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程承办的AI盛会——「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将于7.7-7.9日在深圳召开。CCF-GAIR为国内外学术、业界专家提供一个广阔交流的平台,既在宏观上把握全球人工智能趋势脉搏,也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每一个垂直领域的应用实践细节。
延续上一次大会的顶级嘉宾阵容,本次CCF-GAIR 2017将会迎来更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重磅专家。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雷锋网将陆续放出嘉宾介绍。今天要介绍的是在机器人领域声名赫赫的席宁教授。
席宁教授在2016机器人大会上演讲
席宁是香港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讲席教授、IEEE RAS候任主席,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器人、制造自动化、微/纳米制造、纳米传感器和设备,以及智能控制与系统等。
席教授于1993年12月在美国密苏里州华盛顿大学的系统科学与数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他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大学杰出教授及John D. Ryder讲座教授,并于1997-2015年兼该大学机器人自动化实验室主任。2011-2013年时,他暂离密歇根州立大学,于香港城市大学创办机械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担任该系的首任系主任。如今,席教授为香港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讲席教授,并担任香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
席教授获奖无数,他在1995年8月荣获IEEE / RSJ智能机器人系统国际会议(IROS)的最佳论文奖,也在1998年于《柔性自动化技术——日美座谈会》上荣获最佳论文奖。在1999年5月,席教授赢得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的青年科学家奖。2007年时,他除获得IEEE自动化科学与工程会刊的最佳论文奖外,再荣获SPIE的纳米工程大奖。此外,他更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杰出青年学者奖得主。席教授还拥有30多项发明专利。
2012年席宁教授与当时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生赵建国展示跳跃式微型机器人
机器人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领域,其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二是新应用的拉动。最开始,机器人的出现是为了替代人做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它逐渐发展到能做一些人类做不到的事。
让机器人扩展人的能力,克服限度、距离、尺度和环境给人带来的困难,这就是席教授提出的一个知名概念:超限机器人。
超限机器人的一个例子就是纳米机器人,它可以在微小的环境中进行感知和控制,可以克服由于尺度、环境给人带来的困难,然后进行操作和控制,使人类在我们看不到的空间里有所作为。席教授在2007年获选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IEEE Fellow)时,主要原因就是“对纳米级机器人的操纵和组装做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nano-robotic manipulation and assembly)。
纳米机器人有很多应用领域,帮助人们把原来看不到、摸不着的,变成了能看到、能摸着的,还可以进行装配和生产。席教授曾说过,它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将成为下一个爆点。
90%的工业机器人都用于汽车制造和其它制造过程,可以说机器人技术最成功的应用领域就是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但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值远大于汽车行业,而且新药开发的很多过程都是人工的,因此将开发的过程自动化十分重要。
席教授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开发一套自动化的系统,它会像生产自动化一样,不过不是装配零件,而是开发新药,用机器人进行把药物放在细胞上这样的操作,同时进行测量,看药物的效果。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药物直接在细胞上进行筛选,提高新药开发的效率。但完成这项工作的困难也可想而知,其中的操作、传感、控制,都需要机器人技术的进步。
他曾和沈阳自动化所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用纳米机器人把抗体放在癌细胞的受体上,然后进行测量,观察能能否把癌细胞杀死。这样可以够预测治疗的效果,给医生的治疗方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节省病人的费用,同时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2014年时,席教授的团队还在深圳成立了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逐步推动纳米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纳米机器人是一个领域,信息技术对机器人带来的机遇和应用,也是席教授所关注的。
他认为,现在机器人已经变成了信息世界和数据与物理世界之间的交互工具,它也从简单的代替人的工具变成了一个互联网基础设施,这是信息技术发展带给机器人的新角色。
机器人联网后,我们可以通过它监测环境,同时还可以用其远程使用加工设备进行加工。这样就把距离给人类带来的困难,通过机器人技术和网络技术克服了。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则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医疗的诊断与治疗,甚至还有安全与国防方面的工作。
席教授曾在演讲中表示,将机器人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医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诊断,而且机器人本身的传感器可以把病人身体上的感觉,通过网络传到远程设备上再现出来,这样医生在远程就能用机器人进行诊断甚至是治疗。
除了学术研究,席教授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上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机器人无疑是现在国家重点扶持,也是热门的创业领域,而这也说明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存在不小的差距离。对于这种问题,他在一次采访中曾说过,对于机器人的发展,我们并不缺少技术原理,而是缺乏know how。
他认为,know how是一种工艺精神,代表着技术不易看见的功底,跟工人态度、质量控制、工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简单而言,就是同一份菜谱,普通人和职业厨师的差别就在于这种know how,而如果哪家企业先掌握了它,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据先发优势。
席教授将会出席7月7-9日的CCF-GAIR峰会,并在医疗机器人专场作大会报告,届时他会从自己的研究出发,从产学研的角度为我们揭示机器人与医疗行业结合的未来。如果你想近距离倾听席教授的洞见,欢迎购票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