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的使命是‘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要实现这个使命就需要依靠科技。”
——王兴
当然,无论创始人下何种定义,旁观者总会采用一种更加冷静的目光去对待这家公司。对于已经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指标往往是活跃用户数量,总营收和净利润。
11月26日港股盘后,美团发布了三季度财报,本季度实现营收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9%,超过彭博预期的35%,但由于反垄断罚款的落地、投资收益的大幅回落、外加持续亏损的新业务,本季度美团亏损达到101亿元,经调整的净亏损则达到了55亿元,创上市以来单季度最大亏损。
财报的确是亏损的,而且亏损额度还不小。但是主体业务中的餐饮外卖仍然是上涨的,本季度营收264.8亿元,同比增长28%,利润8.7亿元,同比增速14%。
亏损并不意味着公司出现问题。美团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季度研发支出大涨接近60%至47亿元,这与美团近期将战略从“Food + Platform”升级为“零售+科技”相一致。这也是美团首次把“科技”提到战略高度。
美团的科技,体现在何处
如果做一个市场调查,向市场上的用户询问,美团是科技公司吗?大多数人应该会同意。但是如果把问题改成,美团的技术含量很高吗?收到的答案可能就不那么一致了。
这其中最主流的观点还是,美团的主体业务是餐饮外卖,送餐是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事情,为什么还要为研发进行大规模投入呢?
如果想要搞清楚美团究竟在做什么,那就绕不开讨论一下这种观点。事实上,值得反驳的角度也有很多。
比如说,美团的主体业务是餐饮外卖,此外还有酒旅业务,出行业务和包括社区团购在内的商品零售业务等等。第三季度的亏损,部分也是出于对零售业务的仓储物流等基础投资设施的投资。
从业务上来讲,美团的技术基因是有的。创业之初,美团就开发了一套财务系统,在拉手和窝窝团都还在用人力进行手动核算的时候,美团已经大幅消减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饿了么的早期员工也谈到,在美团与饿了么竞争时,美团的移动端商家服务系统的便捷性,给了当时饿了么的地推人员很大的压力。
至于这句话的核心,美团为什么要为研发进行大规模投入,就很容易理解了。
继续看美团三季度的财报,美团本季度让利商家明显,由此带来的是餐饮外卖的利润直接从3.7%下降到3.3%。另外,异常天气带来的骑手补贴加剧也是利润下滑的主因之一。本季度美团该项支出达到381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收入比重也由71.4%增长至77.9%。
既然如此,让我们再次以美团内部时常提到的“第一性原理”,来探讨如何解决利润下降的问题。
美团公司内部掀起过长达多年的“苦练基本功,猛学亚马逊”的风潮,因为在公司管理层面,美团将亚马逊作为美团的学习对象。2013年12月,王兴在内部的一次分享会第一次提到亚马逊,美团和亚马逊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即最终服务的客户是消费者。
王兴和贝佐斯一样,并不在意短期的成交额,他们在意的是持续增长的长期价值。贝佐斯曾直言,“如果我们要求新产品必须在两三年内带来出色的财务表现,那么亚马逊最好的产品可能早就胎死腹中了——就像kindle、Web Services和 Amazon Prime。”
在物流方面,亚马逊的做法也可以给出一些借鉴。在物流配送上,亚马逊以前一直是交给社会化物流去做的,从2015至2019年,随着电商业务的全球扩张,亚马逊的配送费用支出快速增长,2015年是115亿美元,2019年达到了389亿美元。
根据高盛测算,亚马逊每配送一单包裹,要给第三方物流支付9美元,如果使用自己的物流配送,6美元就够了,这可以每年至少省下数十亿美元。亚马逊在2019年配送了35亿包裹,每件差价3美元,理论上就是105亿美元的节省空间。
那应该怎样省下这100多亿美元呢?亚马逊做的第一步就是投入巨资大手笔买飞机、货车,招快递员,组建自营配送队伍。自建配送需要的总投入可能会高达千亿美元,但从长远看来,这仍然是一场划算的投入。如果以十年来时间计量单位,自建配送的花费其实是远远小于全部用第三方物流的花费。
对于美团来说也是如此。配送支出居高不下,随着市场的稳固增长,可以预见,这部分成本也会成比例增长。
而在研发上进行投资是降本增效的高办法。无人配送设备的每件配送成本要小于目前的配送成本。三季度美团的外卖单量达到了 40 亿单,同比增长25%。假设单均成本降低1元,总体算下来每季度就会省下40亿元。
此刻在自动配送车和无人机上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能在未来得到回报。从长远的视角来看,这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更何况,自营的物流配送体系,如果能够进入到外部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正向收益。即使不能,也会大大增强平台本身的抗风险能力。2018年,亚马逊针对第三方推出了Amazon Shipping服务,服务于其他电商零售平台。
与亚马逊还有所不同的一点的是,美团的配送网络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被外媒称为疫情中的“生命线”,在今年数次疫情当中,无人机、自动配送车也开始出动,为深圳、南京、广州、成都及厦门等地因疫情解封的小区配送物资。所以说,无人配送设备,不仅是最新的生产力工具,也是一家社会企业通过技术提升效率和创造更大正外部性的可能性。
无人机,真的能成真吗?
