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进行评测的是ZUK的首款手机Z1。正面按压式指纹识别、集合所有操作的实体Home键、支持USB3.0的Type-C接口、4100mAh电池、双卡双待全网通、64G存储和1799元的价格都是它的宣传卖点。但这些卖点是否落实到位,以及机器本身又是否值得买呢?希望看完评测,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想找的答案。
三维155.7*77.3*8.9mm,重175g
5.5英寸GFF全贴合1080P IPS屏幕(401PPI,官标亮度450尼特,1500:1对比度)
骁龙801+3G内存+64G ROM(eMMC5.0)
全网通,双nano-SIM卡
后置1300万像素索尼IMX214传感器+光学防抖,f2.2光圈
前置800万像素OV8865传感器(单位像素1.4μm)
4100mAh电池
支持指纹识别
支持USB3.0的Type-C接口,5V/2.5A充电
ZUK Z1采用饭盒型的包装,中间的蓝色腰封印有串码和生产信息。包装第一层是手机,之后是说明书纸盒,底层是数据线和充电器。
小纸盒中包括说明书、保修单、“价值240元”的游戏V币卡和取卡针。
充电器输出为5V/2.5A,数据线采用不分正反的Type-C接口,防缠绕面条线的质感和硬度,都和电脑的串口SATA线非常相似。
ZUK Z1有白色和灰色版,我们拿到的测试机为白色版。正面最明显的是方形的home键;
背盖略带弧形,为光面塑料材质,造型非常整洁。
摄像头不但没有突出,而且还略低于后盖,正常放置不会磨到镜头盖。
机身布局比较传统,顶部是耳机接口,底部是麦克风、Type-C接口以及扬声器,左侧是sim卡卡槽,右侧是音量和电源键。
卡托高度和边框基本持平,卡托盖虚位较小。天线隔断条和机身接合非常紧密平整,按键手感紧致,做工给人的印象很好。美中不足的是我们拿到的工程机,音量键有偏松,后盖和金属边框的高度结合还不是很平整,希望是个例或在正式版量产机中有所改善。
ZUK Z1把光线和距离传感器都收在了听筒左侧,这设计比较少见。右侧是单位像素1.4μm的800万像素摄像头。名为U-Touch的home键支持指纹识别。机器屏幕和金属边框间还有一圈塑料,比较特殊的是,它略低于屏幕且高于金属边框(即屏幕本身就是最高的)。
背面摄像头和双闪光灯之间的是降噪麦克风,部是ZUK的烫银logo。
是5.5寸的机身塞下了4100mAh的大电池,175g的重量还算正常,拿上手会有点份量感,但毕竟边角弧度较大,持握手感不错。
网友普遍对机器的外观评价褒贬不一,个人感觉其主要扣分项是下巴太长,Home键上方空位比下方大,有种三星S3的即视感。
而所谓的抄袭嫌疑就显得有点冤枉了,手机正面和home键形状、边角、背盖造型,其实也就那么几种,基本也被以前的机型试遍了,以后的新机无论怎么试都会碰上老机型的设计元素,这也是这两年新机曝光,大家总是能找到旧机型即视感的重要原因。
ZUK Z1采用5.5英寸1080P IPS屏幕,PPI 401,采用的是成本更低GFF贴合技术,官标亮度450尼特。
实测ZUK Z1的最高亮度是为453尼特左右,低于同为IPS屏幕的MX4和小米4,但亮度依旧比采用AMOLED屏幕的R7 Plus要高,阳光下要看清屏幕的压力不大。
白色对比度
纯色表现
实景样张
ZUK Z1的屏幕在饱和度、对比度都有不错的表现。其红色表现和正常IPS屏幕接近,但蓝色、绿色要更加艳丽,饱和度甚至接近AMOLED屏幕了。显示彩色图片时,ZUK Z1的对比度表现相当抢眼,在需要高对比度的场景(夕阳样张)中,可以表现出很多IPS屏幕无法显示的暗部场景。
ZUK Z1搭载的是名为ZUI的新系统,其界面改动相当多,而且也有些有趣的细节。
系统图标统一采用抽象极简风格,但又有不少渐变和阴影的元素。桌面取消了二级菜单所有应用直接陈列在桌面,有应用通知角标,时钟应用图标也能直接显示时间。
系统级别的通知栏只用来放置通知,上拉唤出“悬浮型”的控制中心,卡片式的任务管理器支持任务锁定(保护)和一键清理,易用性和熟悉度都比较高。
时钟/闹钟应用
天气
指南针可以调用腾讯地图的街景画面
