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政企安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10年深信服,死磕「云计算」

作者:李扬霞
2022/12/26 19:15

10年深信服,死磕「云计算」

作者 | 李扬霞

编辑 | 林觉民

新时代大门开启的时候,蜂拥而上的大都是勇士。

在马泽明的记忆中,那是2015年3月的一个下午。

深圳正处于闷热潮湿的春夏交替时节。

他和搭档——负责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小韩,两个人对好当天的内容后,发送了出去。

一瞬间,后台就涌入了60多个试用申请,猝不及防的他兴奋地把截图发到产品大群里,那个下午,办公室的气氛变得热烈。

谁也没有想到,市场对国产虚拟化软件的热情如此高涨。

这条公众号推送,是深信服的服务器虚拟化软件产品第一次亮相,也是深信服大力迈进云计算领域的第一步。

关于深信服,雷峰网曾听过两种行业人士的声音:

第一种是“我们那时候做产品,都是直接买一堆深信服的东西回来,所有产品经理和技术扑上去研究。不得不说,深信服在安全大公司里,创新能力是最强的。”

第二种是“深信服现在搞的托管云不就是替客户代管服务器嘛,这也能叫创新吗?”

在雷峰网看来,这正好反映了行业对深信服的两种认知:

一面是技术创新能力很强;另一面是托管云还让人看不懂。

其实,这是一种认知偏差。

行业人士对深信服的认知有一种“障”挡在眼前,他们总觉得深信服做云应该“一下子玩个大”的,要做出有颠覆行业的东西才叫创新。

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说:“商业创新有两种模式,一是把昂贵的变便宜;二是把复杂的变简单。”

从深信服发展来看,这才是它常用的路数——1.在时代中寻找顺势;2.独立自主做技术产品创新;3.先从个性市场切入;4.通过优质服务,苟住一个原来大企业看不上的市场,然后让更多用户慢慢进来,让很多不是用户的人认识这个市场,最后慢慢蚕食,成为冠军。

深信服做云,就是这个路子。他们其实并未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能预料到在超融合,桌面云等细分赛道可以做到市场前列;也并没有在10年前就想着创新发明一个“托管云”的品类,更没有一开始就规划着云计算会有两三千人的团队,且投入逐年都在不断加大;深信服坚持的是,既然选了,就必须要做好。

一、谋时而动,顺势而为

深信服是国内第一家向云转型的安全公司,深信服的VPN、全网行为管理、下一代防火墙等安全产品在业内久负盛名。

据说,全国各大城市绝大多数办公楼里都能找到几台带深信服LOGO的安全设备在跑。

可以想象深信服的安全业务做的多么成功。

既然安全做的这么突出,为什么还要“云转型”呢?

回溯到2010年,那会上云还不是主流声音。彼时,阿里云刚成立2年,华为刚发布了自己的云计算平台,而各路大佬还在为云“激辩”不休。

依托强大的渠道体系在IT市场快速崛起的深信服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客户的数据中心在逐渐走向云和虚拟化,单一的安全不再能满足云上业务的安全需求。

在云环境下,传统信息系统中的硬件、网络、系统、应用等都被云上的虚拟化产品所替代。云上用户的设备与系统等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传统的系统安全、边界安全等概念在云安全中不再适用。

深信服意识到,未来安全的能力将成为计算、存储、网络之外的第四大基础设施,并全部融入到云基础设施中,变成一种内置在基础设施里的默认能力,有统一安全产品和服务,安全管理和运营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深信服后来把这种能力叫做“内建安全”,信服云将20多年的安全能力全部集成到超融合、EDS、桌面云、托管云等各种产品和解决方案中。

在那个云计算局势还不明朗的时代,深信服可谓是胆大心雄,主动求变,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深信服凭借多年对市场理解,敏锐地察觉到,硬件安全防护设备未来一定会被替代的趋势,并坚定的走向“云化转型”。

