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工业数字化的热度在不断升高,然而,工业数字化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突破,发展也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迈过IT与OT的融合鸿沟
放眼世界,传统制造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时期。
OT 被认为是现代智能工厂的支柱,控制着整个工厂的正常运转。IT则是工厂业务系统运营的关键。原本看似独立的两个部门,随着物联网的出现,两者之间的鸿沟正在不断消弭融合。
而工业数字化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IT和OT两大技术体系的深度融合。在将工业知识和要素转变为数据、信息、决策的过程中,会遇到技术、应用、产业、人才等多维度挑战。
曙光网络总裁刘立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内部常说工业数字化的“最后一米”,对于“最后一米”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处理手段。曙光想去帮助产业界拉通OT和IT融合的最后一段,这一步不管有多难,都要迈过去。”
在6月8日曙光智慧工业战略暨新品发布会演讲中,曙光网络总工程师陈冰冰也表示:“50年前到现在,虽然技术在进步,但OT和IT融合的鸿沟却呈现越拉越远,越挖越深的趋势”。
刘立告诉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这条鸿沟必须弥补,而曙光作为一个计算出身的公司,多来年积累了很多解决工业数字化问题的经验和技术,并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平台跟行业伙伴一起打磨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案。
陈冰冰指出当前想要跨越这条鸿沟会面临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中国工业场景变了,以前的系统计算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比如造机器人、机床,要拿计算机做控制,,所以得需要又懂计算又懂工业的人研发出一套适合本土化工业场景的产品。
其次,工业数字化需要既懂计算又懂机械的复合人才,这点很难;因为要把搞机械和搞计算的这两拨人非要拧到一起,这是不容易的,在全世界这样的高手都很少。
再次,工业场景的计算技术跟普通计算技术不一样,国内正处在培育阶段;工业需要要的计算技术不是今天看到的桌子上放的这台电脑,或者是云中心里放的计算机,工业通常面临的场景是,算力是够的、通信带宽是够的,但是在工业系统的表现上通常差强人意,因为工业是另一套计算系统。
因此需要有人敢为人先,先趟过这条鸿沟。
二、曙光为什么跑步进入工业领域?
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未来发展、转型的关键步骤,而对于企业来讲,在上云、转型、落地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
在发布会上,刘立指出,企业在实现数字化过程中有三大难题:
一、技术积累弱:大部分企业缺乏数字技术积累,难以提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以及实施;
二、跨界融合难:企业基本靠购买标准成套装备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而且也仅熟悉自身的业务系统,无法将业务操作OT技术和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融合,从而实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提高产品品质。
三、专业人才缺:工业操作技术(OT)和信息技术(IT)技术架构和实现方式都差别比较多,两方面都有大量专业人才,然而对两种技术都有深刻理解的跨界人才业界仍然极度匮乏,无法满足当下发展需求。
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机遇,曙光一来是看到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深度融合是未来发展的主线;二来实体企业正在不断创新并进行产业升级的阶段,这是一个机会。
刘立表示,“选择这个时机进入工业,是一个非常好机遇。”
在他看来即便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不少挑战,而曙光给出了解决之道,就是以数智底座来赋能新型工业化。
据雷峰网了解,面对挑战,曙光发布了曙睿 SugonRI™,是首个国产工业数字化全栈平台,该平台拥有独特的“3R+3I”先进理念与核心价值,即Realtime实时响应、Rapid快速编程、Robust稳定可靠、Integration 融合化、Intelligence智能化、Indigenous本土化,可为工业控制领域提供安全可靠的一站式全面服务。
曙睿 SugonRI™也是国内极少数可做到贯穿全生产周期的工业数字化平台。从核心部件、实时操作系统、工业智能编程平台、软件中间件,到网络通信、数据安全,再到工业云PAAS全栈技术,可完整覆盖工业装备控制、工业物联网、工业实时仿真、工业测控系统等场景。
从计算到工业是一道深远的鸿沟,而曙睿工业数智底座是解决工业数字化难题的“金刚钻”。
刘立表示,曙光,在解决工业数字化的难题的同时,也将赋能更多生态合作伙伴,助力各行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