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医疗AI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作者:吴彤
2023/06/21 14:41

2023年8月26日-27日,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ICSB 2023),将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筹)、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筹)系统生物学专委会、及广东省生物信息学学会联合主办,测序中国协办。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医健AI掘金志》作为大会首席合作媒体,将全程参与 ICSB 2023 的报道。

ICSB(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ancer Systems Biology)自2011年由徐鹰教授和梁艳春教授发起, 旨在提供一个平台,以加强实验生物学与计算肿瘤学者的交流、肿瘤基础学者与临床医生的交流、国内与国外华人肿瘤学者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一代肿瘤系统生物学者。

ICSB与肿瘤领域其他会议最大的区别是,不同背景的学者会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在不同层面(生物系统、生存环境、细胞内外的化学及物理环境)向参会人员展示最新的研究进展。

截至目前,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11届,累计邀请数百位肿瘤系统生物学领域专家进行报告。

本届会议邀请到了20位国内外重量级肿瘤实验及计算生物学者做大会报告,融合关于肿瘤的不同观点,积极开拓未来肿瘤研究的新思路。

除特邀讲座外,本届会议还欢迎广大参会者以海报形式分享对肿瘤研究和治疗的见解和经验。

具体会议注册等信息可查询 ICSB 官网:http://www.mrsbl.com/ICSB2023/index.html

专家介绍

|国外专家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王天赐(Stephen TC. Wong)美国康奈尔医学院Methodist医院杰出讲席教授

王天赐(Stephen TC. Wong),美国康奈尔医学院Methodist医院杰出讲席教授,研究方向为系统生物学。

他是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研究院系统医学及生物工程系的创系主席,及终身杰出特聘讲座教授,同时也是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放射学、病理学、实验室医学、神经学及神经科学的教授。

作为一位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计算机、成像及系统生物学专家,王博士曾经领导研发了第一台喷墨打印机自动化生产,第一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MB计算机内存芯片,当时最大的在线证券交易系统,及所有美国医学学术中心中第一个全医院范围内的数字放射影像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使全世界的医院和医生远程读取病人的医学图像记录得以实现。

他在工业界及医学界有超过20年的研发经历,加入康奈尔大学之前,曾就职于惠普(HP)、贝尔实验室(AT&T Bell Lab.)、飞利浦电子(Phillips)、哈佛大学医学院等世界著名公司及研究机构。

目前,Stephen Wong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物重定位、图像引导介入和数字健康领域,并通过系统医学的方法来综合理解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系统医学的策略是通过整合来自生物、化学、医学、行为及环境的多尺度数据,综合运用先进的计算、电子、信息、成像和数学方法来深入探索疾病的发病机理,从而设计出更有效的诊疗策略。

本次演讲主题为《过量的磷脂酰乙醇胺在肥胖症中会加剧阿尔茨海默症和癌症》。

个人页面:

https://www.houstonmethodist.org/faculty/stephen_wong/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姜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终身研究员

姜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终身研究员,研究方向是癌症生物学。

本科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科学系,硕博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2013年至2019年在哈佛大学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世界三大癌症治疗机构)进行博士后培训,师从刘小乐。2019年7月起,他在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开始独立研究,目前实验室专注于开发大数据和AI框架,从而确定实体肿瘤的生物标志物和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治疗方法。曾获NCI K99独立之路奖。

本次演讲主题为《用大数据方法研究肿瘤免疫规避过程中的细胞间信号传递》

个人页面:

https://irp.nih.gov/pi/peng-jiang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陈斯迪,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副教授

陈斯迪,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癌症系统生物学。

本科毕业于北大生命科学院,博士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遗传演化生物学系,曾师从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 Phillip A. Sharp教授。2015年陈斯迪加入耶鲁大学并建立独立课题组,任职于遗传学系、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和耶鲁大学癌症中心。

他的主要愿景是开发下一代技术并将其转化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通过结合两个新兴领域,陈博士创新了 "基因编辑用于免疫治疗,并作为免疫治疗 "的概念。他首次进行了体内CRISPR筛选,并开发了MAEGI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基因治疗概念。

本次演讲主题为《基因编辑和免疫治疗》。

个人页面:

https://medicine.yale.edu/genetics/profile/sidi-chen/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迟洪波,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

迟洪波,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免疫代谢、T细胞生物学和系统免疫学。

他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进入耶鲁大学医学院跟随Richard Flavell进行博士后训练,研究MAPK信号在免疫调控中作用。2007年,他加入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从事独立科研,目前他是该医院免疫学系教授和Robert G. Webster免疫学教授。

