDP 的比重来看,各区域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 GDP 的比重均在 3%4% 之间,其中长三角地区占 GDP 的比重最高,达到 3.60%,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紧随其后,分别为 3.57% 和 3.49%,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比重则分别为 3.23%, 3.30% 和 3.31%。
从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的增速来看,西南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的增速最快,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达到 24.13%,这充分说明贵州、四川等地发扬自身优势,通过扶持大 数据特色产业等,正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
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受限,第一季度城市出行率为去年同期水平的 81.70%;多地区延迟复工,截止 4 月初,全国复工企业比率仅达到 83.90%;消费水平下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19.00%;投资活动放缓,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 16.10%,其中第二产业投资下降 21.90%,在三大产业中最为严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第一季度 GDP 较去年同期下降 6.8%, 尤其第二产业受冲击较大,其增加值同比下降 9.6%。工业互联网全面连 接工业经济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可以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不利影响,促进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应对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
1、工业互联网助力改变传统生产制造方式
工业互联网通过帮助工业企业搭建以数据资源为核心的生产体系, 加速其向高质量的技术密集生产模式转型,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和工人生产效率。
2、工业互联网助力升级供应链管理方式
工业互联网利用信息数据高速流通和精准计算,将传统供应链“伪 数据化”式的闭塞通道改建扩建成全域互联的高速公路,在各个企业间修筑起充分连接、高效沟通、密切协同、精确管理的基础设施,有效提高其供应链掌控力。工业互联网助力企业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管理, 使供应链上相关企业信息共享、数据互通。
3、工业互联网帮助提升融资能力
工业互联网通过连接产业链上下游、汇集海量生产相关数据,使得利用更多维度、更广来源的数据精准刻画企业经营行为、评估企业资产状况变为可能,这为金融机构针对具有优质经营能力的中小企业开展金融 服务提供了有力参考。工业互联网通过多维可靠数据的支持,帮助金融机构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模型。
4、工业互联网助力共享智力资源
工业互联网可以将智力资源提取形 成工业机理模型,封装为工业软件产品,通过共享模式使企业得到充足的 智力资源,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
据工业互联网平台统计,2020 年 2 月中旬企业复工率仅为 23.20%, 截止五月底,复工率达到 92.70%。利用工业互联网的理念、体系和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接优势,全面协助企业落实复工复产。
1、快速响应复工需求
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调度能力,快速开展疫情防控、人员管理、 物资调度、生产保障等服务,提升疫情应对能力。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接并挖掘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资源, 快速掌握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提高政府监管水平,从政策、机制上保障复工复产。
开发多种工业 APP,创新制造业生产范式、供应链模式、融资 方式等,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力、共同应对疫情。
2、推动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提供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等服务, 企业能够优化内部运营决策,协同外部产业链资源,提升产业链保障能力,推进统筹协调发展。
2020 年新基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新增投资约为 1000 亿元, 将带动 1960 亿的产出,预计占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规模的 5.19%。
工业互联网与新基建的其他六大领域均可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为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已经展现出驱动实体经 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核心技术和 高端产品对外依存较高;二是互联互通的通信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三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还没有出现具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和广领域覆盖能力的龙头型企业;四是各行业融通发展态势尚需引导。
1、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推广初见效果,网络、平台、安全等 工业互联网核心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我国工业互联网仍然存在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
一是要完善关键硬件的技术攻关。
二是要提升基础技术的研发。
三是要通过开源模式加速创新发展
2、完善数字基础设施
实现互联互通的数字基础设施,对于推进数据流通共享,打破“数据 孤岛”,缓解“数字鸿沟”,具有主要作用。
一是升级建设企业内外网络。
二是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
三是加快布局大数据中心建设。
3、积极构建产业生态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体系和互联网体系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将各行业、各地区的主体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人才、资本、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的高效配置、渗透融合,形成了一个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
一是要鼓励跨界融合发展。
二是强化区域内产业链协同,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
三是强化复合人才培养。
四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互联网精神。
4、全面深化开放合作
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各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选择。目前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布局工业互联网。我国要加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际合作,在竞争与合作中, 做大做强工业互联网产业。
一是要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和创新平台。
二是要实现政策和数据互联互通。
三是要建立一批合作示范项目。
由此可见,工业互联网正成为加速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