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6日,是第二十七届全国爱眼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在这一天进行了一场特殊的义诊。在湘雅二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内,医生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为基层群众进行了眼部疾病的筛查诊断。
今年的义诊团队虽然没有前往基层医院,却完成了比往年更多的任务——同时为千里之外的澧县中医院、慈利县中医院和龙山县人民医院等多地的眼病患者进行了诊断。
在往年的全国爱眼日,受限于时间和距离,专家团队通常只能选择一处社区或村镇进行义诊,效果有限。
在AI和远程会诊的模式下,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专家级的医疗资源。
湘雅二医院眼科的专家团队以远程会诊的方式与多地的县域医院患者连接到一起,借助鹰瞳Airdoc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系统对基层地区的眼病患者进行拍照、筛查,协助县域医院的医生进行眼病诊断。
对罗静教授来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作为湖南眼底病专病联盟主席、湘雅二医院眼科教研室主任、视网膜病中心负责人,罗静教授往年都要在这一天带领团队前往基层社区或村镇进行义诊。
义诊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由于医疗团队人数十分有限,加之众多基层患者的诊疗需求长期无法满足,每年义诊时接待的患者都是络绎不绝。
罗静教授对其中一次经历记忆深刻,那是在长沙梅溪湖附近的一个社区,和湘雅二医院相距很远,罗静教授等人赶往义诊地点后,当地突然刮起大风,医疗团队只能在狂风中坚持完成义诊活动。
当天的义诊活动结束后,罗静教授就患上了重感冒,“医生来回奔波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义诊活动每次能够帮助的患者数量太有限了。”
目前,中国的眼底病医生十分稀缺。
据罗静教授介绍,眼科诊疗对于医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要求非常高,要培养一名成熟的眼底病医生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而成熟的手术医生则需要十五年。
这部分成熟的眼科医生几乎全部集中在省、市级医院,在县域能进行眼底病诊疗和手术的医生寥寥无几。
基层庞大的眼底病患者群体的筛查与治疗,仅靠省级专家偶尔的义诊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快速提升基层眼健康服务能力成为全国眼健康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中也明确指出,推动眼底照相筛查技术逐步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建立“基层筛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提升眼病诊治能力,推动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并下沉。
因此,多年来罗静教授一直在思索如何实现眼底病的分级诊疗。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专业团队,眼底病专家十余位。
自2017年起,罗静教授与同事们便开始致力于推动分级诊疗,组织了一个跨区的医联体联盟,基本覆盖湖南省各个市、县,共有206家医院加入。
当时,罗静教授及专家团队针对基层医生开展了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病等眼病诊疗的规范化培训,由省级医院专家针对基层医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还举办了相关的学术会议帮助基层医生深造。
这套模式不仅被复制到了外省许多单位,也成为湘雅二医院眼科团队在2021年打造湖南眼健康新模式的基础。
然而,在后续的工作中,罗静教授发现基层医院眼科的能力过于薄弱,甚至无法承担眼底病的首诊工作。
于是,基层患者仍旧涌向省级医院,罗静教授每天仍要接诊大量眼底病患者。
分级诊疗的模式,始终难以落实。其关键的核心问题和解法应该是什么?
