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消息,希捷科技参展“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并展出了最新的HAMR热辅助磁记录技术与MACH.2多读写臂技术,企业级存储方案要兼顾成本与性能,希捷正是遵循这个轨迹做产品研发,会议期间,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接受了包括雷锋网在内的媒体采访。
希捷认为,当下已经进入IT 4.0时代,IT 4.0时代意味着数据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AI用于预测。在网络边缘附近分析物联网数据并采取行动。5G带宽实现了M2M通信的大规模增长。
基于此,希捷研究围绕四大支柱领域展开:数据创建、物理设备、数据安全、数据流。作为一家存储厂商,希捷首先要考虑的是客户需求,云计算厂商是目前增长最为可观的一块市场,云计算行业还处在大竞合时期,不论是互联网云计算厂商还是IT云计算厂商,或者其他类型厂商,都希望尽可能实现低成本,这也是希捷首先要强调的。
“只有通过容量增大,成本才能降下来。所以大容量盘是我们数据中心产品面临的最大的一个挑战,我们即将推出20T, 再往后都是大容量硬盘”,孙丹表示。
容量变大意味着IOPS(每秒的读写次数)的降低,也就是性能下降,继而希捷推出了新的MACH.2多读写臂技术,硬盘越来越高的磁密度会对性能施加向下压力,而 MACH.2 多传动器科技将会抵消这些压力。这意味着拥有数据密集型应用程序的客户将继续享受最高级别的硬盘性能,同时也能够满足管理数量不断增长的大量数据的需求。
MACH.2改善了单一硬盘平行资料进出的效能,资料中心电脑主机可分别自硬盘不同区块取用及接收资料,不仅克服容量增加后不易取用资料的障碍,更让个别硬盘的IOPS效能加倍。
除了MACH.2,希捷着重强调了热辅助磁记录HAMR技术,前者是将单个硬盘IOPS 性能提高,后者目标是提高单碟存储密度。
存储业界认为采用传统的记录方法其记录密度极限为lTb/in2。这一极限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记录介质颗粒不断变小时引发的超顺磁效应。热辅助磁记录HAMR技术即——通过在磁记录过程中使用激光加热来降低介质的矫顽力,借助HAMR技术提高单碟存储密度,进而降低总体拥有成本。HAMR能够增加可用区域的数据存储量(“磁密度”),让硬盘产品长久不衰。
希捷官方资料显示,HAMR硬盘的磁头寿命已达到3.2PB(6000小时),是目前工业标准的20倍。
“对于客户来说一方面要容量,一方面要性能。我们研发方向也是在看边缘数据,未来很多边缘数据,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会有很多边缘数据产生,一边做数据的收集,一边做人工智能分析。”
孙丹认为,在存储市场,云计算占比会越来越大,到2025年,差不多5年以后,公有云占比可能超过30%,企业级和云计算加起来近70%,这一块是希捷最大的机会点。同时还有一个趋势就是人工智能,边缘数据会越来越多,边缘数据中心在5年内会翻一倍的数据量,边缘数据,比如无人汽车就是典型的应用,安防也是一块,边缘数据越来越多,这也是希捷未来发力的重点。
数博会上的希捷展台
答:我们服务的几个全球最大的客户像IBM、Dell、HP,它们的量很大。所以从战略角度来说,我们不会走向台前直接做最终用户的系统。我们还是以合作伙伴为主,以OEM或者生态的合作伙伴为主。现在有一些垂直行业的合作伙伴,比如广电,是我们目前落地最多的。我们会把系统这块作为战略重点,未来3年我们不光做硬盘,还有SSD和系统,这三块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问:现在好多数据中心和企业用户都对使用SSD比较感兴趣,希捷怎么看待SSD对企业级应用的利与弊?
