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一个工具。
在许多的公开场合上,张小龙都是这么定义微信的。
自 2011 年 1 月 21 日推出以来,微信已经走过 9 个年头,即将进入第十年的轨道。而在这条轨道上,微信对其的定义却为“未完成,Always Beta”。
如果说一个产品做了近十年,却依然未完成,不代表产品不够好,而是更能说明它在寻求更好。微信正是如此,而它求好之旅的方向,在每年的微信公开课 PRO 中都能窥见一二。
雷锋网注:图片摄于展览馆外
北京时间上午九点三十分,微信之父张小龙以视频方式出现在公开课现场。在十多分钟的演讲中,张小龙主要谈到了自己对信息互联的七点思考,主要包括:
隐私的出让。人们在获取便利性的同时,隐私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如何保护隐私是整个行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信息获取的被动。互联网让信息唾手可得,但很多人不愿意主动获取信息,因此信息的推动会决定用户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合,如今,人们在通讯录中维护的好友越来越多。到目前,微信平台上已经有接近 100 万人有 5000 个好友,这也促使我们要扩大好友数目了。
信息传播的快速。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但是 “谣言传千里” ,这是人性使然。我们可能很难用技术手段作为一个判定内容的质量标准,但作为信息传递的平台,我们还有很多办法。
信息选择的困难。看似我们面对海量的信息可以自由选择哪一些看,哪一些不看,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有时间去一一筛选,导致我们看到的总是局部。
信息的多样性。在一个人人皆可创作的时代,我们希望长尾的小号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搜索的困难。我们做小程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搜索能进入到每一个小程序的内部,这样海量的小程序可以支撑起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
在分享了个人思考的同时,张小龙也谈到了以前的小失误。他提到,其中之一是公众平台很长时间都只有 PC web 版,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另外是公众平台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为一种基于链接品牌和订户的群发工具,并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
演讲的最后,张小龙预告了新版本将在短内容领域发力,毕竟,表达是每个人天然的需求。他透露,微信的短内容将会是发力的方向,且顺利的话会在近期与大家见面。
张小龙的视频演讲结束后,现场演讲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登台的,是微信公开课讲师杜嘉辉。演讲一开始,他便分享了微信小程序的最新表现。他表示,2019 年微信小程序日跃活用户超过 3 亿,累计创造 8000 多亿交易额,同比增长 160%。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小程序上线以来首度公布年度交易额。
杜嘉辉提到,在 2020 年,小程序主要着力于“助力商家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闭环”。为了实现这一新目标,主要从获客、留存、变现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获客方面,2020 年重点将在小程序搜索方便发力。在已上线的搜索能力基础上,持续强化小程序页面内容展示、品牌搜索服务,通过“本地搜”能力进一步缩短小程序搜索结果的曝光路径。同时,在 2020 年,小程序也将在发现方面,基于内容、社交关系、地理位置进行进一步强化。
在留存方面,2020 年小程序将聚焦如何帮助开发者更好地拉动用户回流。在这一部分,杜嘉辉主要通过“消息触达”来展开。在强触达需求的消息场景中,微信即将上线的小程序“订阅消息”能力将能够满足开发者拉回流的需求。而对于无需强触达且有价值的消息,小程序也将提供不打扰用户却有效果的方案来解决。
在变现方面,杜嘉辉提到,2019 年小程序开放了一系列小程序广告能力,如插屏广告、视频及贴片广告、激励式广告、各自广告等,帮助开发者合理友好地进行广告变现。到了 2020 年,微信还将持续输出新的广告能力,通过封面广告、自定义广告组件继续加码小程序变现能力。
在演讲中,杜嘉辉对商业交易场景建设进行了强调。在公开课现场,杜嘉辉预告了即将上线的官方直播组件,帮助商家快速实现边看边买、打造直播交易闭环。
在帮助商家打造交易闭环的过程中,商业生态的搭建也需要开发和运营的服务支持。2020 微信公开课 PRO 现场,杜嘉辉也针对这一模块进行全新解读和能力预告。
在开发支持上,杜嘉辉表示,微信团队在云开发、小程序框架、社区、服务商生态四个方面对开发者工具做了进一步升级。在运营支撑服务方面,微信团队推出了加急审核、规则助手来提升服务。并且,杜嘉辉还透露小程序“运营分”即将面世,通过扣分回分机制,柔性地帮助开发者了解自身运营情况。
随后登台的是微信公开课讲师李致峰。在演讲中,李致峰主要针对 2019 年 12 月 23 日发布的企业微信 3.0 版本做进一步的解读。
李致峰表示,企业微信的设计、导向,都是为了让企业能把好的服务送到用户身边,是做‘人’的服务;而这也正是企业微信连接微信的价值——让有温度的专业服务,走近 11 亿微信用户。
对于刚推出的企业微信 3.0 版本,李致峰介绍到,3.0 版本的企业微信对内让信息流转高效,升级效率工具套装;对外能够连接 11 亿微信用户,释放客户联系、客户群、客户朋友圈三大与微信互通能力内测。