2021年,经过湘雅二医院眼科的医疗专家们与湖南省卫健委及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沟通,湖南的各州、县级医院得到湖南卫健委的一笔拨款,用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眼科能力建设项目,覆盖全省190家医疗机构。
首先,罗静教授及专家团队对这些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带领学生团队对这些医疗机构眼科诊疗能力进行了调查,摸清队伍建设、技术能力及医疗设备的详细情况,并形成文字报告,反馈给卫健委等相关部门。
其次,成立了湖南省眼底病专病联盟,由罗静教授担任主席,并且在湖南省所有的地州市建立副主席单位,继而辐射下属所有县级医疗机构,搭建起眼科疾病的三级诊疗网络。
第三,通过AI技术与三级诊疗网络,打造包含远程会诊、AI辅助诊断、医疗培训等板块在内的全流程的眼病管理平台。
2020年8月,鹰瞳科技研发的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系统产品已取得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三类证。因此,眼底病正是目前最好的切入点。
2021年12月,鹰瞳科技正式在港股上市,成为国内医学影像AI第一股。
“鹰瞳科技是一家上市公司,拥有业内领先的技术积累,我们跟这样的医疗AI公司合作,可以更加有力地推进项目的建设。”
经过一年的实地摸索调研与项目建设,专家团队最终提出了改变传统帮扶模式,探讨“聚焦县域、省市县三级联动、农村包围城市”的湖南眼健康新模式。
他们决定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入手,以远程会诊的形式提升各级医院之间的沟通联动,推动眼底病分级诊疗的落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常见的眼底病之一。超过3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如果发现和干预不及时,将会致残、致盲。
这一次,有了政府力量的推动和引导,眼底病的分级诊疗工作终于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医院之间的屏障被打通后,糖网等眼底病的诊断变得更加便捷。
但罗静教授及其团队的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其他眼科疾病的分级诊疗也将陆续提上日程,如近视防控、青光眼等等,逐渐覆盖眼科全类疾病。
湘雅二医院眼科2017年与2021年两次推动湖南省眼病分级诊疗,却取得了不一样的结果。
在雷峰网看来,其关键的胜负手,在于远程视频会诊,以及被引入眼病筛查诊断环节的AI技术。
如果说远程会诊使湖南省眼底病的分级诊疗得以优化,那么AI技术则大大提升了分级诊疗的效率。
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义诊与往年大不相同,湘雅二医院眼科开展了“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为主题的远程会诊活动,罗静教授和专家们坐在远程会诊中心内即可为患者进行诊断。
6月6日上午,魏为教授、姜文敏教授、刘骁教授、谢满云博士等几位眼科专家守在大屏幕前,通过云端连接距离长沙千里之外的澧县、慈利、龙山等地的眼科医生和当地群众,协助澧县中医院的孙军主任、慈利县中医院的谢琼主任和龙山县人民医院的彭寒主任团队在当地开展眼病义诊筛查。
一次义诊,专家们可以同时为不同地区的多个基层医院提供筛查诊断,使更多的眼底病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罗静教授介绍,这次义诊中,医院使用了鹰瞳Airdoc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系统,基层医护人员通过简单培训后即可采集影像,眼底照相耗时不到1分钟。
拍照完成后,系统立即将影像传输至湘雅二医院眼科专家们的手中,医生即可根据影像对患者病情做出及时诊断。
在义诊中,澧县一位49岁女性进行眼底照相后,马上被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结果在当地一键上传到了千里之外的湘雅二医院眼科专家面前,会诊考虑是重度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马上治疗,意见当即返回当地眼科孙军主任。
龙山一位19岁近视患者通过眼底照相,发现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慈利一位78岁老人拍照后发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仅一个上午,湘雅二医院的眼科专家便完成了千里之外三个县、500余位当地群众的眼病筛查。
来自澧县中医院的孙军主任说道,“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人工智能技术加上远程会诊的模式太好了,在以前根本不可想象,对我们基层而言,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以后可以普及作为常规操作。”
慈利中医院谢琼主任,龙山县人民医院彭寒主任也表示,这种人工智能和远程会诊技术结合的新模式非常适合基层,高效便利,并可以节省当地老百姓的医疗费用支出。
在罗静教授看来,医疗AI对基层医院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辅助经验不足的基层医生进行眼病诊断,节约人力物力。
“许多眼病患者因为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开始治疗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无法逆转,导致视力严重受损。”
而鹰瞳Airdoc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识别多种眼底疾病,即便是针对少数罕见病,该系统也能够识别出患者眼部的异常状态。
罗静教授有一位患有先天性眼部疾病的儿童患者,就是在鹰瞳Airdoc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系统的筛查中发现病情,才能在病情恶化之前及时进行治疗。
也有许多病人在眼底筛查中发现了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眼部并发症后,才得知自己患有严重的慢性病,得以及时治疗避免危及生命。
不过,即便是AI可以更好撑起分级诊疗的效率体系,但受制于观念更新、设备条件、基层技师能力,医疗AI的普及任重道远。
为了解基层医生和患者对AI技术的接受程度,罗静教授一家家医院挨个走访,“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AI技术的培育工作。”
在最近的怀化、常德等地的基层培训中,她也将AI技术作为重点内容讲解,提升医务工作者对AI技术的接受度。
好在,不论是基层医生还是患者,都愿意尝试这一全新的诊疗模式。
人工智能和远程医疗等先进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和眼底病医生匮乏的基层搭建起了切实可行的“高速公路”。
注:本文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与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联合采访,感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