答:SSD的优势在性能,所以它在替代以前万转,一万五千转硬盘方面最有优势的,基本上数据库这一块,还有启动时有很多热数据是需要经常做计算的,那一块肯定使用SSD,是趋势。这一块我刚才也讲了是我们未来战略的重点,所以我们在丰富产品线。如果看我们的产品线,企业级我们原来就有SATA、SAS、NVMe,我们接下来推出专门针对NAS的,还有PC端的。
所以到明年,产品线还会有新的更新,比如NVMe,我们还会有更多的高性能的新的产品,这一块产品线会越来越丰富,增长比例和要求也是很高的。今年可能不会有特别大的发力,因为今年市场价格下跌是近几年来最快的,我们觉得到年底会稳下来,但是到明年会相对平稳一点的,是周期性的市场,长线来说SSD是我们要做的。回到数据中心,除了刚才说的热数据做计算,最大一块还是存储。这一块我觉得SSD在短期替代HDD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成本太贵。所有的数据中心客户最大的担心和忧虑就是成本,他们会想尽各种方法降低成本,而SSD成本还很高,在短期内是替代不了硬盘。所以数据中心未来肯定是混合的,SSD+硬盘,而且硬盘从PB上来说远远大于SSD。
问:银河X14现在更多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答:主要在数据中心里面。现在从10、12TB以上基本上都是互联网用户,数据中心里面的大容量存储。传统的客户主要用还是10TB以下。数据中心里面硬盘的应用还是最大的。因为数据中心客户就是看每TB成本。
问:现在BAT互联网上在超大功能应用和数据中心,你觉得在未来新的数据中心和SSD的背景下,希捷的新增长点或者说新产品发展空间在哪里?
答:从未来的趋势来讲,可以肯定的是,云计算占比会越来越大,到2025年,差不多5年以后,公有云占比可能超过30%,企业级和云计算加起来近70%,这一块是我们最大的机会点。从未来5年来说,我们还会在云计算这块发力。同时还有一个趋势就是人工智能,边缘数据这一块会越来越多,边缘数据中心在5年内会翻一倍的数据量,边缘数据,比如无人汽车就是典型的应用,安防也是一块,边缘数据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未来发力的重点。除了云还有边缘,这两块是我们看到数据量最大的。
当然云肯定在我们这里是最大的,在云计算里面客户最大的担心就是成本,或者说最大的痛点就是成本,一定要把成本降下来。
客户最担心的是什么?成本。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制造大容量的硬盘。只有通过容量增大,成本才能降下来。所以大容量盘是我们数据中心产品面临的最大的一个挑战,我们即将推出20T, 再往后都是大容量硬盘。随着大容量产品出来,客户另外一个痛点也显现出来,就是性能,容量大,IOPS就下来了,为此,我们推出了新的技术—多读写臂技术,下半年我们多磁臂的产品要出来,我们这个产品出来了以后会非常受欢迎,等于是说把硬盘变成了两个单磁臂盘,性能提高了一倍,这是我们技术上的创新。这个对于客户来说一方面要容量,一方面要性能。另外我们研发方向也是在看边缘数据,未来很多边缘数据,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会有很多边缘数据产生,一边做数据的收集,一边做人工智能分析。
所以我们也根据这些应用做边缘的解决方案。实验室在做这方面的东西,未来更多的包括边缘数据怎么做数据转移,也是个挑战。这方面很大的瓶颈是网络,这个我们也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研发方向除了大容量,同时也有性能的解决方案,性能除了是刚才讲的双磁臂和SSD,同时根据数据产生的位置在做新的研发产品,未来是“端、边、云”,会有新的负载变化。以前是收集数据,现在负载变化可能同时做人工智能的分析,AI的信息流,这些都是新的变化。
问:您说数据应用和传输会在一起?
答:会的,我们垂直行业都是有联系的,提供所谓的端边云的解决方。比如无人汽车、物联网,都是典型的有端有边有云的;包括安防,最早落地人工智能,也是很典型的“端、边、云”。比如,手机就是“端”,最前端的数据,安防来说,端就是摄像头,然后有一个所谓的小的园区的机房,那个是边缘的数据中心,最终还要上到云。所以这个是最典型的,从摄像头到小的园区的数据中心到最后我们所谓的云。而且现在摄像头都带人工智能,直接做人脸识别,一边收集一边马上做决策了。所以为什么我们前年就推出了AI硬盘。就是因为它负载的变化,我们都是根据客户的场景变化推出我们的产品。其应用是整个安防产业人工智能场景方面最早的。
问:刚才也谈到了,现在算力日趋多样化,云计算、边缘计算以及各种类型的加速计算,他们对于下面到存储作为一个承载来说,对于存储产生哪些新的需求和挑战?会做什么来识别算力的变化?