他的研究重点是免疫信号和代谢的机制,特别是mTOR和其他信号通路,如何与T细胞命运的关键决定因素和树突状细胞生物学中的代谢程序相互作用。曾获AID R37优秀奖以及NCI杰出研究员奖。

本次演讲主题为《T细胞代谢和免疫肿瘤学的功能基因组》。

个人页面:

https://www.stjude.org/directory/c/hongbo-chi.html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程飞雄,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助理教授

程飞雄,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基因组医学研究所、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心脏肿瘤学(Cardio-Oncology)。

他曾在全球殿堂级心脏专科医院--克利夫兰诊所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实验室研究方向是结合基因组学、网络医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和系统生物学分析(如单细胞测序和ips衍生的心肌细胞)的工具,解决人类复杂疾病,如心脏肿瘤、肺血管疾病和癌症等。

本次演讲主题为《利用多组学和网络系统生物学进行精密癌症医学》。

个人页面:

https://case.edu/cancer/members/member-directory/feixiong-cheng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石瑜(Yu Shyr),范德堡大学生物统计学系主任

石瑜(Yu Shyr),范德堡大学生物统计学系主任。研究方向为生物统计学。

本科毕业于淡江大学统计系,硕士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统计研究所,博士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校区生物统计研究所。现任美国范德堡大学生物统计系系主任、定量科学中心主任、癌症中心副主任。

本次演讲主题为《空间模式和共定位的可扩展和无模型检测》

个人页面:

https://www.vumc.org/biostatistics/person/yu-shyr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杨达,匹兹堡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杨达,匹兹堡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癌症药物基因组学、癌症相关的非编码RNA。

2009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与技术学院,之后在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深造。

杨达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Cancer Cell等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55篇,近五年引用9000多次。担任包括JAMA, JAMA Oncology,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和NAR 等30多 家美国和欧洲学术刊物的特约审稿人以及NIH癌症遗传学(CG)基金委员会特约评审专家。

杨达教授多次获得各种研究奖项,包括NIH卵巢癌优秀专项研究项目(SPORE)青年学者生涯奖(Career Development Award)、Harold C. & Mary L. Daily 癌症基金研究奖、Diane Denson Tobola卵巢癌研究奖、Bristol-Myers Squibb临床/转化研究奖等。

本次演讲主题为《揭秘隐藏角色: 肿瘤药物愿景中IncRNA的特征研究》

个人页面:

https://pages.pharmacy.pitt.edu/yang/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Xin Lu,美国圣母大学生物科学系副教授

Xin Lu,美国圣母大学生物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学和免疫治疗。

200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生命科学系,2010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师从分子生物学系康毅滨教授,随后在哈佛医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进行了两段博士后训练,2017年起入职圣母大学生物科学系。目前实验室研究重点是肿瘤微环境串扰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特别是癌细胞和髓系间室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原发性肿瘤和转移到骨骼和其他器官的肿瘤。

本次演讲主题为《肿瘤免疫抑制的内在和外在机制》。

个人页面:

https://biology.nd.edu/people/xin-lu/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Jindan Yu,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代理教授

Jindan Yu,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代理教授,研究方向为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癌等。

本科毕业于北大健康科学中心(相当于美国医学博士),随后获得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硕士和博士学位(生物医学工程方向)。2023年加入埃默里大学,她在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血液学/肿瘤学以及生物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系担任教授。目前在《自然遗传学》、《分子细胞》和《临床调查杂志》等著名期刊上发表了近90篇文章。

本次演讲主题为《基于谱系可塑性的转录组、表观基因组和4D 核组》。

个人页面:

https://med.emory.edu/directory/profile/?u=JYU389


|国内专家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陈洛南,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陈洛南,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采用系统工程、动力学建模等方式研究复杂疾病的发生机制。

1984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1988年和1991年分别获日本东北大学系统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起在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电气工程和电子学院任教,在日本和美国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等25年以上,2009年10月加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近年来,在系统生物学和复杂网络等研究领域发表了350余篇期刊论文及10余部编著书籍,论文总引用超2万次。并担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分子系统生物学专业分会主任委员,IEEE-SMC系统生物学委员会主席,中国运筹学会计算系统生物学分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本次演讲主题为《控制从肺腺到鳞状转分化的临界点》

个人页面:

https://people.ucas.ac.cn/~LuonanCHEN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时玉舫,苏州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时玉舫,苏州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免疫与干细胞研究。