左为自带多种插画背景的日历,右侧为浏览器
计算机和录音机
系统应用走的也是简洁风,UI比较符合现在主流的审美,功能实现度还不错。但左为一个新系统,界面统一度还有待提高。
拨号界面经过单手优化,通常顶置的功能标签被放置在侧边,可以根据需求左右切换位置,器也有自己的黄页服务。
虽然部分系统应用比较简单,但它保留了双击亮屏、应用通知角标、快捷开关位置自定义等常用的高级功能。
系统安全中心负责提供垃圾清理、流量监控、自启和权限控制、防骚扰等国内必备功能,完成度也挺高。
ZUK Z1采用名为U-Touch的实体按键,是魅族mback按钮的强化版,支持5个功能:轻触为返回,按下为home键,双击进入任务管理器,左右滑动可以切换应用,并支持指纹识别。
虽然轻触返回,按下为主页的操作逻辑还需要一点适应时间,但双击进入任务管理器,左右切换应用的功能用起来确实很顺手。
另外,虽然它的实体按键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但其实它也有常见的触控按键(不过没有背光灯),首次上手也能很快上手并正常使用。
可能是因为ZUK Z1的home键面积较大,其识别速度比iPhone和S6都要快不少,甚至已经贴近采用背部指纹识别模块的机型,表现非常优异。
另外,虽然这也是新系统,但可能联想方面提供了不少帮助,其基本已经是个完全版系统,使用过程中没有遇到bug和闪退现象。稳定性和功能实现度上要比当年的锤子ROM和现在的一加氢OS要好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性能方面,ZUK Z1采用的是骁龙801+3G内存+64G ROM的搭配。前者为4核2.5GHz的Krait 400架构,GPU为Adreno 330。
我们找来同样使用骁龙801的小米Note和Moto X,使用MT6795的MX5、使用MT6752的魅蓝Note以及使用海思麒麟935的华为荣耀7作为对比。
CPU性能上,骁龙801要比骁龙808、MT6795、麒麟935要弱一点,但后两者的核心调度机制不太完善,而且频率和核心数目控制偏保守,实际使用体验反而不如801流畅。
GPU性能上,骁龙801比808稍弱,但比MT6795要强,而麒麟935和MT6752则被抛离了相当远的距离。
直接影响应用和游戏载入速度的闪存读取速度上,海思连MTK的中端SoC都打不赢,依旧垫底,MT6795稍强,而骁龙801和808的表现都要更好。
因为性能和功耗控制相当均衡,骁龙801口碑向来不错,但其作为2014年旗舰机的标配SoC,把它用在今年下半年的机器上,确实需要厂商有面对小白误解的勇气和觉悟。
虽然服役时间较长,但骁龙801的实际表现即使放在现在,依旧比MT6795/麒麟935等友商旗舰产品要好。在这一点上,笔者对厂商的选择还是持支持态度的。
大文件传输测试
ZUK Z1是首部支持USB3.0规格的Type-C接口手机(乐视和一加的Type-C接口并不支持USB3.0)。使用电脑的USB2.0和USB3.0接口,分别将623MB、760MB、1100MB的文件拖到手机中,以进行USB传输速度测试。
实测USB 2.0的均速在25MB/s左右,而USB 3.0则为58-73MB/s,后者传输速度是前者的2.4-2.9倍,速度提升非常明显巨大。
1.1G的电影文件只需18.7秒左右即可放进手机,对于喜欢用手机看电影或当U盘使用的用户来说,这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另外,这也让自带的64G存储实用度高很多。
零碎文件传输测试
分别采用包含168个文件的190kb文件夹、包含706个文件夹的1.67m文件夹进行零碎文件传输测试,USB2.0和USB3.0传输的速度分别微乎其微。
ZUK Z1采用1300万像素的索尼IMX214传感器,f2.2光圈并支持光学防抖,前置为单位像素1.4μm ,800万像素的OV8865传感器。单从配置来看,它们(特别是前置摄像头)的弱光表现应该会不错。
ZUI上采用的是现时最简洁的相机应用,没有之一:拍照和录像按钮分离,只保留了最基本的闪光灯、HDR、前后摄像头切换按钮。上划调出滤镜,下划调出全景和快速录像功能,对焦框右侧有调节曝光的滑块。