他认为,企业微信与微信互通升级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获客”的信任问题,另一个则是在存量时代,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获客成本不断攀升,规模化拉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通过高效服务,提升企业已有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和复购率,把企业的触角延伸到外部。
在公开课现场,李致峰以天虹公司为例,演示了一次企业微信 3.0 的打开方式。同时,李致峰还介绍到企业微信的 3 项独有功能,包括连接微信、支持小程序以及支持企业支付。另外,企业微信涵盖通讯、存储、安全等基础能力的 13 类 390 个接口,并提供 8 项支持。
基于此,企业微信与合作伙伴探索出“标准应用模式”、“行业方案模式”、“智慧硬件模式”、“区域服务模式”、“产品销售模式” 5 种合作模式。据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已经有 2.1 万个第三方合作伙伴加入企业微信生态,超过 470 万个系统被接入企业微信。
紧接着上台的是微信公开课讲师李卿,他的演讲主要围绕小游戏展开。
今年正值小游戏两周年,李卿在演讲中首度披露了小游戏的商业价值。他指出,2019 年小游戏的商业价值实现快速增长,整个平台的商业规模较 2018 年增长超 35%。
对于小程序的发展,李卿表示,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后,未来两年小游戏商业规模可能以 38%-40% 的速度高速增长。他认为,随着数据通讯速度的提升,以及小游戏与 app 等渠道的互补互通关系释放出的优势,小游戏将大有作为。
李卿表示,小游戏繁荣生态背后是平台上诸多优质的小游戏内容,这些内容拥有更长的周期,值得开发者长期投入。数据显示,优质的小游戏内容不仅能够获得累计过亿,甚至 10 亿的商业回报,也实现了 50% 活跃次留和 30% 活跃三十留的长效留存。
另外,小游戏品类许多玩法尚未出现爆款,证明还具有较大的上升和突破空间。对创业小团队而言,未被满足的游戏需求待挖掘,各垂直品类赛道仍有机会。对此,微信团队表示,随着小游戏平台性能提升,创作内容门槛降低,会有更多经典玩法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实现突破。
那么,如何输出优质内容生产?
李卿表示,将从性能、运营、商业升级三方面助力。性能方面,小游戏将包体扩容至 12M,增加引擎插件,减少耗时。同时,在 3D 渲染方面的性能也有了较大提升。在运营方面,微信团队将持续提升运营能力,2020 年,将在多人对战、场景长期订阅、PC 支持上进行着力。
商业升级方面,李卿表示,在小游戏广告与道具流水分成规则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向开发者升级优惠服务。同时,李卿指出平台将推出广告代投放计划,开发者可以将自己的广告金交由平台代投放买量,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产品创意和研发。
演讲的最后,李卿对“小游戏未来还有机会吗?”这一问题作出了解答。他说道:
有。小游戏大有作为。
最后一位演讲的是智能对话首席科学家牛成博士,他的演讲内容是《微信智言:开放的 AI · 伴你同行》
雷锋网注:现场图
在本次公开课上,牛成介绍了微信团队在 AI 方面的进展,并介绍了微信小微——开放硬件平台。小微是腾讯推出的语音助手,一方面,小微连接了腾讯内部的 QQ 音乐、腾讯视频、腾讯新闻等自有内容,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连接第三方技能。牛成表示,目前小微已经接入了数百款智能硬件,覆盖了哈曼卡顿、索尼、惠普、JBL 等品牌。
牛成表示,过去一年,小微在与微信生态不断走向融合,比如说小微小程序、VoIP 以及通过微信连接的智能家居方案;同时,他还展示了小微的全场景全双工功能,开启全双工模式之后,小微不用通过唤醒词就能够与之对话,而且能够智能识别背景音。
在现场,牛成发布了一款搭载小微的智能硬件,即微信相框 X,尝鲜价 799 元——他还表示,微信还与 Intel 和惠普合作打造了一款搭载小微的 PC,预计在今年上市。
在小微之外,牛成介绍了基于软件层面的微信对话开放平台,它可以将微信 AI 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对话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来使用,可以接入到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以及 App&Web 等场景中;在语种上,它支持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在风格上,也可以支持幽默、搞笑等风格,同时也可以支持定制化的问答服务和语义泛化,由此覆盖到企业场景。
除了腾讯小微和微信对话开放平台,牛成还介绍了基于基础技术能力的 NLP 技术开放平台,并在现场宣布全面开放文本预处理、多领域实体识别、意图分类、文本相似度、文章分类、文章摘要、机器翻译等在内的 20 余项自然语言处理基础能力,形成了完备开放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栈,全面地助力各行业开发者在自然语言处理场景中使用到微信 AI 的研究成果。
雷锋网注:图源腾讯
在公开课上,除了干货满满的内容分享,其实也是微信交给用户的一份成绩单——2019 年,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 11.51 亿,较上一年增长了 6%。
随着最后一个演讲的结束,微信公开课 PRO 的主论坛也落下了帷幕,会场上的人从熙熙攘攘,到逐渐散去,留下的,仅有意犹未尽的公开课内容。
九年间,微信从仅有社交功能发展至支付、搜索等方方面面;从单一的微信个体到与企业微信的联动;从小游戏、小程序的推出到不断发展,不难看出,微信越来越从 C 端走向 B 端,深入用户的社交圈、生活圈、工作圈,从通信工具转变为覆盖人们广泛生活场景的一个生态。
而今,微信依然是一个工具,却又不仅仅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