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业界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从教学案例入选哈佛商学院,看平安的“科技化武装”

作者:木子
2020/07/08 18:14

近期,哈佛商学院把平安的科技创新纳入了教学案例。作为市值排名全球前十的金融机构之一,中国平安正在从传统的金融机构转变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近年来,中国平安践行“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等前沿技术,构建了“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它们对于平安未来的战略发展有多重要?平安应该如何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案例对此进行了分析。

(案例链接:请戳此处

无独有偶,著名媒体人秦朔等人的新书《无止之境》面世,其中对平安的科技创新也做了深入探讨。

打破增长边界

这不是平安集团第一次成为哈佛商学院教学案例。

2019年3月,哈佛商学院的金融科技专项精品课程通过平安集团旗下陆金所的案例向各国学生及金融行业人士展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

先是金融,后是科技。在两个看似边界明显的领域,平安如何“跨界生长”?

这里要先提一下吴军在《浪潮之巅》里非常著名的一个观点:基因决定论,其中论点最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公司骨子里是模拟无线通信的基因,所以它沿着自己的生长基因,最终成为了2G通信时代的佼佼者。

然而,摩托罗拉的基因限制了发展脚步。吴军在书中说到,“摩托罗拉并不是没有看到数字手机将来会代替模拟手机,而是很不情愿看到这件事情发生,因为它总不希望自己掘自己的墓。”

然而,人们总是乐于见证成功者的诞生,但却容易忽略走下神坛的落寞背影。

从2G到5G,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时代,在平安诞生的30多年时间里,中国和世界经历了多轮的技术潮流,每次潮流都有新贵诞生:PC互联网时代,涌现出了最初的网易、搜狐、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后来又催生百度、阿里、京东等新巨头;移动互联网时代,滴滴、美团、字节跳动、快手等超级独角兽相继诞生;人工智能时代,今日头条又向传统互联网时代发起挑战。

作为一个32年的老牌企业,平安为什么能穿越了数次变革浪潮,并成为如今的2019年《财富》500强第29位、全球保险集团市值的头牌?

在秦朔等人所著的《无止之境》中,汇丰控股集团主席杜嘉祺曾给出一个理由:“我曾和Peter 聊过,是什么促使平安不断挑战新的边界。Peter 回答,是“危机感”,平安从诞生之日起,就时刻处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强烈的危机感中。”

危机感是马明哲赋予这家公司的精神特质,问题是,用什么来穿越“新的边界”?

在今年4月发布的2019年报中,我们可以得到答案:作为中国平安重要的营收来源,科技业务总营收同比增长27.1%至821.09亿元。截至2019年12月末,科技公司估值总额达691亿美元。

作为一家以保险业务起家的金融服务集团,平安集团有着与互联网公司截然不同的生长基因。但一直以来,平安集团都在试图打破二者的界限。

而科技,成为平安集团手里的一把斧头。

三大核心技术与五大生态圈

平安核心战略,那就是三句话——“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

一般的金融机构,可能认为只要把金融本业做好就可以了,但平安认为,要想把金融做好,就必须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做着做着发现,只有形成生态圈了,才有竞争力。

在 2019 年中国平安首届智慧生态大会上,陈心颖介绍说,平安科技依托人工智能、云、区块链三大基础核心技术,已经在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落地。

现在,在智慧城市领域,就有以PATH(平安、阿里、腾讯、华为)为首的头部企业的说法。

平安的科技有什么?

平安旗下有11家科技公司。近十年来,平安累计投入500多亿远,研发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人工智能。而在未来十年,至少还会向科技研发投入1000亿元。

同时,平安不遗余力地招揽顶尖专家:例如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肖京博士,在IBM从事医疗科技研究15年的谢国彤博士。如今,平安科技包括23000多名科技专家和超过1000多名的顶尖科学家。 

目前,平安已设立8大研究院,57个实验室,拥有近11万名科技业务从业人员,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21383项。

这些义无反顾的坚持投入,给了平安在底层技术上的充实回报。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平安以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语音识别、语义识别、微表情分析等数十项自研发的世界级AI核心技术为核心,通过能力融合的方式与第三方技术或者产品合作,向生态合作伙伴释放AI能力。

如果横向对比一下,可以看到平安与互联网巨头的区别。例如,以人工智能为例,领域布局很久的百度,在AI上的研发特质更多的是面向行业和未来。

5月20日的一次峰会上,百度的飞桨平台全新发布和升级35项技术能力,依旧侧重“工业级应用的极致体验”和“持续布局深度学习前沿技术”两大方向。

相比之下,平安的AI能力更加“内向”和“接地气”:立足于对现有业务的改造和升级。

例如,上面提到的微表情分析。平安在GMIC上展示的这项技术,观众只要眨眼或者有任何细微的表情,机器就会抓取进而判断观众的情绪。这一技术,也被应用在了平安的金融营销、反欺诈等多个场景之下,反向推动了平安自有业务的智能化升级。

用业务去找技术,而不是用技术去找业务。这是平安与BAT的区别,也是强项。

互联网巨头们一直强调的“开放生态”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一些具体行业上的力有未逮,需要利用自身强大的入口、连接能力进行参与。而横跨保险、银行、投资,平安的差异点在于业务场景的广泛性,以及业务之间的闭环可以为技术的落地找到最佳场景。

例如“平安好医生”,这家短短3年内就成功上市的独角兽,其定位核心是连接,即连接医院、用户、保险支付方、服务提供商等多个利益相关方,构建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生态圈。

又比如上文提到的智慧城市。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兼CTO胡玮曾分析了平安与其他企业的区别:传统的ICT公司是做硬件,互联网企业更注重的是生态的入口、支付的通道,平安做的智慧城市是切入到政府效率、企业服务、市民服务领域当中,从不同的层面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

拥有上下游资源的能力,并利用科技进行整合,这是平安独特的优势所在。诚然,在技术专利、前沿技术的布局上,各大巨头的内功都差异不大,但是在具体的招式上,业务能力丰富的平安显然更加自由。


雷锋网雷锋网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从教学案例入选哈佛商学院,看平安的“科技化武装”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