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量子科技彻底火了。
据新华社 10 月 17 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在 10 月 16 日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了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
这是量子科技第一次在公开层面进入到我国最高决策层的集体关注视野中。
在主持学习时,总书记强调,要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和国家对量子科技的高度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集体学习中,进行讲解的是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
在这次集体学习中,总书记围绕量子科技发表了重要讲话。从这些讲话中,可以看到最高决策层从认知层面、政策层面对于量子科技的判断和重视程度。
从讲话中,可以提取要点如下:
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对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量子力学是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重大成果。量子科技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是一项对传统技术体系产生冲击、进行重构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
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量子科技上奋起直追,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量子科技发展存在不少短板,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要系统总结我国量子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深入分析研判量子科技发展大势,找准我国量子科技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统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工程技术研发,培育量子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制高点。
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形成我国量子科技发展的体系化能力。
要加快营造推进量子科技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形成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要保证对量子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同时带动地方、企业、社会加大投入力度。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对量子科技基础研究的投入。
量子科技发展取决于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颠覆性技术的形成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要统筹量子科技领域人才、基地、项目,实现全要素一体化配置,加快推进量子科技重大项目实施。
加快量子科技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一批量子科技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建立适应量子科技发展的专门培养计划,打造体系化、高层次量子科技人才培养平台。要围绕量子科技前沿方向,加强相关学科和课程体系建设。
可以看到,从认知层面,最高决策层已经充分认识到量子科技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对我国量子科技的发展给出了积极而客观的评价:
我国已经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并且已经具备了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短板,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从政策层面,最高决策层强调要加强自主创新,加快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保证对量子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快培养一批量子科技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以及要推进将量子科技的成果走向实用化、工程化……
总体来看,最高决策层对量子科技的支持计划,已经涵盖到机制、资金、人才、机制、产业化等多个方面。
雷锋网注意到,这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讲解的,是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
那么,为什么是薛其坤?
实际上,薛其坤是国际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自旋电子学、拓扑绝缘量子态和低维超导电性等。
公开资料显示,薛其坤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光学习激光专业,后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9 年至 2005 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并同期担任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 年,薛其坤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并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后来陆续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期间,薛其坤 2011 年至 2016 年任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 年 12 月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
在国际物理学术界,薛其坤也赫赫有名。
他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是国际著名期刊 Surface Science Reports、Physics Review B、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和 AIP Advances 等的编委,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副主编 和 Surface Review & Letters 主编。
百科资料显示,他发表文章 400 余篇, 被引用超过 16000 余次,在国际会议上应邀做大会/主题/特邀报告 150 余次,其中五次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做邀请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2013 年,薛其坤带领其研究团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在国际社会中是第一次,被认为是相关领域的重大突破,也被认为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
该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后,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震动,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称:
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2019 年 1 月 8 日,在 2018 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薛其坤教授领导的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实验团队完成的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 项目,获得 2018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中唯一的一等奖——这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2020 年,"国际公认的低温物理领域最高奖" ——菲列兹·伦敦奖评奖委员会宣布,因为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薛其坤被授予 2020 年度菲列兹·伦敦奖。
雷锋网注意到,由此,薛其坤成为是自 1957 年这一奖项设立以来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科学家。
总体来看,无论是科研成果、学术影响力,还是其行政级别,薛其坤都是给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量子科技」相关话题讲解的合适人选。
实际上,对于量子科技的发展, 我国此前已经不少关注。
比如说,2016 年发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就明确将量子通信作为重要发展方向;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了量子保密通信 “京沪干线” 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项目; 2019 年底,国家信息中心、国科量子、国家数据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组建了电子政务量子安全工程实验室……
从国际层面,2018 年,美国发布《量子信息科学国家战略纲要概述》,并且宣布投资 2.18 亿美元奖励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欧盟于 2018 年正式启动 “量子科技旗舰项目计划”,10 年计划投入 10 亿欧元;德国于 2018 年发布“联邦量子技术计划”,一期投入 6.5 亿欧元……
雷锋网注意到,就在十几天前,日本也启动了量子人才培养项目。
可以看到,全世界诸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量子科技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中国量子科技的发展来说,伴随着中央最高决策层的肯定和重视,这一领域毫无疑问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当然,尽管我国量子科技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也要深刻意识到,任何科技成果要想从实验室走向行业应用,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正如薛其坤在 2020 年 9 月的演讲中所言:
科学家正在量子科学领域开疆拓土,而量子技术要真正给人类带来福祉,还需要更多创新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等的加入。
本文参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