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获悉,今年1月,花旗研究团队再次聚焦FinTech金融科技,并发布更新版调研报告《重新审视数字化颠覆:FinTech风险投资背后隐藏的行业变革(DIGITALDISRUPTION- REVISITED : What Fintech VC Investments Tell us About a Changing Industry)》。其中,花旗银行与fintech业界知名投资人展开对话。雷锋网选取了其中专注中国市场投资的IDG资本投资经理Douglas Jiang的访谈全文。
关于IDG资本
IDG资本是一家专注于中国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旗下管理着70亿美元资金。它于90年代初期便开始在中国进行风险投资,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投资基金。目前,IDG资本已成为IDG的控股股东。
IDG资本投资于早期成长型企业,尤其青睐于以下高科技相关领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医疗、现代服务与品牌、工业技术、资源、媒体、旅游和房地产。
20年来,IDG资本在中国共投资了500余家中小企业,如百度、腾讯、携程、360、搜狐、小米、美图、金山云等,其中有120家企业成功上市或并购。
关于受访者——Douglas Jiang
Douglas Jiang是IDG资本的投资经理。他致力于金融科技和其他全球化金融创新领域、区块链等。Douglas Jiang和他的 团队已经投资了中国、美国、欧洲等地众多金融科技创业公司,主要集中在非银贷款、区块链、财富管理和资产证券化领域。
在加入IDG资本之前,Douglas Jiang曾就职EJF Capital和Oppenheimer & Co,担任分析师一职。在EJF Capital期间主要研究在美、在港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的长期或者短期投资机会。
以下是访谈全录,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译:
花旗:与其他产业例如音乐、旅游业相比,为什么金融服务领域数字化颠覆进程更缓慢?
Douglas Jiang:合规问题是金融创新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金融创新受到监管的约束,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问题也是监管机构的关注重点。
第二个问题是信任。医疗健康和金融可以说是最需要消费者信任感的领域,电子商务和其他需求服务如打车的用户信任度很低。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它们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花旗:(你所在的地区)金融科技产业的新进者和既存企业对金融服务产业造成了颠覆性影响,哪方面受到的影响更多,哪方面更少?
Douglas Jiang:这因市场而异。现今中国,支付结算已经被电子钱包如微信支付、支付宝颠覆。但是在借贷,尤其是消费贷款方面仍大有可为。用户从银行借贷不是一件容易事儿,而且中国家庭的负债率偏低,这其中蕴含着很大的商机。
花旗:你认为你所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将会经过多久才能占据该领域一定的市场份额?
Douglas Jiang:在中国,这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支付行业的版图已经被支付宝和微信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占据。
中国的非银贷款与西方同行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不像西方贷款机构通常有机构投资者注资,它们的商业模式是O2O,在线上通过找到贷款人的需求内容,然后通过线下匹配和征信借款人。更重要的是,它们服务于借贷能力低下的中小企业或消费贷款市场。中国的非银贷款类似于美国成立于20世纪中叶的替代性金融服务(AFS)。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研究表明,AFS每年的交额易超过3200亿美元。因此我认为这会是中国非银贷款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
花旗:在过去的12个月里,市场借贷受到投资者尤其是美国投资者的极大关注,你如何看待这个市场?
Douglas Jiang: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由于低消费信贷和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扩展渗透,中国的非银贷款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我总结了一下非银贷款三个成功的商业模式:
第一个商业模式是与现有银行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模式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例如OnDeck(美国小额贷款平台,2014年12月在纽交所上市)与JP摩根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基于同样方式,Kabbage分别与ING、西班牙的桑坦德银行和英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是建立财富管理商业模式。这方面有一个例子就是中国第一家P2P公司——宜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然重塑了产品及品牌形象,业务从P2P借贷更加转向为财富管理。投资者可以自由选择品类繁多的投资产品,如私募股权,房地产,固定收益以及P2P贷款。
最后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是为机构贷款人提供贷款服务,非典型和典型的都是受益者。例如Wecash公司与消费金融公司、P2P贷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在几分钟内做出贷款决策。
我们可以期待P2P借贷逐步走向专业化。有些公司将会专注于用户财富管理方面,而另一些将致力于优化垂直市场贷款服务。
花旗:对于FinTech产业的新进者来说什么是最大的挑战?是用户获取还是监管压力或者其他?
Douglas Jiang:在我看来,合规和控制会是最大的挑战。Lending Club从辉煌到垂死的原因,主要就是合规问题。在FinTech公司发展早期,它们面临的监管压力会比银行小,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公司的壮大,FinTech 公司需要提高自己应对监管和合规挑战的能力。
花旗:监管是不是金融服务行业的一大进入壁垒?
Douglas Jiang:监管绝对是进入的一大障碍。中国的金融科技产业能达到今天规模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当微信和支付宝兴起时,对它们几乎没有KYC或AML的要求。反垄断法贯彻得不彻底,互联网巨头(BAT)得以成长为金融巨头。过去十年是监管力度最小的十年,也是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的黄金十年。然而,中国的监管机构在日益收紧监管,尤其多起P2P借贷平台的丑闻曝光后。
花旗:既存企业如何应对数字化颠覆和FinTech新进入者?