但深信服想要在竞争激烈的“云计算”舞台上,挣得一份“关键位置”,却不那么容易。

《爆裂鼓手(Whiplash)》中,主人公内曼梦想着成为一个顶尖的爵士鼓手,可起初他只是一个替补。于是,他长时间努力练习、虎口被鼓槌磨出了血,即便,殷红的鲜血从内曼紧握鼓槌的拳头中滴落到鼓面上,他贴上创可贴仍然继续练习。越努力越幸运,他最终为自己挣得了替代核心上场的机会。

想要在云计算市场挣得机会,深信服就要像内曼一样,不疯魔不成活。想要追求极致,必须要付出代价。

向云转型,深信服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对云不够了解,就是意识上的问题;二是,敢不敢投入,也就是胆量的问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云厂商“卷生卷死”,砸人力砸资源,“为大而大”,你提供的功能我也必须有,想方设法铺摊子,这种不计成本的比拼极其消耗成本。

云计算市场俨然已经是一片红海,安全领域也不遑多让。对于深信服来说,它的对手,既有云厂商,也有安全厂商。前者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新华三等,后者包括奇安信、启明星辰、知道创宇、安恒、绿盟、亚信安全及一众老牌安全公司。

深信服不仅要有胆量走这一步,走出一步正确的“云转型”之路,还要在左右夹击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性。要不然就会被“凶猛”的时代潮流淹没。

据深信服副总裁、研发体系副总经理张建华所述,深信服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深信服定了三大战略:一做安全的云;二做极致的性能;三做好贴心的服务。

以云为剑,以安全为盾,再合适不过。

套用一句经典台词“没有安全的云就像一盘散沙,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

深信服绝对把这点看的很透彻。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的IT基础设施正在迁移上云,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刀剑”,也是深信服开辟新战场的一把“利刃”。

做一个安全的云,就是深信服云转型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深信服差异化战略的一部分。

在张建华看来,做安全的云是需要开启上帝视角的,要求能看透最底层的资源,很多云公司为了赚钱,没有把安全这个事情做在前面。

深信服想了一个路子,那就是“内建安全”,这样一来,一方面客户不用再花额外的开支去购买各种各样的安全设备;另一方面,出现了安全问题有人帮解决。

也就是说可以实现上线即安全、数据保护、威胁处置更便捷,最重要的是相对传统的按照终端数量的授权方式,信服云采用符合虚拟化场景的“按核收费”更灵活,支持超配,实现了高性价比。

“组网能力”和“安全能力”是深信服强项,但深信服的“云转型”之路远远不止这么简单,不是定个战略就能实现的。

要破茧成蝶,还需要突破技术上的难关。

二、咬定自研“云技术”

深信服对于技术不仅是做了,而且是坚持自研战略,牢牢掌握主动权。

在升级成信服云之前,深信服已经攒了至少10年的云技术累积。

提到“云计算”,不得不提虚拟化,过去10年,云计算几乎全从虚拟化起家,VMware就是全球最具代表的厂商之一。

云计算1.0时代解决的是,如何把主机进行虚拟化,形成资源池;2.0时代是底层技术和行业解决方案的成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做的是对存储与网络设备实现了虚拟化,通过多种技术,将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硬件资源整合为虚拟资源池。3.0时代是混合云和多云管理的阶段,拼的是服务。

深信服的产品线发展也基本沿着云计算发展的轨迹。

2012年,深信服拉起“云计算”的船帆,成立虚拟化产品线,开启了云计算大航海。

深信服调出了内部最精英的团队,公司创始人亲自下场,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虚拟化技术专家加入,这样一个虚拟化的班子就搭好了。据说成立之初,这个班子人数就有100多人。

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当时的深信服赌对了两件事:

第一,拒绝业内普遍选择的OpenStack开源架构,选择自研。当时虚拟化技术如何选型是普遍想进军云计算领域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2010年OpenStack云管理平台开源,为企业构建公有云和私有云提供了一个基础架构,因其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可以让企业不用被锁定在某一个供应商,因此受到了当时很多中国企业的追捧。

可以说,现在业内大部分都是“拿来的云”,基于OpenStack等第三方软件搭建的,如腾讯云、华为云。

只有少数厂商选择自研,深信服就是之一。可能做过程序员的都有这种感觉,如果一个大的框架都是自己写的,修改或者重构起来就会变得非常迅速,但在早期建构以及功能开发上会有很大的困难。