答:我觉得传统云计算还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可能反而出现分布式是一个最大的趋势,现在叫雾计算,对分布式存储是未来最大的趋势。但是这一块我觉得现在是初始阶段,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包括从计算到存储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现在可能看到的分布式最常见的就是区块链应用虚拟货币,虚拟货币的价值是交换,把客户把剩余的存储空间放出来。
现在还有一些雾计算方式是把未来的所谓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分布式的存储作数据中心。以前部署很大的数据中心成本很高,现在我们大家进行分布式的存储,提供数据中心的存储,这也是我们跟生态领域的合作伙伴进行的最新的做法。我觉得现在还是区块链的初期阶段,因为它还没有什么应用,坦白来说现在基本上都是做虚拟货币,没有新的应用。比如现在所有的应用,比如所有服务方面的应用都是中心化的,未来要去中心化,就是分布式存储,对于存储的挑战就是未来分布式怎么管理?有很多安全性方面的挑战。
问:今天在展台里面看到的,我们跟不同的合作伙伴推出不同的高密度的盒子(机架),针对不同的伙伴推出不同的产品,有什么措施?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但差异化却不是特别大?
答:还是根据客户场景,像4U106基本上就是对象存储。我们也有2U面对传统用户的产品。我们基本上在后面,跟OEM厂商,他们省掉了这方面的研发工作。比如4U106就是一个机架,OEM可以做一些软件,有一些自己定制化的场景和范围。但是主要还是以他们为主面对客户。我们只是对垂直行业有自己的一些研究,比如我们在美国专门研究的是电信、运营商,而中国这边运营商不做自己的东西。所以运营商少,我们发现广电的数据量非常大,而且他们有很多机架的要求,但是最终还主要是OEM去销售。
问:刚才我们看到万转,一万五千转的SAS硬盘,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容量上,SAS硬盘好像没有太大的优势。
答:理论上是这样。从我做服务器到现在20多年,你会发现你认为从价值的角度来说这个东西该没有了,但是会延迟非常长的时间。比如我们PC硬盘500G和1T价钱差不多,但是过了2年时间,500G都没有消失。所以会有人疑惑,成本一样、价钱一样,为什么还会有客户要这个?因为这个市场非常大,客户转型比我们想象的时间长很多。比如换一个机器,但是原来的机器还在,扩容、升级的时候还需要万转、一万五千转转速的。所以换代速度是非常慢的,比我们大家认为按照价值发展来说,发展要慢很多。比如现在任务关键市场在中国我看到几乎是停止的,绝对没有快速的增长。我们会承诺任务关键这个市场,只要客户有需求我们就会提供产品,但是300G、600G可能就不做了,我们现在基本上都是1.2T、1.8T。
问:我问一个关于行业的问题,在即将到来的5G和大数据时代,数据量会飞快增长,我们希捷怎么样在行业当中继续保持优势?
答:通过技术创新。我们在国内去年增加了实验室,主要为了接近客户,研究新的客户方向。新的方向刚才讲了,我们未来更多会在边缘。因为在云计算这一块已经做了很多的技术创新,主要挑战是大容量以及性能,这个是很传统的挑战。剩下的就是边缘的,包括未来分布式存储的,这些都是新趋势的挑战。这一块我们怎么去接近客户?
比如我们现在专门有负责无人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垂直行业的,有专门的负责人和专门销售跟他们一起做产品。明年上半年你们会看到的新的解决方案是从边缘到数据中心怎么传送数据,也是做这些新的技术创新。所以我们的战略还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早一点推向市场,一方面希望大容量方面是领先的, 比别人早推出,容量比别人大,这是占领先机。性能方面就是双磁臂技术,剩下的就是边缘数据,就看我们要做的新产品的研发。
问:大家谈到一个话题,希捷在幕后做一些支持,有没有计划想冲到前面去?
答:没有。我们肯定会通过OEM。但是会有一些垂直的行业,我们主要做技术方面的支持。我们6年前跟互联网厂商合作,见面第一句话是,我是来跟你做技术合作的,通过技术合作锁定我的份额。但是我不卖东西给你,我只给做技术。我们定位很清楚,还是一家科研+工厂型为核心的公司,从销售方面讲,我们幕后会多一些。目前跑到前面主要学习市场、了解市场、研发产品,还有一些技术合作,不是为了销售。
问:很多用户都是希望能把放在硬盘上的数据利用起来,从您的角度来说希捷是不是会跟一些软件SaaS企业合作来共同开发一些应用?帮助他们把数据更好应用好?