自动配送车和无人机,到底是噱头,还是会真实发生的事情?
根据美团官方的一些新闻,截至2021年8月,美团自动配送车已在顺义服务20多个小区,配送近10万真实订单。美团无人机截至目前,已经覆盖了深圳7个社区,超过8000户居民,为其提供无人机配送服务。
更加能证明无人机用途的一件案例是:今年11月26日,在上海华东无人机基地创新发展论坛上,美团的无人机受到了全场瞩目。在用户的现场体验阶段,一杯一公里外咖啡厅送出的外卖咖啡,从制作完成到送达用户手中只用了4分钟,寒风下冒着热气的咖啡保留了它最好的风味。
背后的核心设备是无人机FP400系列,飞行高度在120米以下,时速可达10m/s,一次最多可点2.5公斤重的外卖。系统接到用户订单后,骑手接到订单之后前往商家取货,然后送至起飞机场。装载货箱后,无人机按照UTM无人机交通管理系统后台调度规划的航线将货品送至目的地社区配送站,用户可通过手机扫码打开社区配送站格口取货。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集成无人机、自动化机场以及智能调度系统的城市低空配送网络,而且美团宣布,将在上海构建起城市末端十五分钟配送圈,预计首条面向真实用户场景的常态化试运营配送航线会在明年上半年落地上海金山区。这意味着,从明年开始,上海金山区市民有望享受到上述咖啡配送场景的便利。
美团无人机业务负责人毛一年介绍,无人机落地上海后,会率先在咖啡店、生鲜店等高度重视配送效率的商户中试水。咖啡是上海市民最喜爱的餐饮品类,但人力配送效率并不尽如人意,如担心物流时间过长影响口味,很多咖啡商户始终对试水外卖心存顾虑。咖啡外卖的需求跟无人机运送速度快的特长正好相契合。
在咖啡场景下的成立的无人机模式,成熟后推广至更多场景,就会构建一个更低配送成本、更多订单覆盖、更快送达时间、更好配送体验的同城配送体系。今天的同城零售配送成本大约在5-6元钱,时间在30-40分钟,自动配送车、无人机网络的目标是把成本降下来,把时间提上去,时间目标是15分钟,成本如果能降到3元一单,那将催生爆发式的良性增长。
结语
人们往往高估一年内能做的事情,而低估十年的变化。但是看到短期未来尚且需要眼光,看到长期未来就更需要智慧和忍耐力了。如果一家企业没有决心,不肯投入,或者是在头几年看不到经济上的回报,就半途而废,那变化就永远不会出现。
看到未来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心态。不论是研发,还是投资,都是如此。除了自研之外,美团还是投资科技最积极的公司。
区别于市场上其他的互联网巨头,美团投资在赛道的选择上非常明确,即聚焦科技,并且明显加大力度和加快频率地投向了科技。从投资相对占比来判断,目前美团接近80%的项目都是科技类项目。
关于美团的投资,左林右狸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美团的浪漫主义藏在科技投资里》),也是对科技美团的最好注脚。
王兴常说,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越有耐心。长期主义靠做不靠说,美团确实很擅长。科技研发费心费力,科技投资更是在美团的业务版图之外。但是这些都会成为美团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季度的亏损,从长远来看,是建设出下一个十年科技美团的必经之路。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