深信服产品规划负责人认为,Openstack架构相对来说比较臃肿,后期的运维成本会特别高。选择自研,虽然前期比较困难,但在后期需要修改的时候会很容易。深信服正是得益这套架构,才可以实现“线上线下一朵云”,这是深信服的护城河。

第二,选择了KVM虚拟化技术。当时选择KVM并不是主流,因为同为开源的虚拟化技术,Xen比KVM要早问世四年之久,技术也更加成熟,当时很多人精通Xen的IT技术,企业也更容易获得虚拟化技术资源及人才。

深信服则是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KVM,事实证明深信服赌对了,在之后的几年里KVM确实发展性更好一些,现在一些主流的云平台也都纷纷切到了KVM。

深信服虚拟化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开篇提到的服务器虚拟化aSV。

但深信服真正开始在云计算领域突围,还要从桌面云开始谈起。

深信服在做安全的时候,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安全桌面,在桌面领域积累也并不比安全少。所以桌面云是云业务最先突破的一个领域。

2014年,深信服正式推出商用的桌面虚拟化产品aDesk,除了后端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外,在aDesk上,深信服还自研成功了SRAP桌面传输协议,这种协议可以通过高效流压缩、智能数据缓存、动态图像优化等技术,做到不输给国际顶尖服务商的流畅体验。

深信服能把桌面云做到和国际厂商一个水准,这背后并不简单。

在桌面云第一个版本刚出来的时候,居然连视频都跑不动,只能做最基本的文字办公。逼得深信服产品团队不得不暂时下架产品并闭门反思产品的问题究竟在哪里。经过团队多轮的研究和探讨,最后发现更多的问题在于底层的架构。

在修修补补凑合用,和推倒重来之间,他们选择了重写底层架构。这无异于要推翻之前两年的所有技术积累。但是为了用户可以有更好的体验,深信服内部一致都觉得这么做是必要的。

直到到了2015年秋天,经过一遍遍测试后,深信服桌面云的流畅度终于不输给国际顶尖厂商。最关键的一点是,当时这套国产桌面云可以做到比国外产品便宜30%-50%。

IDC数据显示,2017年,深信服桌面云与华为、VMware成为了中国桌面云市场占有率排行前三的服务商。到2021年,深信服桌面云已经成为了中国桌面云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

深信服把桌面云作为其“云转型”的第一个“锚点”,并深深的把根扎进了教育、医疗、政企领域。

不仅是虚拟化、桌面云,在超融合上深信服也坚定不移的选择了自研。

最开始,深信服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做分布式存储结合Vmware方案,这种路径是市场见效快的“捷径”;而另一种是坚持计算、存储、网络全自主高投入的全栈路线。结合深信服对市场和用户诉求的深入研究,深信服选择了全栈融合的产品路线。

深信服结合了自有的基于 KVM 的虚拟化平台(aSV)、分布式存储(aSAN)、网络虚拟化(aNET)和安全功能(aSEC),从而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与其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DCI)厂商相比,深信服在硬件上更为中立。

2015年,深信服推出了商用超融合产品。

产品发布后不久,在上海,深信服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而他们要面对的正是与超融合“始祖”服务商Nutanix的正面PK。

这是深信服第一次和国际一流技术水平的厂商,在客户测试环节正面交锋。

当时的深信服上海区域主管回忆,那几天紧张地都没有睡好觉,因为云计算被定位为公司未来最关键的战略,这一仗对整个云业务来说都至关重要。

经过漫长的测试对比,结果显示深信服在性能、客户环境的匹配程度上的表现比Nutanix,好得多。

几乎整个办公室都欢呼了起来,这一仗给了深信服很强的信心,让深信服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比国外的服务商好。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在用户调研的时候深信服发现,出于对稳定性和性能的担忧,对于国产超融合很多客户只敢用在边缘系统中。深信服的研发团队很头疼,下定决心要做客户的关键应用承载和优化,在稳定性和性能上下足了苦工。