Douglas Jiang:中国几家主要银行大多采用手机银行来留住客户。考虑到广泛的客户源和地域扩展,目前来说它们是相对安全的。
城市和区域性商业银行只有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才能够更积极地放贷。这些银行无法与资本市场中的“四大”国有银行竞争,在都市地区与股份制银行相比的竞争优势也不明显。而且,它们的根基并不比农村商业银行强。它们通常无法成为新的合资公司,它们往往与技术支持者协作完成业务。例如,Wecash是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价平台,一些银行利用它来扩大消费者和提供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我们也能看到有些从业者如中国招商银行使用了可以提高供应链金融效率的iqunxing来完成业务。
根据最近麦肯锡与中国40个大银行的调查表明,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国的银行会更加专注于零售和交易性的银行业务以期获得更高的风险调整资本收益。因此这两个领域擅长技术的公司将会受到更热烈的欢迎。
花旗:对于FinTech的新进入者来说,网络安全是机会还是挑战?
Douglas Jiang:网络安全既是威胁和进入壁垒,也是机会。像FraudMetrix这类为非银贷款、支付公司、电子商务平台、金融机构等提供定制的安全保护服务的公司,也为行业提供了保护以免受网络攻击。FraudMetrix安全验证使用了核心技术,例如指纹识别、网络代理IP检查和地址匹配
看看它在非银贷款的应用,FraudMetrix利用其庞大的信贷数据库和横跨多领域的平台来提高对非银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它能帮助贷方避免欺诈,降低借贷风险。
花旗:FinTech公司是否比银行更擅长于分析和利用客户数据?为什么银行在相关方面发展滞后,是由于监管还是文化?
Douglas Jiang:我认为银行发展的滞后是由于它们的风险规避文化。大部分银行若要施行新的信用积分计算方法需要通过众多合规审查程序,而信贷引擎的设计也需要很长的时间。相较于银行,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合规审查程序就灵活且、高效得多,更别说公司还鼓励推动变革和进步。
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在信用评分方面,FinTech公司做得未必就比银行出色,更何况在尚未证明信贷周期的今天。事实上,许多激进的FinTech从业者的风险管理能力比银行差。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公司在收集更多的客户数据后应该得以改善,这些数据有助于P2P公司改善信用引擎和减少信贷损失。
花旗:你最青睐的FinTech模式是什么?能举些例子说明吗?
Douglas Jiang:我欣赏的FinTech模式因市场而异。多年来,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总是在模仿西方成功的商业模式。一些复制过来的模型在中国这片土壤上发展、壮大,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模仿过来的猫长成了老虎:微信在社会支付方面的成绩傲视全球;轻松筹、微信众筹平台的规模足以与Facebook上的GoFundMe相媲美。现在我们正在尝试将这些在中国成功的故事复制到海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目前有三种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第一,BAT等巨头们验证了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在获客和促进零售银行业务交叉销售方面卓有成效。
第二类是非银贷款,这种商业模式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中国的非银贷款主要服务于借贷不太容易的中小型企业和消费信贷。
最后一种商业模式是通过更优质的零售、交易性银行服务来提高城市/区域性商业银行甚至更大行的RAROC。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全国分销网络建设不够完善,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比较缓慢。因此有不少银行选择与技术公司合作拓宽分销渠道。如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就与Wecash达成了合作协议。
花旗:在互联网巨头(BAT)的引领下,中国在FinTech赛道上遥遥领先。中国FinTech行业为什么能出现像西方GAFAs一样成功的BAT公司?世界的其他地方还能复制BATs的传奇吗?
Douglas Jiang:BAT的成功无法复制,就算是GAFAs(谷歌、苹果、脸书和亚马逊)也不能。BAT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国宽松的监管环境,BAT推动FinTech项目时没有什么合规压力。而GAFAs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市场的严格监管,如果GAFAs进入金融业,监管机构也会对可能的意外充满忧虑,要知道GAFAs的影响巨大。更何况,GAFAs进入高监管压力领域的意愿有多强也是尤未可知。
因此,我们认为GAFAs只会专注于FinTech中的低监管压力领域。如支付结算(e.g.ApplePay)、信贷(亚马逊服务于中小企业和消费者信贷),财富管理(已停止的Google Compare)等来完善现有生态系统。
花旗:蚂蚁金服和微信支付谁能成为最大的巨头?
Douglas Jiang:现在说这个还为时尚早。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微信,微信是一个超级APP。当交叉销售时代来临时,微信在社交方面的霸主地位会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不过一直以来,阿里巴巴以更积极的姿态涉足金融服务业。
最后,有兴趣阅读报告原文全文的朋友,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或者搜索ID:aijinrongpinglun,关注公众号@AI金融评论,回复“花旗”获取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