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业界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小米上市后的“12 变”

作者:肖漫
2019/12/25 18:34

硅谷顶级投资人 Ben Horowitz 在《创业维艰》里提到:“在科技型竞争当中,明天和今天看起来完全不同。”在科技行业,变化之快不用赘述。“快”意味着“变”,如果不能随势而变,且不说被对手超越,甚至不如于昨日的自己。

在国内科技公司中,求变的企业大有所在;但其中像小米这样快速调整变化的公司并不多——自 2018 年 7 月 9 日上市以来,小米在企业变动方面总计调整达 12 次(包括组织架构调整以及高管人员变动)。

而在这调整背后,隐藏着小米的「变」与「势」。

传承与未来

成立于 2010 年的小米,即将迈入十年大关。

纵观小米的整体架构变化,可以以上市为节点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上市前的组织架构,总体上呈现的是扁平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对创业初期的小米来说,能够实现快速决策、快速增长、以快应变。但对已拥有近 2 万名员工、并且成功上市的小米来说,扁平化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小米的发展需求。

于是,在上市完成之后,小米开始求变。

小米上市后的“12 变”

雷锋网整理

小米求变的第一步,是组织管理上的升级,也就是实现从“游击队向正规军”的转变。对此,雷军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小米的调整是先增强大脑能力,加强总部职能,再保持肌肉力量,从具体业务出发——这一点,在 2018 年 9 月 13 日的调整(本文称之为“9.13 调整”)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体现。

在“9.13 调整”中,小米从集团头部力量入手,率先成立了集团组织部和集团参谋部。其中,集团组织部负责中高层干部的聘用、升迁、培训和考核激励,设计和审批各个部门的组织架构;集团参谋部负责制定集团的发展战略,并督导小米各个业务部门的战略执行。

除了总部职能的强化,小米也对各个业务进行了初步梳理,设立了十个新的业务部,包含四个互联网业务部、四个硬件产品部、一个技术平台部和一个消费升级的电商部。

尽管“9.13 调整”覆盖了小米的总部职能和具体业务,但这仅仅只是小米调整之路的开始。

小米上市后的“12 变”

三个月后,也就是同年 12 月 13 日,为了加强在中国市场投入,小米将原销售与服务部改组为中国区,王川担任总裁。而后,在今年 5 月 17 日的调整中,雷军亲自兼任了中国区总裁。这一兼任延续了近六个月,直到 11 月 29 日的人事变动,中国区总裁之位才由卢伟冰接任。

可见,围绕着中国区业务的发展,小米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在 2019 年下半年,中国区的业务是由雷军亲自管理统筹。另外,在雷军兼任中国区总裁期间,小米还成立中国区线下委员会,聚焦中国市场的线下渠道销售。

实际上,在 2019 年,小米在一系列的架构调整中成立了多个委员会,主要包括技术委员会、 AIoT 战略委员会、采购委员会以及设计委员会,其中各个委员会之下又设立了各个对应的业务部门。比如说在中国区线下委员会中,下设部门细分有 8 个。

不过,小米架构调整的层级化不仅仅如此。对于具体部门,基于业务的发展,小米也做了相应的细分。比如说在 2019 年 2 月份的调整中,小米手机部也细化成立了参谋、触控、硬件研发部。

在公司整体层面的架构调整之外,小米组织求变的另一个重点是人才部署。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小米想打持久战,除了有老将,还得有新兵。对于这点,雷军早已深知:

必须把一线业务阵地交给年轻人,让年轻人才像创业初期一样涌现出来建功立业,必须不断有新鲜血液融入,这样才能有人才梯队交接的长效机制。

在 2019 年 11 月 29 日的重大人事变革中,小米进行了多方面的人事变动:林斌担任集团副董事长,并继续兼任手机部总裁,长期掌管海外业务的王翔担任小米集团总裁;同时,卢伟冰被任命为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红米品牌总经理,小米 CFO 周受资被任命为国际部总裁等——雷军在内部信中表示,卢伟冰和周受资的任命,是为了推动干部轮岗和培训机制的成熟。

事实上,在近两年的架构调整中,小米的新军一直在不断涌现。据相关统计,在小米的一线业务中,大部分前线人员大多数为 80 后,平均年龄在 35 岁左右。这也印证了雷军在去年 9.13 大调整内部信的一句话:

没有老兵,没有传承。没有新军,没有未来。

从当下来看,小米已既有老兵,且坐拥新军。

调整与反馈

2018 年 7 月,小米申请 IPO 的时候,雷军曾放话称“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然而直到今天,这个小目标依然还未实现。

截至雷锋网发稿,小米的股价仍然维持在 10 港元左右。

对于小米股价的不及预期的表现,雷军曾经在小米内部大会中进行过分析,他认为,小米股价的压力来自于外部环境疲软、行业周期波动和自身不够强大。

事实上,从小米今年的财报数据不难看出,小米在 2019 的营收增长放缓不少,营收同比增长率从第一季度 16.2% 放缓至第三季度 5.5%。

在雷锋网看来,小米营收增长大幅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内手机业务的疲软。

整个 2019 年,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备受挤压。据知名调研机构 Canalys 发布的前三个季度中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报告,小米在 2019 前三个季度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了 13%、20%、30%。

不难看出,小米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承压之重。

小米上市后的“12 变”

雷锋网注:图源赢商网

当然,对于小米手机业务在国内的疲软态势,小米并无坐以待毙。在 2019 年 5 月 17 日的调整中,雷军就亲自兼任了中国区总裁,一方面是对小米手机产品线进行了梳理,另一方面则是花大力气整顿国内手机业务的发展。