198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为山东农业大学),1982年至1985年在山东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担任助教,1988年和1992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5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至2001年任教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系和美国红十字会赫兰生物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系。2001年至2008年,在美国新泽西医科齿科大学罗伯特•强生医学院分子遗传、微生物和免疫学系任终身教授和特聘大学教授。2008年至2014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现任苏州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他长期从事免疫与干细胞研究,在探索免疫稳态维持和组织再生修复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突破性和引领性成果。迄今为止,世界上对干细胞与免疫反应相互调控的认知大多源于时玉舫及其团队的科学发现。

本次演讲主题为《MSC调节的组织微环境与肿瘤发展》。

个人页面:

http://itm.suda.edu.cn/59/db/c27543a481755/page.htm?eqid=cffc78e300058ed4000000046457a1d9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刘庄,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

刘庄,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与肿瘤纳米技术。

200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8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化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在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及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6月加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

近年来在生物材料与肿瘤纳米技术领域从事研究,围绕肿瘤诊疗中的若干挑战性问题,发展了一系列新型纳米探针用于体外生物检测与活体分子影像,并探索了多种基于纳米技术和生物材料的肿瘤光学治疗、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新策略。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论文总引用超过85000次。

本次演讲主题为《促进癌症免疫治疗的生物材料》。

个人页面:

http://nano.suda.edu.cn/lz/lzls/list.htm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谢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组长

谢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组长。研究方向为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分子机制,肿瘤标志物和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等。

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学系,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随后任职中山大学,现任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PI),主要运用分子肿瘤学和实验病理学等相关技术,进行多种人类实体肿瘤恶性分子表型的调控与蛋白修饰及肿瘤侵袭转移和分子诊断标记物的研究。

本次演讲主题为《生命最普遍的调控环节-RNA变异/修饰与膀胱癌侵袭转移》。

个人页面:

http://skl.sysucc.org.cn/Info/ArticleShow.aspx?AID=96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虞先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虞先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擅长各种胰腺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胆肿瘤的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

从事外科工作20余年,先后在美国Baylor医学院以及MD. Anderson肿瘤中心进行胰腺癌的的博士后研究与临床

培训。2010年创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并担任科主任,每年带领团队完成胰腺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约2500例,综合治疗50000余人次。团队胰腺恶性肿瘤手术量约占上海总胰腺手术的1/3,连续8年居上海市首位,已建设成为国际一流、 国内领先的胰腺肿瘤医教研中心。

同时,开展基础临床转化研究,多项研究成果纳入国际国内指南共识,全面提高胰腺肿瘤手术的安全性、根治性

和有效性,显著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先后受邀在IAP (国际胰腺病学会)、JSCO ( 日本临床肿瘤学会)等国际学术组织年会做专题报告。

本次演讲主题为《胰腺癌淋巴转移特性,发现胰腺癌“手术不获益”亚群》

个人页面:

https://www.shca.org.cn/Home/doctor/intro/id/316/name/6Jme5YWI5r+s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张宁,北大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张宁,北大基础医学院教授,北大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生物医学研究,围绕肝癌这一关键临床难题,从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药物筛选、纳米技术等多个侧面入手展开转化应用研究。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化、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博士,历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科研部部长、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天津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化学生物学系副主任等职务。

近五年在Cancer Cell、Nature Biotechnology、Gastroenter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Genome Research、Cancer Research等国际期刊中发表SCI文章48篇,其中28篇为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获得授权专利7项(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6项)。

本次演讲主题为《肝癌表型和单细胞异质性》。

个人页面:

https://sbms.bjmu.edu.cn/jsdw/bssds/9bf1897a20f048358ae8b02f4abf2ddd.htm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张泽民,北大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

张泽民,北大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研究方向为用生物信息学来解决肿瘤发生过程、肿瘤微环境和对药物的响应等重要问题。

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 1989年由CUSBEA项目赴美留学,博士毕业于宾州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随后在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进行博士后训练。1998年起任职于美国基因泰克公司,担任癌症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组的首席,致力于应用机器学习和高通量测序等高新技术进行抗癌药靶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

2014年加入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现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与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高级研究员。他的实验室目前正利用前沿的实验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肿瘤及其微环境的异质性、耐药性、以及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本次演讲主题为:《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

个人页面:

http://www.bio.lb.pku.edu.cn/teacher_dis_oa.php?cid=208&&teaid=99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邹贻龙,西湖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