后来,研发团队定了一个规则,就是研发和产品团队全员走出办公室,冲到客户现场解决问题,听取客户的需求和建议,然后快速提升产品能力和质量。

在内部的BBS,研发团队还发起了一个提“bug”得奖励的活动,只要提出的bug和问题对改进产品质量有帮助,就能得到一定金额的奖励。

虽然奖励不多,但是充分调动了全公司“找茬”的热情。

售后技术服务部门的小伙子李斌,光靠在内部BBS上提建议,一个月就能提出20多个问题。

这种积极反馈客户需求和问题的传统,在深信服内部也一直保持了下来。

深信服内部的BBS上累积了几万条产品优化建议,这些建议为超融合性能和稳定性的大幅提升带来很大的帮助。

深信服超融合真正破茧成蝶,承载关键应用还是在和劲霸男装的合作中。

2011年,劲霸男装用的还是第一代云平台,当时采用的是刀片服务器、VMwear、EMC存储整合的后台。2015年,随着业务模式从批发模式向零售模式的转型,云平台要求能够满足O2O模式和新的CRM系统的要求,这意味着,需要和互联网用户发生交互,计算量级就从百、千的变化转变为到万、十万甚至更高量级的变化。这对于云平台性能和可扩展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他们不得不开始建设第二代云平台。为了满足终端的需求,劲霸男装打算用BI系统完整的做一个POC测试,而深信服的超融合架构让业务系统抽取数据时间从原来的10个小时,缩短到了3个小时,这一数据远远高出了预期。

这次测试实实在在给深信服长脸了。

劲霸男装CIO表示:“选择深信服一方面是对其服务和研发能力的信任,另一方面在此前接触深信服的时候,就对他们的企业文化很认同。因此,希望能够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

2016年,深信服超融合宣布实现Oracle承载能力,这也是国内超融合服务商第一次实现了核心数据承载的能力。

劲霸男装之后,深信服一点点积累了口碑,超融合也一点点打开了市场。

IDC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深信服超融合已经连续六年都是中国超融合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服务商。

正如张建华所说:“在深信服,所有的技术都是服务于战略,深信服最长的坚持就是战略与技术的匹配。”

据透露,深信服目前有3000余名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而云计算业务得研发人员就有1000多人。而且深信服每年还会拿出了20%的营收额投入到研发,但是外界不知道的是,这20%并不是被拿去建立数据中心,那么这20%拿来干什么?答案是招聘研发人员,这才是深信服的核心能力。

张建华介绍,深信服目前在全国建立了深圳、北京、长沙、成都、南京五大研发中心,其中深圳研发中心负责信服云整体的规划、运营和组织,并承担云平台、超融合、托管云、边缘计算等产品的研发;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信服云网络产品的研发,这个研发中心奠定了超融合、托管云业务网络虚拟化的能力;长沙研发中心负责信服云桌面云,以及信服云分布式存储EDS的文件、对象存储能力;成都研发中心负责信服云容灾产品和信服云分布式存储EDS的块存储的研发;南京研发中心负责信服云安全相关业务和产品的研发,托管云“业务上线即安全”的能力就来源于此。

这样的研发规模和投入,无不显示出深信服对云计算这个赛道的决心。

从0到1往往是最难的,能够迎难而上,坚持自研,可谓是拿出了100%的决心做云。

前面也提到了,现在是一个多云融合的时代,而正是因为从底层架构就选择自研,深信服才有机会帮助用户实现线上线下“一朵云”。

这也是信服云最新提出来的战略方向,通过线上线下一朵云的方式,让用户可以在云上和本地部署体验一致的云服务,任意迁移或者组合形成同架构的混合云。

线下很好理解,通过超融合的方式构建私有云数据中心,那线上呢?深信服似乎并不提供公有云产品。

这就得说到本文开头提到的“托管云”。

三、坚持“托管云”服务

2016年,深信服推出了托管云产品——信服云托管云。

托管云是介于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一种上云方式,既可以实现用户对云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又可以给用户提供相应的云服务托管的业务。相当于是一个托管的私有云。

如果说信服云托管云用一个成语形容的话,那一定是“集腋成裘”,把所有精华的东西集中在了一起。

信服云托管云不仅是之前深信服所有产品的集合,也是解决方案和服务的集合。

产品的话,其实不用多说。回头来看,从VPN、防火墙再到桌面云乃至超融合,深信服几乎每隔一两年,就打造一个爆款产品。信服云托管云不仅集合了这些爆款产品,而且还给每位客户提供了贴身的服务,配备24小时一对一专属管家,以及一整套安全解决方案。

那具体来看信服云深信服托管云是怎么做的呢?

