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术负责人与业务负责人而言,技术与业务的分野,一直是无法绕过的重点议题。
作为本地即时配送平台,达达集团旗下达达快送不断探索业务和技术的双重升级。
2021年11月,达达快送发布“仓拣配”全链路即时履约服务全景图,不仅成功扛住京东11.11的洪峰考验,还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即时履约的极致体验——11月10日晚8点,巅峰日开启仅7分钟,北京市朝阳区的唐女士就收到达达快送骑士送货上门的华为P50 Pro手机。
时隔半年,达达“仓拣配”全链路升级优化,近期在京东到家、京东双渠道首次同时启动的“415同城购物节”中,联动全国1700多个县区市的超15万家全品类实体门店,提供小时级、最快分钟级送达的即时履约服务。
看得见的是达达集团业务提升、场景扩张,看不见的是伴随业务复杂度和难度激增,达达技术基础设施持续升级。
作为古老而历久弥新的行业,物流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到“千里需求才咫尺,万家服务屡回旋”,已由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流程,进化为异常复杂的供应链网络,尤其是在产业数字化的当下,技术含量突飞猛进。
针对供应链的末端配送环节,物流服务的需求方——零售企业更需全面的技术支持,而非点对点的跑腿服务,以数字化转型来确保即时配送履约能力。
在达达集团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杨骏看来,“如果要为一家零售门店提供优质的即时物流履约服务,仅仅做好配送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深入履约链条上游的仓储和拣货环节,才能全方位地赋能零售商。”
正是因此,达达快送推出的“仓拣配”全链路即时履约服务全景图,基于海博系统、沧海系统、智慧物流系统等数字化服务能力,分别对零售门店仓储、拣货、配送三大环节进行全面升级,提升全链路即时履约能力。
在保障全行业、全场景分钟达、小时达上,达达“仓拣配”全链路即时履约服务表现出色。去年11.11当天,由沧海系统、海博系统支持的达达优拣,在日均拣货单量增长69%的情况下,拣货履约率维持在98%以上的高水准。今年春节期间,小时购和京东到家平台上超过2/3的零售门店坚守营业,除夕当天从消费者下单到签收,最快订单用时仅9分钟。
事实上在达达与京东携手后,为满足业务场景需求,双方技术团队开始紧密协作。作为京东集团整体输出技术能力和解决方案的技术品牌,京东云与达达的合作也早已启动,从技术层面为业务提供保障,助力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
为充分了解达达集团的复杂业务场景需求,京东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坚持前往上海,双方共同沟通可行的技术方案,最终确认应用混合多云的技术架构,来保障达达业务的快速升级迭代。
在混合多云领域,京东云称得上积累深厚,不仅推出了行业首个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并以此为技术底座通过春晚红包、京东618、京东11.11等重大项目考验,还自研了一系列交付工具,多次成功输出混合多云能力。
达达集团采用的混合多云架构,由京东云输出,也是受益于京东业务复杂磨炼历练的成果。
以混合多云的首要环节多云迁移为例,京东云技术交付团队自研了中间件RedisSyncer,帮助用户迁移上、下京东云,破除其他云厂商的“数据绑架”,属于少见的自研此工具的两家云厂商之一。在达达快送全量迁移至京东云的过程中,RedisSyncer以特殊的不停机方案,成功支持17000多个节点迁移,并保证达达业务不停服。
在迁移完成后,混合多云的多云多活、多云灾备能力可极大提升达达系统的高可用性,保障业务的快速发展。具体来看,达达将服务部署京东云和另一家云服务平台上,正常情况两个云同时对外提供服务,当其中一个云出现问题时,将流量全都切换到另外一个云上。早在2017、2018年,达达饱受网络故障之苦,特别是单云出入口网络故障成为巨大挑战。而现在借助多云多活、多云灾备能力,达达已能轻松处理1000万以上的日配送单量。
在达达看来,"通过搭建业务高可用跨云双活架构,将算力和存储需求全部迁移至云上,从而实现计算资源高弹性、成本压缩与业务稳定。更重要的是,向京东云迁移的过程中,达达快送对原有的技术架构进行全面梳理与革新,完成与京东到家、京东物流业务系统全线打通,实现传统架构向云原生体系的升级。"
在科技行业中,技术通常是关注重点,不少技术负责人把精力聚焦技术,追求最先进的技术方案,这无可厚非,因为科技企业本身就有很重的研发功能。但在更多的行业中,围绕业务痛点,匹配最适合的技术路径才是关键。
很多人试图理清技术与业务的关系,这特别容易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思维困境。从价值上讲,可以明确技术总是在解决业务需求时产生,因此企业早期往往是基于业务寻找适用技术。伴随业务的发展成熟,精细化运营成为必然,此时技术更应该引领业务,发挥降本增效、高稳定性等能力。
达达采用混合多云的背后,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看中混合多云的降本增效能力。
京东体系内部,借助混合多云完成降本增效的案例很多,最典型的当属2022年的央视春晚红包互动,凭借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的资源调度、多云管理能力,京东云以一套拼架构不拼资源的技术方案,首次不新增服务器,支持春晚红包。相比今年的红包技术方案动辄采购十万台以上服务器,京东云借助混合多云架构节省近亿元成本。
