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之难,难于上青天。
疫情笼罩之下,除了宅在家中自我隔离的群体,一线医务工作者、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配送人员、建设者等,这些都是口罩的刚性和重度使用群体。随着春节的结束,全国各大城市又开始进入交通和人口流动状态,而口罩又是出门必备的防护品……更不必说众多奔向复工的各类企业的严重口罩需求了。
毫无疑问,作为抗击疫情之战的一部分,口罩问题是也一场必须应对的大战。
实际上,生产口罩对中国来说并不算是什么难事。
来自工信部的权威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约 50%。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 2000 多万只。
尽管如此,面临疫情的快速蔓延,口罩的需求量出现了指数级的增长,就连偏远农村地区的群众都开始意识到佩戴口罩的重要性;在人人使用、且高频率更换的基础之上,短期内难以如此庞大的供给需求。
与此同时,由于春节假期的关系,包括口罩行业在内的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停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口罩供应无法及时跟上的问题。
按照工信部的说法,受制于春节停产放假,相关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工人返乡、原料停供、物流停运。临时召回员工复工复产,乃至紧急扩大产能,要解决资金、工人、原材料供应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需要一个周期。
尽管如此,工信部紧急行动,客服种种困难,推动相关的口罩生产企业加班加点恢复产能。
图自:人民政协网
2020 年 1 月 29 日,工信部在对外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的口罩产量达到一天 800 万只以上,复工复产面达到了 40%。
到了 2 月 2 日,工信部再次接受采访时表示,对非常紧缺的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等物资,克服春节假期和疫情扩散等难度,全力动员企业复工复产——而当时的产能恢复率已经 60% 左右。
而在 60 % 的产能恢复率下,我国每天的口罩产量超过 1000 万只,其中主要是普通口罩、各种防护级别的防尘、防雾霾口罩;同时,过滤效率 95% 的 N95 医用防护口罩,每天产能约 60 万只。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用 N95 口罩方面,国家发改委表示,截至 2 月 2 日晚,已经按照 1 倍以上的规模组织了产能,准备了原料,并且启动了增产增供,甚至有不少企业担心将来会不会产能过剩——雷锋网注意到,对此发改委方面也明确表示,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又正逢国家推动企业复工的浪潮,口罩产能迅速增加。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权威数据显示,截至在 2 月 11 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了 94%;特别是一线防控急需的医用 N95 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到 128%,有 8 个省份达到或超过 100%;医用的非 N95 口罩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了 106%,有 10 个省份达到或超过了 100%。
2 月 19 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运行局公布了最新的数据:涉及疫情防控相关物资的复工复产成效比较明显,口罩的最近几天产能一直在 100% 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 2 月 19 日,我国口罩产能利用率达到了 110%——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每天生产的口罩数量可以达到 2200 万只,已经实现产能溢出。
一家生产纸尿裤和卫生巾的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会去转行生产口罩?
答案是:疫情之下。
听起来有点魔幻,但这正是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事实。
来自福建福清的纸尿裤商家 “爹地宝贝”,在大年初三研究方案,新增产线设备,推迟纸尿裤年定生产计划,抽调纸尿裤一半生产人力投入口罩生产,规划产能提速至每日 140 万只;同时,配合解决学生返校防疫难问题,企业特设了儿童口罩专用生产线。
关注女性健康的爱善天使集团,在捐助款项和卫生巾等物资之外,其旗下的俏妃竹纤维卫生巾生产基地——汕尾娜菲实业,因具备高标准的生产环境与技术,从而被当地政府选中,改变原有生产计划,利用现有生产条件,第一时间安排工人进修学习生产工艺,投入紧缺物资口罩的生产。
在当时的新闻报道中,其日产能可达到 40 万个。
在个人护理产业之外,一些有实力的车企也加入到口罩生产转行的大军之中,具体来看:
2 月 6 日,上汽通用五菱率先表示将联合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2 月 9 日,它的第一批 20 万只口罩顺利下线;
在上汽通用五菱之后,比亚迪也宣布加入了 “造口罩” 的阵营,并将口罩制造新纳入到旗下子公司(汕尾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之中;
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的亲自督导下,广汽接团迅速开发口罩生产设备和生产线,2 月 11 日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已经开始安装和调试。
看起来与口罩生产完全不搭界的车企,实际上在厂房、设备、材料和人员方面,其实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实际上,只要相关人员掌握了一定的口罩生产技能,在厂房和相关设备完备的情况下,口罩的生产并不是一件难事。
除了车企,以为苹果 iPhone 代工而闻名的富士康,也跨界涉足口罩生产。
2 月 6 日,富士康宣布其旗下的工业富联在集团龙华园区首次导入口罩生产线,并于 2 月 5 日顺利实现试产——富士康表示每天可以生产 10 万只口罩,2 月底日产能可以达到 200 万只。
富士康生产口罩
令人啧啧称赞的是,与口罩行业完全不搭界的中国石化也切入到口罩制造中。
2 月 6 日,中国石化也官方微博称,在拥有大量熔喷布(雷锋网按:“熔喷布” 俗称口罩的 “心脏”,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是生产口罩的重要原料)的情况下,征集口罩机,并且可以为口罩企业提供运输上门服务,增产的口罩,将可以全部收购支持湖北抗疫一线,也可支持企业所在的地方防疫抗疫。
到了 2 月 7 日,中国石化就已经与合作伙伴对接完成 11 条口罩产线。
于是,在全国口罩的大缺口之下,包括手机制造商、个人护理用品企业、纺织服装相关企业、汽车生产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在内,越来越多企业的或转型、或跨界,加入到口罩生产大军去。
来自中新社的报道称,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 月 7 日,中国超过 3000 家企业的经营范围新增了 “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 等业务。
当然,在我国口罩产能上来之后,如何将口罩以最为合适的方式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也是一个大问题。但在解决口罩的分配流向问题之前,我国的生产制造行业已经在口罩来源问题上打响了一场口罩攻坚战。
希望这场大战早日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