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第三届中国仿真技术应用大会暨中关村数字化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顺利开幕,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北京市、中关村发展集团、石景山区有关领导及来自国内外数字经济、运载装备、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相关领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近400名领导、专家、科技工作者出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驻会副会长、安徽省政府原副省长黄海嵩,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田玉萍,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委会主任唐铭,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主席邹大庆,中国重型机械工程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继生等嘉宾莅临大会。
本次大会主题为“新时代/新形势下仿真技术的新应用”,共分开幕式、主论坛、航空航天暨增材制造专题论坛、智能制造专题论坛、汽车交通专题论坛、土木工程专题论坛、工业软件研发暨数字孪生专题论坛、创新设计专题论坛、新能源及高效储能系统仿真专题论坛、“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仿真技术新应用”与“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两场高端对话、新技术新成果发布会、最佳实践案例发布等。
本次大会发起“数字化赋能万里行活动”,这是贯彻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国家相关部委重点工作,是“制造强国”与“数字中国”高度结合的重大实践,将务实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由多家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国家级协会等共同推动。当下,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关键阶段,数字孪生、数物融合、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概念的落地,背后都离不开仿真技术的支持。仿真技术为制造企业提供了能够覆盖产品论证、研发、试验、制造、维护、辅助决策及人员训练等各个阶段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手段。“数字化赋能万里行活动”主要包括:1.打造“四个平台”:数字化成果发布平台、数字化应用和实践交流平台、数字化产业转型合作平台、数字化标准制定平台等。2.具体行动形式包括:数字化赋能大会、数字化赋能大赛、数字化赋能基地、数字化赋能学院、数字化赋能基金等。3.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软件、数字化专家人才、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工程技术中心、数字化工厂、数字化园区、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等。
本次大会知名专家云集、精彩报告纷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做了“从虚拟现实到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的大会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做了“面向云制造系统3.0工程的建模仿真技术研究与实践”的大会主旨报告,美国工程院院士J.N.Reddy 做了“Computational mechanics:The third pillar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design”的大会主旨报告。
还有亚洲仿真联盟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霖所作“可信数字孪生与模型工程”,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丁叁叁所作“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气动研究”,国家工业软件与先进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安世亚太公司高级副总裁田锋所作“中国仿真自主发展的关键策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杨卫民所作“高分子材料3D复印智能模塑成型仿真技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王积鹏所作“信息化体系发展规律”、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理事长李慧所作“土木工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广州市品高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云产品生态合作总监邸津所作“如何为科研需求提供基于云平台的仿真和HPC服务”,达索系统大中华区仿真技术总监白锐所作从“多物理场仿真到仿真驱动的数字孪生技术展望”,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守迁所作“新一代HCPS与创新设计的未来”,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凯所作“民用飞机结构强度仿真能力”,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仿真中心科技委副主任朱文海所作“复杂系统/体系的建模与仿真:SE与M&S的融合”,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常务副主任王生楠所作“计算机辅助飞机结构损伤容限分析与评定系统研制”,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数值仿真实验室主任郭慧娟所作“石油工程数值仿真实验室建设经验分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友民所作“数字孪生:推动企业信息化变革的新动力”,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CAE中心主任盛云所作“底盘结构件疲劳耐久仿真的工艺过程迭代方法与实践”,航天一院仿真中心副主任、北航发射技术研究所试验中心主任齐志会所作“多轴特种车辆虚拟试验技术研究”,河北工业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主任陈勇“汽车产业碳排放需求与新能源汽动力传动技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赵超所作“设计思维与创新实践”,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农业装备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吕冰所作“创新设计引导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进化”,北京服装学院教授龚研成所作“纺织服装产业中的大数据应用”,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祝磊所作“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塔架结构体系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学院教授吴超所作“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结构安全的多尺度仿真技术”,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型号数字化分总师张慧敏所作“采用Modelica技术的反应堆仿真模型库开发”等,近百个高质量学术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指出,随着5G技术的推广应用,万物互联,赋能未来,数字孪生将带来制造业设计、生产和维护等多环节的变革,制造业市场需求正发生由批量化转为定制化、单一化转为多品种、周期长转为更新快、大众化变为高端化的变化,应采用智能技术来应对市场需求,解决制造问题。而数字孪生就是前沿关键的智能技术,将给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所谓数字孪生,就是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数字孪生并不仅是复制,还可以将物理设备各种属性映射到虚拟空间中。NASA飞行器健康管理,西门子安贝格数字化工厂和通用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说明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的应用与发展优势。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产生的汽车发动机虚拟装配,不仅可以动起来,看到内部零件、接头运作中的变化,还可以把速度曲线求出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指出,云制造系统3.0是一种适应新时代/新态势/新征程的先进智能制造系统。新时代建模与仿真技术是高效率、高质量、高柔性、绿色、低成本实施云制造系统3.0工程的关键技术,探讨了云制造系统3.0工程对新时代建模与仿真技术的新挑战,进而提出面向云制造系统3.0工程的建模与仿真技术体系。接着重点介绍了面向云制造系统3.0工程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初步研究成果,包括面向云制造系统3.0工程的一次/二次建模理论与智能算法,智能仿真计算机、智慧仿真云及智能仿真硬/软件等智能仿真系统与支撑技术,及面向云制造系统3.0工程的仿真应用工程技术,给出一些仿真应用范例。最后提出发展面向云制造系统3.0工程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建议。
国家工业软件与先进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安世亚太公司高级副总裁田锋,具有二十五年仿真技术研究、仿真软件研发与仿真体系咨询经历,为百余家企业提供仿真体系建设咨询,对仿真技术与制造业需求的最佳结合方案具有深入研究。他分析了中国仿真自主研发的困境与机会,总结了可显著提高其成功率的关键策略,包括仿真技术研究和积累、中国用户刚需的准确识别、切实可行的工程化验证、商业化及规模化推广、舶来品的替换策略等以上五项策略,总结为一个策略就是用好时间(历史)打造的优势。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丁叁叁说,我国在高速磁浮领域取得重大创新突破,7月20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这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它的成功研制,对于打造我国高端装备产业新引擎,形成轨道交通领跑新优势,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次大会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主办,北京华汽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教育分会、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华汽工程技术研究院等承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虚拟现实分会、中国仿真学会智能物联系统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亚洲仿真联盟、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全英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等协办,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测控产业发展联盟、数字创意智能技术与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支持。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