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的你来了,萌萌的你走了。
说起自动驾驶汽车,总有一个圆圆的特殊“车影”会出现在你脑海里,它就是Google无人车“萤火虫(Firefly)”。几小时前,雷锋网发现Waymo在自己Medium的Blog上正式宣布——“萤火虫”无人车即将退役。
自动驾驶“车界”痛失最萌代表,但同时这也代表了自动驾驶的未来。
作为Google无人车项目的萌值担当,“萤火虫”无人车诞生于2014年年中。短短3年间,这款无人车第一次对外公开的视频“A First Drive”已经被播放了1076万次,因为“萤火虫”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理想的无人驾驶座驾。
作为一款实验用车,“萤火虫”不仅外表萌,同时在技术层面非常激进。它没有方向盘、没有刹车、没有油门、连后视镜和倒车镜也没有。因为它不是拿来被“驾驶”的,而是被“乘坐”的。
在去除掉这一系列日常驾驶所必须的操作部件之后,“萤火虫”也因此变得简洁:车内两个座位,正前方是三个屏幕,腿部空间大到可怕,最后Google在前方设置了一个大储物格。
当然,Google专门打造这款无人驾驶汽车的目的并不在于改变车内环境,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
通过从零设计和打造一款全自动驾驶车辆,我们能够发现并且尝试解决自动驾驶技术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布置传感器、如何整合计算机、在全自动驾驶汽车中乘客还要控制什么功能等等。
这也体现了Google一贯财大气粗的风格,但真正的关键在于,“萤火虫”的诞生让人们真正意识到——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离我们并不遥远。
既是全球第一辆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没有驾驶设备),同时也还在不断继续为Waymo收集数据,那为什么Waymo要让“萤火虫”退役呢?雷锋网判断,时间节点和交通系统的现状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目前自动驾驶领域各家车厂、公司的规划中,2025年应该是自动驾驶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一个关键时间点,各家也在为之努力。但从目前的进度来看,想要在2025年前直接用全自动驾驶车辆替换掉所有汽车生产并不现实。
并且普通消费者接受新技术有个过程,坐上全自动驾驶车意味着用户必须信赖自动驾驶车本身。从这个角度来看,仍具备基础驾驶操控能力的全自动驾驶汽车明显更让人“安心”。
其次是现有交通系统的现状,整个交通系统实际上是建立在人类互相的“冗余”之上,虽然有各式各样的交通法规去规范,但总有人会不遵守。这种“变量”计算机很难适应,而人类往往可以及时处理。
当然,我们也可以让自动驾驶更加“野蛮”,学会人类驾驶时的各种穿插腾挪,只不过那样的未来交通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
这同时也给要替换驾驶员的自动驾驶设下了一个两难的处境:逐步利用自动驾驶技术替代人类驾驶,最终效果无保障且危险;想要效果有保障,就必须一口气解决整个自动驾驶系统,这就需要难以计数的资源和资金投入。
在“萤火虫”此次的退役说明中,Waymo还着重提到了一点:
我们跟克莱斯勒合作的Pacifica面包车实际上都应用到了在“萤火虫”身上学习到的经验,同时还装备了最新的传感器的算法。
这也可以看做Pacifica面包车已经从“萤火虫”等一众前辈手上,接过了无人驾驶技术领跑者的“接力棒”。就在今年4月底,Waymo就公布了全新的“早期乘客计划”,打算利用600辆克莱斯勒Pacifica面包车在美国凤凰城为普通民众提供无人驾驶技术公开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测试过程中为全无人驾驶,但是Waymo还是会给每辆车都配一个人类驾驶员,以防出现意外。毕竟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都不想再遇上一次“Tesla危机”(2015年中的自动驾驶致死事故)。
根据目前已有的信息,雷锋网进行了一个更大胆的猜测——Google无人驾驶技术可能已经趋近于完美。
这与“萤火虫”的淘汰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在自动驾驶前期发展过程中,测试车辆越多、收集数据越多越好的共识是存在的。而“萤火虫”的淘汰也恰恰意味着它对于Waymo无人驾驶技术的未来发展已经不大了。最好的证明就是克莱斯勒Pacifica面包车的公开测试。
不过Google也已经给萌萌的“萤火虫”找好了归宿,它将前往数个科学博物馆,并且最终住在博物馆里。
第一站将会是8月的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科学中心,第二站则是10月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纪念Google曾经创下的“有史以来第一次无人驾驶载客测试”,随后加州山景城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和英国伦敦的设计博物馆中也会出现“萤火虫”的影子。
说不好,驾驶员下课了,全自动驾驶汽车就长“萤火虫”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