邹贻龙,西湖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功能性脂质组学和代谢调节。

本科毕业于清华生命科学与技术系,2016年获得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癌症生物学博士学位,师从导师Dr. Joan Massagué。博士期间,他曾开创利用Translating Ribosome Affinity Pur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TRAP-Seq) 技术研究已广泛转移的癌细胞的在体基因表达谱的先例。

2016年至今在波士顿博德研究所 (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 以及哈佛大学化学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导师Dr. Stuart L. Schreiber。其博士后研究阐释了透明细胞癌中的脂代谢异常和对于铁死亡的独特敏感性,发现了细胞铁死亡执行中的关键蛋白,并揭示了决定细胞铁死亡敏感性的重要分子机制。

本次演讲主题为《多不饱和脂质组在铁死亡和癌症中的多面作用》。

个人页面:

https://www.westlake.edu.cn/faculty/yilong-zou.html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戴紫薇,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

戴紫薇,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是肿瘤代谢、表观遗传学的代谢调节和基因表达。

2010年本科毕业于北大数学科学学院,2016年博士毕业于北大定量生物学中心,同年赴美国杜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2月全职回国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担任助理教授。

她的研究方向是基于计算和系统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研究,通过多组学数据分析和代谢网络定量建模方法的整合,研究肿瘤中的营养代谢,特别是葡萄糖和氨基酸代谢的异常,以及代谢对表观遗传修饰和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ell Metabolism,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Nature Genet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 Metabolic Engineering, JBC等国际顶尖杂志,多次被选为封面文章,并担任Quantitative Biology杂志编辑。总引用次数超1200次。

本次演讲主题为《肿瘤细胞代谢的数学建模》。

个人页面:

https://faculty.sustech.edu.cn/?tagid=daizw&iscss=1&snapid=1&orderby=date&go=1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徐鹰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讲习教授

徐鹰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讲习教授,获国家级人才头衔,计算系统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者。研究方向为肿瘤系统生物学。

2023年1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之前为美国佐治亚大学生物化学系“校董事会教授”及“佐治亚科学协会著名学者讲席教授”(2003-2022),佐治亚大学生物信息研究所首任所长(2003-2011)。

他是AAAS Fellow及IEEE Fellow。1991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组合数学和算法)。1993年加入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工作十年,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资深研究员及课题组长(senior staff scientist and group leader)。2003年,他的研究团队加盟佐治亚大学,成立生物信息研究所,同时入职佐治亚大学生化系。自2008年起,开始通过肿瘤组学数据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推手和机理。

目前徐鹰共发表近400篇学术论文,五部著作,包括世界上第一部“肿瘤信息学”专著,引文18000余次、H指数为69。自2003年起,每年在国内主持召开“生物信息学国际研讨会(2003-2013),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2011-),并每年主讲“生物信息学”或“肿瘤信息学”暑期课程,共吸引2万余人参加。

本次演讲主题为《转移后肿瘤的生物学》。

个人页面:

https://med.sustech.edu.cn/faculty/detail/id/2323.html?lang=zh-cn

《肿瘤信息学》课程同步开启

CCF龙星计划(Dragon Star),是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不仅在产业,而且在科学技术等方面也面临全球一体化严峻挑战的现状,组织一批在国际学术界已有成就、有一定地位的原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在信息科学前沿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海外学有所成者,不定期回国,就某一领域在中国各地大学,系统讲授一门研究生课程(每门课程3-5天)。同时就所讲课程的学术领域、有关课题与国内科学家及研究生共同讨论研究。

CCF龙星计划自2002年启动,至今已有近百名华人学者参与授课,在近百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开课近200门,听课总人数超过了14000人。

该课程由南方科技大学徐鹰教授讲授。疫情前每年听课人数300人左右,2021年线上课程吸引超5000人听课,2022年线上课程吸引了超过2万人参与,今年课程将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今年的课程将在线上线下同步授课,授课时间为2023年8月21日--8月25日8:30--12:00。

课程主要内容围绕《肿瘤信息学》一书展开,其中生物信息学技术将贯穿始终,具体的课程时间安排如下: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关于 ICSB 2023 会议和龙星计划报名事宜:

1,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添加报名联系人李轩即可免费报名,微信 13844099750,Email:xuanli_gadbee@163.com

2,报名时务必选择“深圳线下”或“线上”参与方式。

若选择线下,食宿自理,场地路线图将于开课前一周通过邮件告知;

若选择线上,直播地址将于开课前一周通过邮件告知。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第十二届「肿瘤系统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度「龙星计划」开幕在即:一场世界级的「理工医跨学科交流盛宴」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