从以往机型的表现来看,搭配骁龙801的IMX214表现都不会太差,ZUK的对焦和成像速度较快,而且HDR的算法处理是放在连拍照片之后,使用体验比较流畅。
原图
中央150%放大
原图
中央150%放大
原图
中央150%放大
原图
中央150%放大
原图
右下角130%放大
ZUK Z1的测光和白平衡都比较准确和稳定,宽容度也是IMX214的正常表现。虽然算法锐化并不明显,但辨析力/锐度表现还不错。极限放大后的画面噪点反而有点像OV的传感器。光学防抖镜头在画面边缘的有一定的劣化,但范围不大。
左为普通模式,右为HDR模式
ZUK Z1的HDR程度比较轻,两部和暗部细节保留到位,效果比较自然,没有明显的鬼影现象或重影,可用度较高。
原图
中央100%放大
原图
中央100%放大
原图
中央100%放大
ZUK Z1的夜间测光准确度比同为光学防抖IMX214的Moto X Pro要准确很多,眩光控制优秀,画面亮度和肉眼所见接近,色彩饱和度较高。
整体调教和三星S6比较类似,只采用中度的算法涂抹,画面有一定的噪点但保留的细节比较丰富。但其光圈只有f2.2,室外灯光和极限弱光下,画面噪点还是会比较多。
左为后置摄像头样张,右为前置摄像头样张
中央放大
弱光样张,左为后置,右为前置
中央放大
中央放大
前置为 800万像素的OV8865传感器,单位像素1.4μm。从样张参数上看,前置摄像头同样为f2.2光圈,视角范围比后置摄像头稍小。前置测光稍暗,白平衡有稍偏红的倾向(为了拍人像?)。
前置摄像头表现对得起自己800万像素的标称,但辨析力和1300万比肯定还有一端距离。弱光下,光学防抖IMX214尚且用到1000的ISO,单位像素1.4μm的前置也只需1000,而且快门快一档,大像素的优势相当明显,在KTV、夜场等极限弱光场景的表现可能会比后置还强。
总体来说,这个后置摄像头的表现稍稍超过了笔者对光学防抖IMX214的预期(Moto X Pro/小米Note:怪我们夜景不力咯),白平衡、测光,乃至边缘劣化控制和辨析力表现都在国产手机中可以排到偏上的位置。
前置摄像头的辨析力,可以在自拍时拍清楚每个毛孔,而且大像素优势让其在弱光下也能发挥稳定,比较遗憾的是它的广角范围偏小,多人合照时还得自拍杆帮忙。
ZUK Z1电池容量为4100mAh,容量比5.5寸屏设备的3000mAh电池大37%左右。但骁龙801毕竟也是高通的旗舰SoC,功耗依旧会比MT6795等SoC要高,续航预期会比同为4100mAh电池的R7 Plus稍差一点,但用来虐3000mAh电池的旗舰应该绰绰有余。
经过半小时大型游戏+半小时wifi上网的高强度测试,ZUK Z1的续航和同为4100mAh电池的R7 Plus一骑绝尘,大幅抛离了小米Note(骁龙801)、中兴Axon(骁龙810)等3000mAh电池的机型。再次印证了续航还得电池凑的真理。
室温30度左右,运行30分钟的2K15后,机身正面最高温46.7度,背面最高温44.5度,发热集中在机身右侧的音量键附近。实际触感上,塑料后盖传热较慢不显热,但金属边框就确实比较热。
分贝计距离麦克风10cm,同时最大音量播放《泡沫》,测得最大音量为94.6分贝。外放音量很大,而且开口向下,漏接电话风险极低。但音质表现中规中矩,略显单薄,高频偏尖锐。
ZUK Z1在工业设计到系统、性能、拍照、续航上都表现得相当均衡,而产品本身也有一些特殊的卖点,集成所有交互功能并可以左右切换应用的实体Home键、支持USB3.0的Type-C接口、速度奇快的指纹识别、以及起步就是64G的容量(如果这也算的话)。
它的表现完全不像是个新品牌的第一部手机,表现远好于去年同期的锤子。当然,就像背靠OPPO的一加一样,这和ZUK背后的联想不无关系。机器的整体印象就是出乎预料的均衡,它是一部不算拔尖但几乎没有短板的手机。
抛开见仁见智的外观,凭借这个均衡,你总是能找到其他竞争对手的弱点:如果你嫌弃MX5脏兮兮的A屏并且没有电信版,如果你嫌弃小米Note没有指纹识别和拍照一般(虽然ZUK也只是略好而已),如果你嫌弃荣耀7孱弱的性能,那ZUK Z1会是个更加均衡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