在达达应用混合多云的过程中,也多方位的达成了降本增效的目标。
在达达集团已有的一批集群中,节点利用率低,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推行混合多云后,借助多云管理和资源调度能力,达达可以基于业务需求,灵活完成在线资源的弹性伸缩,在2020年就实现非大数据成本节省近千万元。
同时为了解决原有云服务平台的高成本问题,降低专线依赖,达达将全量大数据800+Job迁移至京东云,并利用裸金属资源的成本优势,仅在大数据集群方面就实现全年数百万的成本节约。
混合多云技术架构推动了达达业务成本的降低,其高稳定性也在助力达达的履约能力不断优化,持续赢得更多客户。
在今年3月,达达集团发布了2021年Q4财报,显示第四季度总营收20亿元人民币,可比口径下的同比增速为80%。值得关注的是,达达已与85家连锁商超百强签约合作,超1.2万家手机门店上线达达平台,即时配服务方面,完单的中小商户配送单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达达集团首席财务官陈兆明表示:“基于技术创新和与京东合作,我们持续强化企业实力,服务更多合作伙伴和用户群体。”
达达集团采用混合多云,是业务与技术相互成就的一个缩影。
在产业数字化的当下,企业的IT基础设施已从自建机房、IDC托管的重资产模式,转变为采购云平台的轻资产模式。而后基于稳定性、可用性、安全性等业务需求,探索了公有云、专有云、混合云和混合多云等用云模式,在业务需求与成本之间寻求更贴合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案。
综合系统和技术升级、业务发展、安全合规和技术成本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纳混合多云的用云模式,原因除了上文提及的降本增效目的,还有考虑到未来更复杂的业务场景和技术场景。
从业务场景看,无论是传统企业自身已有的丰富业务类型向数字化转型,还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转型、拓展新增的业务版块,都会因为不同业务需求,选择不同的云服务,比如高性价比的公有云、高安全性的专有云、高灵活性的混合云,甚至需要选择不同的云服务商。
因此混合多云成为企业的更优选择。通过混合多云的用云模式,企业可以随意组合公、专、混等云服务形式,随意新增、删减国内外云服务商,通过统一系统保持对各类业务的技术支撑。不仅能避免与单一云服务、云服务商的的绑定,降低依赖性从而保持议价权,还能更灵活的扩、缩云资源,为业务创新和精细化运营留足空间。
从技术场景看,伴随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发展,服务企业业务发展的异构基础设施正在爆发式增长,IT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如将云计算、存储、人工智能引入靠近数据驻留的 IoT 设备,从服务器、传感器、摄像头,到手表、电灯甚至咖啡机,都可能成为支持业务的必要边缘设备,需要进行机器学习和智能分析。
混合多云可以有效解决复杂基础设施的难题。以京东云云舰为例,作为行业首个混合多云操作系统,结合云原生技术和混合多云理念,依托容器化能力和调度能力,向下屏蔽底层异构基础设施差异、多云差异,实现多云多设备一体、应用一致运行;向上提供业务所需能力,以PaaS输出各类数智化组件,生态全面开放。通过京东云云舰,使用多云像使用一朵云,业务跨云迁移同步更便捷,跨云灾备、跨云多活更简单。
在央视春晚红包、京东618、京东11.11等世界级项目中,京东云云舰以其混合多云架构,全面调度资源,包括遍布全国的70多座数据中心、超40万设备单元、近300万个容器、超1000万核算力资源,零故障通过各项考验。
正是因为混合多云的业务、技术价值,获得了国家政策、行业观点的一致认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以混合云为重点培育行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云服务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混合云已经成为企业用云的主要趋势。
咨询机构Flexera数据显示“全球已有92%的受访企业采用了多云战略,平均用云数达5.3个。”
IDC认为“未来两年企业云计算的复杂性将达到一个临界点,企业需重点关注和投入跨云、边缘的连接、集成和协作。”
Forrester表示“多云策略接下来的主要方向。无论是用于平衡风险还是利用各种云平台的优势,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将工作负载转移到多个云提供商,没有一家单一的云厂商平台可以满足企业所有的工作需求。”
信通院指出“无论是客户还是产业侧,都希望能够融合多个云厂商提供多种云服务形态,发展"混合多云"的操作系统,为产业客户提供深度、丰富的产品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国家的产业数字化战略。”
无论是技术空间还是业务价值,混合多云正在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首选用云方式,京东云作为混合多云的领先实践者,将持续向行业输出在多云领域的探索和成果,助力更多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