很多上公有云的用户,都有一个烦恼,就是服务响应不及时。信服云托管云服务,除了能随时帮客户解决问题,还能帮助用户从繁杂的IT运维中解放出来。

另外值一提的是“安全服务”,在上云的过程中简单的安全产品堆砌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深信服则是帮用户制定了一整套安全解决方案,并坚决秉持“责任共担”的理念。

在前期上云阶段帮客户制定策略,包括安全架构、业务架构的调整等;上云之后在运维阶段,一对一解决问题进行服务。

深信服刚刚推出信服云托管云业务的时候,徐冲刚好入职成为了托管云的第一批解决方案经理之一。

徐冲在服务客户的时候发现,虽然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标准化云产品,但客户的需求事实上是五花八门的,真正适合客户的产品是什么、怎么用这些产品有时候比产品本身的功能更重要。

为了让客户满意,他不厌其烦地跑到客户现场,拉着客户反复沟通了解需求,客户看他主动,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

时间长了,每当客户提出需求,徐冲基本都能快速知道客户背后的初衷是什么,懂客户内心真正所想,所以客户总跟他开玩笑说“你是除了我之外最熟悉我们业务的人。”

后来,第一批解决方案经理的服务经验,也逐渐成为了托管云最有特色的“贴身服务”。

雷峰网近期拜访了一位信服云托管云的售前技术专家,看到了很多细节:

他2020年才入职深信服,但是他是接触信服云托管云标杆客户的最多的人,企业的任何微小的需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说:“托管云有点像专属云的范畴,针对的客户更多是在乎数据主权、数据可控的企业,他们对于大的公有云厂商多少会有些忌惮数据的安全性。”例如,金融相关的审计单位,他们会审计其业务系统部署在哪里,要看到业务系统在哪台物理主机上面,哪个机柜里面。“这些高安全的需求,为托管云业务带来了很多市场机会。”

另外传统行业的用户其实也更偏向于选择像托管云一样的专属云,因为在传统行业技术人才安全人才都非常缺少,能够贴身服务的信服云托管云正好打中了这些企业的痛点。托管云也逐渐应用于更广泛的场景,比如地产、文旅等。

2021下半年,信服云托管云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速完成了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集合,也完成了服务的集合,开始打造线上(托管云)线下(超融合)“一朵云“。

四、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技术是云计算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础,服务是永续这份信任的前提。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它们真正需要的是技术服务,而非简单的技术。

其实不仅是托管云,原来深信服做虚拟化的时候,也会帮客户满足一些资源的需求,比如把服务器跑在超融合上;后面慢慢发展成了云的需求,比如租户分级权限把控等;现在也会额外增加一些应用中心的中间件、数据库服务。

拿数据库专家团服务举例来说,一个普通经验的DBA专家年薪就达到40—50万左右,如果一个公司要用数据库就必须配备这样的一个数据库专家,防止数据丢失。

深信服基于数据库之上构建了平台化的能力,可以实现快速交付部署,并且帮客户进行运维调优以及故障处理,再配上数据库专家的一些服务,整个形成了一个数据库解决方案的闭环。客户不需要请专业的DBA,就可以达到同样服务效果。

随着数字化场景的不断丰富,IT的管理运维也更加复杂,对于大部分客户,光靠产品组合已经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了,他们更需要管家式的服务,包括从上云到后期的运维,帮助他们从繁杂的IT运维中解放出来。

