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TheVerge
雷锋网讯,今年 7 月,谷歌承认为改进旗下手机 Pixel 4 的人脸识别解锁功能,曾派员工在美国多个城市街头寻找愿意将自己人脸数据以 5 美元礼品券出售的人群。
不过,据《纽约时报》最新报道指出,谷歌的某上游供应商可能利用一些可疑的方法来进行面部扫描,包括针对无家可归者和尚不懂得隐私保护的大学生群体。
据参与该项目工作的相关消息人士称,一家名为 Randstad 的供应商明确将团队派往亚特兰大,以无家可归者和皮肤黝黑的人群为主要对象;但公司对外却从不表示该为谷歌工作,也没有提及人脸数据被收集。
一位消息人士告诉《每日新闻》,谷歌不一定知道 Randstad 的这部分人脸数据来源,但谷歌的一位高管确实此前指示该公司收集皮肤较黑的人的人脸数据。
外媒 Theverge 刊登了部分信息:
“他们之所以将对象瞄准了无家可归的人,是因为他们最不可能接触到媒体通道,无家可归者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有人告诉他们通过扫描面部特征收集面部数据的过程类似于 Snapchat 的‘自拍游戏’。” 而员工们则会说,‘玩手机几分钟,就可以得到一张礼品券’,‘我们有一个新款应用程序,试用后就可获得 5 美元券。“
另一位前 TVC 表示,加州团队被特别明示,州立法律规定了不足 10 美元的礼品券可以兑换成现金。
此外,报道指出涉嫌使用了用于捕捉面部数据的设备——一部装在金属框架中并用于篡改检测贴纸和安全螺钉密封的电话。
值得指出的是,谷歌希望在有色人种中测试其新的面部解锁功能是有合法理由的:人脸识别技术不应数据缺乏而在被有色人种使用时体验不佳。出于这样的原因,苹果也曾在面部 ID 推出之前收集了大量人脸数据。
从理由和目的性上来讲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在这个过程中是否需要非常手段、甚至是极端的方式仍值得思考。
截止目前,谷歌和 Randstad 尚未就此事置评。
雷锋网评:
隐私,从来都是敏感的话题。这也是为什么科技公司在谈到 AI 应用的同时,也在强调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不过去年 5 月生效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从用户角度对企业收集、控制和处理个人数据的方式进行了严格监管,却仍有不少人也在担忧这个法案是否会对欧盟发展 AI 技术造成阻碍。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Jeff Cao 曾表示:“鉴于这些技术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我们不难想象 AI 和大数据正在引领我们进入一个算法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数据和算法驱动着我们世界所依赖的各种机器。然而,算法也非常难以理解,所以由算法驱动社会变革同样充满着风险。这种风险下,有必要为适当应用和使用人工智能制定法律和道德规范,以及潜在错误使用的防范措施。欧洲国家已经开始这一进程了。”
消费者牺牲隐私换取利益,这与企业如何合理使用用户数据提升算法是否存在矛盾?实际上,企业现在不仅会围绕其需求积极主动地构建商业模式,还会与权威机构分享用户的个人数据。
去年 6 月在美国,奥兰多警察局使用亚马逊的 Rekognition 的面部识别技术进行测试。尽管如此,还是被媒体批评为侵犯了用户隐私。在 AI 技术应用的道德层面,消费者可以获得某种方式的利益,但代价有时似乎是难以预计的。(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