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仁贤
编辑 | 王刚
众所周知,中国是传说中的基建狂魔,现如今正在用“新基建”打响“疫”后的经济重建。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时指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快工业互联网、5G网络、AI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这便是我们最近几天热议的“新基建”。
多位经济学家、产业分析人士均认为,“新基建”在对冲经济下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加快“新基建”的建设,可实现缓解短期经济冲击和改善长期增长潜力的效果。
而作为其中一部分,「新基建」的东风是如何吹向工业互联网的?
业内预计,工业互联网将是一条持续拓宽、景气度不断提升的赛道。尤其2020年以来,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步伐明显加大,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其背后的价值。
疫情发生后,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借助网络协同、远程服务、供需对接等优势,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雷锋网梳理了树根互联、用友网络、软通动力等工业互联网重要玩家的最新动向。
树根互联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黄路川表示:
“疫情后,企业本身生产监控和分析管理这一块,可能由短期需求向中长期需求转变。疫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每天会关注复工率、复产率、产能利用率等,因为这是短期需求驱动的。而中长期下来,这些会转变成使用习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副总裁朱民近日在网上论坛指出,在致命的新病毒疫情下,中国今年首两个月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1.3万亿元人民币(约1850亿美元),主要是因为消费意欲大减以及旅游业疲弱。
而今回顾我们这段时间的经历,可以说反应出行业内不少的问题。
比如传统工业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低,当面对突发重大情况,管理者很难快速了解全局状况,做出自己的判断,以响应紧急需求或配合集中部署;
疫情恰逢春节,制造企业面临年前离职人员与节后用工双缺口,同时受隔离及延迟开工的影响,多地出现工厂无工人上岗的情况,企业生产陷入停滞;
在隔离管制、避免聚集、封闭防控等防控措施下,大量外地员工无法按时返岗,项目被迫延期......
然而,还有一部分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却成为了疫情中的“问题探索先锋”,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一些工业互联网建设较早、发展较好的企业,甚至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停工(人)不停产”。比如宝钢在上海宝山基地的冷轧热镀锌车间,多年来通过利用工业互联网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不需多人值守24小时运转的“黑灯工厂”,保证了疫情期间的高效生产。
还有一些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从自身业务角度出发,结合疫情需要,直接地驰援了前线或者帮助解决企业更多的难题。
用友网络
助力一线医院和企业安全战“疫”、复工复产
用友网络作为国内企业服务领域的厂商,更是工业互联网的坚定追随者。依托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以数智化全力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并且开展医疗防疫物资的供需对接、统筹调配,为医护用品供应商和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供应服务平台。
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张友明表示,医院是战“疫“的第一线,用友在疫情初期全力投入雷神山医院以及武汉地区一批战“疫”医院的高效运营,确保了医院的财务精准核算、捐赠顺利开展、物资高效管理。此外,还上线了防疫物资紧急采购的需求发布平台,帮助防疫物资的生产企业和一线医院进行防疫物资的对接。用工业互联网的模式,帮助一线医院实现高效运转。
而在企业端,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疫情期间为企业赋能,可表现在3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促进复工复产。结合数字化技术去帮助工业企业实现复工复产,进行一个更优化的资源调配,以便缓解企业在复工复产时的资源压力,增强工业企业的“韧性”。
缓解供应链的断裂。在疫情期间,很多企业的上游由于物流等原因没法给他正常供货,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用友采购云,帮助企业在互联网上实现社会化采购寻源。如果原有供应商不能供货的话,可以从中找到可替代的供应商,保证疫情期间供应链的稳定。
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针对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经营下滑、流动资金吃紧、财税商事拖期等问题。用友可给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金融业务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疫情。
对于近期中央密集部署的新基建,用友精智张友明从工业互联网的角度表示,工业互联网能促进企业的复工复产,增强工业企业的韧性,包括解决企业的供应链断裂的问题,帮助企业进行融资等。另外,我们也要看到这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
树根互联
为应急医院的建设提供“云监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树根互联是由三一重工孵化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疫情发生后,他们基于ROOTCLOUD(根云)平台为应急医院基建提供平台支撑,保障设备在施工现场的高效作业,包括武汉“火神山”、“雷神山”、西安“小汤山”等多家应急医院的快速建成。再者,上线根云疫情防控大屏,帮助政府/企业实现在线化管理。然后是,报送疫情版“工程机械指数” ,为全国复工及宏观分析提供参考等。
树根互联黄路川表示,疫情后,企业管理者每天在了解复工率、复产率、产能利用率时,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相关信息,那么,工作人员就不用去现场了。比如口罩产业链,在区域管理的时候,管理者会从线上去监控产业链的情况,当这个习惯养成后,再通过打电话去问询别人的可能性就会变低。
“疫情之前,若三个企业客户中有一个应用了工业互联网,那么在这波疫情以后,基本上大部分客户都会转向应用工业互联网。”
“但很可惜的是,工业互联网在疫情之前处于起步阶段,真正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去看管理监控,去看数字化的报表和数字,再去工业互联网平台上远程发送指令进行操作协同的工业企业,比例大概在个位数。这一波疫情的影响,只能让这些企业的用户更黏在平台上,而没有一个爆发性的作用,这个还是跟网络效应本身的边际有关系。”