上过公有云的人都知道,公有云的响应服务谈不上及时且靠谱,除非是特别大型的客户。但是如果出了问题,企业自己搞不定,是经不起死等的,不然黄花菜都凉了。

而信服云托管云的强项就是贴身的服务,深信服的内部还特别设立了客户成功部,给客户提供管家式的服务,现在这个团队接近300人。而每个托管云的客户都有专属管家。

从上云前的方案规划到上云后管家式的服务,买了信服云的托管云,相当于雇了一个军师兼保姆。

雷峰网从深信服托管云运维负责人那里了解到,如果客户在用云过程中有问题,比如发现服务器不可用、平台不会操作、有紧急需求要操作等,都可以和托管云服务团队反馈,服务团队接到反馈后5分钟内就会响应。

得益于托管云的研发运维一体化。不论是产品上线,还是后期满足客户客户需求,托管云运维团队都能更贴近客户,保证云的稳定性、快速响应能力、快速部署、快速响应能力等要求。

那么托管之后,有人就问了,安全吗?

信服云在安全方面秉承“安全共担”的理念。

具体的流程大概是这个样子:

管家在提供服务的时候会进入一个安全通道,安全通道是客户授权他的管家进行操作,在整个运维服务的操作过程中,都会全程录屏合作记录的,从而让用户更加放心。

再加上深信服的“内建安全”,可以说即节省了成本,又省心了很多。

深信服能够提供管家式的服务,底层逻辑是其对技术的执着,把技术人员用在刀刃上,在产品上下功夫,这是任何一朵云都学不来的。

曾经有家大厂高薪挖了深信服的技术人员去做远程运维,期望可以在服务上弯道超车。其实在本质上就理解错了,深信服对服务的设计,体现在技术人员对产品的维护上而不是人本身。

值得一提的是,深信服能做好服务,很大一部分原因有渠道的功劳,因为渠道是最接近用户的那一部分人。

目前大云,最缺的就是这一部分的能力。雷峰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公有云对于行业的了解不够,没有应对各种场景的交付能力。”

而差不多有10年,很多渠道上特别害怕IT,就怕被公有云吃掉。所以很多渠道天然对公有云是不信任的。而公有云深入到具体的各行各业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难的。

深信服的差异化战略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也正是其拥有广泛的渠道商的支持,深信服一直以渠道为中心90%以上的行业项目均与行业SI配合完成。所以说到“贴近用户”恐怕没有人能比深信服做的更好了。

目前,深信服基于其原有的渠道体系,继续把云的部分服务交给渠道。

张建华是这样说的:“一定要做好能力的设计,不让服务渠道的人吃亏,以前原厂的服务让渠道继续做,有所为有所不为,你不能说今天我做云了,所有的服务全是我通吃,我们不能和渠道竞争。”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了解到,深信服渠道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都是按照深信服的一套标准体系去控制的。不管是深信服自己服务还是渠道服务,深信服都会对最后的服务质量进行把关。

在深信服的团队,“数字平权”一词频频被人们提及,因为他们认为,中小企业也有权利获得和大型企业一样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享受云计算带来的红利。

可以这么理解,大云做的是家乐福,那么深信服做的就是7-11。

“为了客户有更好的体验,深信服可以做到家门口出门左转300米就是你的数据中心。”张建华曾说。

这种多云数据中心的积累是大云所不具备,大云本质上是共享的生意,这就要求他必须建设集中式的数据中心。

而深信服所提倡的是建立“数字化便利店”。截止目前,信服云托管云已经在全国54个城市建设了100+数据中心,深信服在云计算领域厚积薄发的后劲已经逐渐显现。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上云不得不做,尤其一些传统企业为了数据安全可控把数据中心建在本地,但又缺乏专业的IT人才进行管理;有些企业业务辐射范围广,以至于在一些偏远地带,业务出现延迟。

深信服则提出“线上线下一朵云”,用户可以任意选择上云方式,线上线下任意迁移,都能得到统一的管理和体验,同时24小时贴身的服务,也让企业降低了管理难度,放心的托管。

在云计算的下半场,深信服是否能够通过“服务”制胜,尚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公有云的上限即将到顶,大云守住固有的江山,这个进程已经画了一半。

在安全厂商们都还在卖定制化、卖硬件的时候,深信服无疑是开了个新地图。

如果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占领住主流用户心智,这事就成了。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10年深信服,死磕「云计算」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