答:应用上不会。但是我们在生态领域确实跟他们合作,但是我们底层更多是一数据安全的管理,一个怎么样数据中心的管理,包括硬盘监控健康管理这些。应用层面不会做。但是刚才说的分布式存储如果做起来了,客户剩余的存储量可以利用起来了。所以我曾经说过分布式开始做,很多硬盘需求量会下来了,因为大家剩余存储量会用上了。比如我买1T的每一家只有一半用起来,等于把目前剩余的空间先用起来,但是未来当区块链加了很多应用以后,应用的增加会产生更多的数据。所以应用起来了会有更多的数据,我觉得要关注一下未来分布式存储和区块链。
问:您认为分布式存储目前有什么挑战?
答:目前关于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计算也好都是很初期的,真的应用上来了,有很大一块是安全性的要求,包括数据怎么管理,数据分散在所有的平台怎么管理。所以软件这一块要求更大了。
问:这是基于以往对某一些批次硬盘数据的统计吗?
答:其实是大数据分析。我们最早6年前开始跟百度做了,这么多硬盘在线,我们通过硬盘所有的数据判断,这个盘大概很快要坏了,看他的数据,根据log,然后做分析。
问:您刚才说从边缘到数据中心这一块,这一块有什么解决方案?
答:一个是边缘有一个解决方案,垂直边缘的解决方案,我们最早推的是安防AI盘。因为我们发现边缘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只是数据采集,现在一边采集一边做分析同时又做决策,跟以前不一样的。
问:怎么把他跟数据中心联合起来?
答:同时有一些数据会推到数据中心做深度学习。所以现在这一块是边,我们在边根据他的负载做人工智能;云是传统的云,中间缺一块运输,我们做中间数据传输这一块的解决方案。所以从边到传送到云就好了。云就是大容量,因为最终大数据全在云上,做机器学习的,前端一方面采集一方面要做决策。现在最大的瓶颈是网络。为什么做分布式呢?就是因为网络挑战很大。
还是以安防为例,安防的图象想通过网络传过到后面,再做决策后传送回来,那个需要的带宽太大了。这就是为什么CDN有前景。一定要做成分布式的。前端开始做决策也是一样的,我等数据推送到后端,后端再推回来已经来不及了,罪犯已经跑了,一抓到就要马上做决策把这个人锁住。包括无人汽车,后备厢基本上就是硬盘,因为产生的数据全在后面,如果要传到网上肯定来不及。为什么最早做无人汽车的时候把这么多的数据怎么传到云?因为云要做深度学习。怎么把数据快速传到数据中心里面,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不能通过网络的。即使5G出来,成本太贵了,通过网络传的成本不如直接传。而实时数据的需求要求前端必须要做决策。
问:多读写臂等技术有没有厂商在测?
答:我们公司早就有客户在测多读写臂技术,有互联网的客户还有OEM的客户早就在测了。热辅助磁记录(HAMR)方面,有一些客户拿到工程盘也在测了,其实热辅助磁记录(HAMR)我们在全世界差不多出去上万片了,已经不是实验室阶段了,早有广泛的应用了。因为我们搞了10来年研发了,其实很快就大量的客户了。确实这个技术是下一代的希望,因为现有的技术很难突破面密度壁垒。
问:我们数据安全这方面,在提高设备安全或者保证客户存储数据安全这方面有什么分享?
答:我们有特别先进的安全措施,只是国内的安全盘要政府管制。比如一键擦除、加密在我们固件里面就有,还有专门的安全盘带这个功能的,我们国外很多客户在采购时一大半都带有安全功能的,只是国内是管制的,需要政府批准。但是从技术和功能上讲我们有这样的解决方案。
问:我们通过算法对数据加密以后,读取性能会下降厉害吗?
答:不会。加密然后擦除都有。
问:存储是一个软件驱动更多一些的市场,包括软件从互联网公司,他们首先是有应用,然后才有一些需求,有需求再用去配置,会是这么一个过程吗?
答:对,根据负载和工作的要求。可以这么理解,从存储角度来说从硬件来说,我们就给人家磁头和碟,监控盘、企业盘的区别就是软件。对于客户来说也是一样的,根据负载的要求我们给他们写不同的软件固件,有这方面的差异。
问:从客户角度可能需要一个统一标准?
答:PC有统一标准,企业级有统一标准。但两者标准不同,服务器要求24小时在线,PC则不同。我们有定制固件和定制软件,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定制。例如安防领域客户对于图像的管理有一些特定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定制固件满足这类客户的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