疫情的发生,使得工业互联网平台,云和大数据更快地介入到了现代化管理,一个现代化管理系统还会站在制高点掌握此次医疗防护物资的产线情况,各医院医疗消耗品库存,每日消耗品数量等。
比如口罩产能的提升,我国以前最多是每天2000万件,而今,口罩日产能与日产量已双双突破1亿只。
海尔COSMOPIat COO严鹏飞表示:
“从最初的原材料,以及原材料的生产制造,然后到中间的运输,再到生产企业,到最终生产口罩的这些企业,它的改造、提能增效,然后再到最终的用户端,整个这样的一个链条全部都要提能增效起来,才能够去解决这个问题。”
“医疗资源的调配问题,不单单是从口罩厂调配到医院的问题,其实更大的是在于后端。在口罩生产出来之前有很多链条环节,怎么样去把这些能力很好地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并且去做高效的调配,这才是怎么样快速应对这种突发的疫情、或自然灾害的时候,人们能够真正地快速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以上这些仅仅是对于口罩产能提升的思考,而对于工业互联网在后期赋能案例时可能面临的核心诉求,用友网络张友明表示:
首先,“机器换人”的诉求会增多,更多企业要建智能工厂,用机器来把人换掉,使得机器之间能进行对话,朝着无人工厂进行发展;
再者就是“网络跑腿”,以前企业跟企业之间的协作,其实是靠着人去面对面,或者电话对电话进行协商。而现在,很多企业需要上线产业链协同平台或者产业互联网平台,以便跟它的上下游供应商、客户、服务商,包括银行机构等,把周边的生态完全在网络上进行打通;
然后是“算法换脑”,也就是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根据设备之前积累的这些数据,对设备进行更深层次的智能化分析,比如能不能延长使用寿命,能不能节能等,制定一个更深层的诉求;
还有一点就是,构建出行业的,或者区域的线上产业集群。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在给企业赋能的时候,很可能会进一步减少人员的参与,或者说减少人员操作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雷锋网在调研相关企业的信息时发现,在IT时代为大型央企、大型制造业企业提供软件服务的软通动力也在图谋工业互联网,但是他们认为:
“疫情的突发很可能会加快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比如远程诊断、智慧医疗等。软通动力本身有很多医疗体系的客户,此后还会继续加大此类客户的开发。在疫情过后,医药器械行业将可能大规模地推行自动化产线以及上层软件的应用,而在疫情早期体现出的物流短板,将会倒逼物流供应链进行智能化升级。”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软通动力同样认为,未来工作场所将朝着少人化发展。谈及未来订单的核心诉求,软通动力结合国内5G+的思路对此表示,5G智能设备的应用将使得工作场所朝着无人或少人化转变,以此降低劳动力的工作风险;再者就是,中台算力将会进行智能化决策;供应链思维会被重新规划,让人们反思零库存这种情况带来的风险问题。
疫情之下,给工业互联网带来更多可能,如今他又乘上了“新基建”的东风,在这一波基建狂潮中工业互联网企业该如何发力?
据公开信息,到3月1日为止,全国已经有13个省市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这份投资清单共包括10326个项目,总投资金额大概在34万亿。
“当老基建已经做到一定程度,就没有办法再去产生一个大的爆发性增长,但是新基建,尤其是工业互联网,我们认为是不太一样的”,用友网络张友明表示。
因为每个企业都需要,企业数智化已经成为了刚需,甚至很多企业已经把数智化转型提升到了战略层面。
而作为中国首家入选Gartner IIoT 魔力象限的平台企业,树根互联如何看待工业互联网?
树根互联黄路川表示: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的核心基石之一,更像是基建里面的高速公路。修完高速公路以后,企业之间的交流效率、运行效率会提升,这是一个中长期的效益。另外,工业互联网这个新基建还会带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比如锅炉维保,这个产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就会做得更好一些;比如模具铸造的共享平台,云工厂这一块也会有新的产业形态出来。”
“这一波‘新基建’其实是投在工业互联网之后,其底层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层则会有一些产业互联网的业务衍生出来。产业互联网的业务会帮助我们实体经济的效率变得更高,工业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受益方,也是底层的驱动逻辑。”
近20天以来,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连续多次提及相关内容,然而在追溯其起源时,“新基建”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被明确。
“新基建”在默默酝酿了1年多之后,如今随着疫情而再次“翻红”,他会是提振经济的一剂猛药吗?企业该如何参与呢?
清华大学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总工程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王晨表示,“这次疫情,我们的确看到工业互联网发挥了很多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供需对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其作用已经开始显现,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作用。”
“当下,新基建再被重点提及,更多可以理解为中央给大家指明了一个方向,接下来我们国家会有投资,国家在专项上和财政的政策上还会对企业有相应的支持。然而,中国的工业怎么变强,数字化和智能化一定是很明确的手段。”对此,王晨表示。
“对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来讲,企业属性的不同,融资情况就会不同。比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可能不太一样。”
“国有企业本身实力相对雄厚,借着这次新基建的东风可以体系化做这件事,但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讲,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盲目的投资,钱花了但效果没有收到。因此,后者要从自己的业务需求出发,从自己公司工厂和自己的产业发展的规划出发,真的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要盲目进行大规模投入,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政策在加码,资本在跟进,然而,作为工业互联网行业的企业来讲,如何对市场进行布局、并且顺利出线呢?
谈及企业如何去做,王晨建议,对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应该从点开始,而不要从面铺开。比如做智能化的东西,到底能做到什么样的成果,厂商没有开始做的时候其实自己也不太知道,这得根据自己的工艺、数据等情况去做具体的规划。没有做项目之前,企业应该评估这件事情,是否1.5-2年可以收回投资回报。
“但是一定要从小点开始入手,一点点去做,千万不要一个面铺开把钱花下去,因为制造业企业挣钱不容易。”
雷锋网雷锋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