在雷军对手机业务的排兵布阵中,技术、线下销售、设计被提上了新的梯度。在今年 2 月 18 日首次组织调整中,手机部新增了参谋部、显示触控部、研发部三个部门,而后两者主要聚焦于手机科研。2019 年 6 月,小米成立了中国区线下委员会,统筹小米之家、零售市场部等八个部门。在 2019 年 7 月 1 日的调整中,小米成立了设计委员会,旨在提升产品的设计能力。

可见,小米在国内手机业务上的着力之重。

不过,小米国内手机业务在 2019 年的表现,除了外部的非定性因素,也有着小米为了迎接 5G 到来有意为之的因素。

据悉,在雷军接手中国区期间,他对中国区提出的目标是,3 年时间梳理强化渠道,做到“稳三望一”;然而,此前在 2017 年,小米的目标却是“10 个季度重返中国第一”——前后对比之下,显然,小米已经自行放缓了增速。

在 9 月份的内部大会中,雷军再次提出,一定要放弃任何速胜论的幻想,集中精力先解决公司内部的管理问题,这是小米长久发展最大的瓶颈。同时,他也提出,小米当前最大的战略就是,补管理课强化组织、死磕手机保障全球第一阵营位置、抓住 5G 机遇保持 AIoT 领先。

不仅如此,小米的“慢”在财报上也有所体现。小米 CFO 周受资在第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中表示:

我们现在处于 4G 向 5G 切换期,手机市场大环境承压,我们选择了稳健增长,提高我们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储备,把不良的库存都消化掉了,所以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健康的时期,对于 5G 时代,我们很有信心。

不难看出,小米的放缓,更像是在为 5G 蓄力。

补空与联动

包括小米在内,所有的中国智能手机厂商都在为 5G 到来做准备。

尽管 5G 的到来会给智能手机业务带来新的契机,但 5G 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单品,而是在于场景。而 5G 将带来的应用场景,正与小米的“手机+ AIoT”双引擎战略不谋而合。

小米上市后的“12 变”

对于 5G 将给 AIoT 带来的影响,小米 AIoT 战略委员会主席、小米 IoT 平台部总经理范典认为,在当下的互联场景当中,网络连接依然还是一些应用场景下的瓶颈和制约因素。不过,随着 5G 技术的推进,这一制约因素或将得到改善。如果说 AI 给整个 IoT 带来了更好交互方式,而 5G 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拓宽设备联网的基础的边界。

“手机+ AIoT”双引擎战略是小米在 2019 年 1 月 12 日公布的。AIoT 指的是 AI+IoT,5G 时代备受关注的两大应用场景。而小米在 AIoT 上的野心,从这一战略的宣布之时就可窥见一二。雷军称:

从 2019 年起,对于小米而言,AIoT 就是“All in IoT”!从现在开始 5 年内,我们将在 AIoT 领域持续投入超过 100 亿元! 

雷军对 AIoT 发展之看重在战略调整中也颇有体现。2019 年 2 月,小米从手机部出发,而后在 2 月 26 日的调整成立了人工智能部、大数据部、云平台部,且各部门均向 CEO 汇报。次月,也就是 2019 年 3 月,小米成立了 AIoT 战略委员会。

简单来看,小米在年初的一系列调整中,从手机部开始,逐渐整合 ABC(AI、Big data、Cloud),最后以战略委员会的方式统筹 IoT 各部,既笼络了 “AI+IoT”,也推进了“手机+ AIoT”。

而在 AIoT 应用版图中,此前小米的聚焦点多在于电视、生活消费品领域,而在今年的业务调整中,大家电这块拼图被予以新的重视,这也是雷军亲自认证的事实——

大家电业务是小米 AIoT 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 10 年持续发展蓝图的核心拼图之一。

2019 年 5 月 17 日,小米成立大家电事业部,由王川担任总裁,直接向 CEO 汇报。值得注意的是,王川此前是电视业务负责人。在王川负责电视业务期间,电视的出货量达到全国第一。而此次被任命为大家电事业部总裁,颇有让其二次创业的意味。

这也足以让人看见小米向大家电领域进军的野心。

在海外市场,除了发力智能手机业务,小米在 AIoT 上也有新的动作。在第三季度财报中,周受资表示,不光在中国,小米还在全世界范围内,制定了其他大家电的相关战术。

事实上,小米一直在部署 AIoT 的海外业务,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据小米国际副总裁 Manu Kumar Jain 此前透露,小米电视已连续五个季度位居印度电视市场第一名。

在 2019 年 12 月 9 日,小米将 AIoT 业务的触角伸向了日本。

在发布会上,小米共发布了六款产品,包括了小米 MIX Alpha、小米 Note10、小米充电宝 3、小米手环 4、小米智能电饭煲和小米旅行箱等,涵盖了手机以及 AIoT 范畴,而 AIoT 产品占了绝大部分。

发布会当日,雷军也发了微博。而文字的第一句话,是“小米把电饭煲卖回日本了!”

小米上市后的“12 变”

小米,还在路上

从七个创始人到两万员工,从单一手机硬件到手机、IoT、互联网多项业务,毋庸置疑,多样性是大多数组织追求的特征,小米亦是如此。

如何在业务和组织层面从单一走向多样之后,持续建立一致性,无论在业务上,还是在执行运营层面,都是企业需要去思考,去部署,去调整的。对于当下的的小米,正处于进行时。

在实现 IPO 前,雷军曾发文《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文中围绕着标题中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说明。

如今来看,小米的多次架构调整,更像是在回答着第三个问题:小米如何奋斗。

按照雷军的愿景,小米的终点是“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那么,架构调整便是小米给自己指出的方向,小米是否能到达终点,时间还没有给出答案。

但最重要的是,即将 10 岁的小米,正在路上。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小米上市后的“12 变”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