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2016年是金融科技(fintech)进击之年,在初创公司的呐喊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彷徨迎战中,还夹杂着BAT的试探与摇摆。
2016年,金融科技的波动一浪接一浪,除了震出了P2P平台的监管门槛,还给BAT的互联网金融事业震出新的社交形态和需求。BAT们财富值和技术值不低,自然也是花样百出。雷锋网今天打开微信钱包应用,进入里面的腾讯理财通服务时,发现其上线了新活动——集齐12生肖卡便可获得金额不等,但看起来也算诱人的理财本金奖励。这是腾讯Fit(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事业群负责的服务,这种玩法,像极了去年支付宝“咻咻咻”的“集五福”。
今年初(春节前夕),支付宝为做抢占更多的用户和支付场景,推出加好友集五福抢红包的活动,以进行社交冷启动。不过,这场据称耗资2个多亿人民币普天同庆的营销活动并没有获得皆大欢喜的结局,甚至让一批用户恼羞成怒,一键卸载支付宝。
据雷锋网此前报道,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这场老少都参与的支付宝社交活动:活动规则是集齐五福争抢大额红包,后来支付宝先放四个福,唯独敬业福慢慢放,大家每次都准点候着拼命试验RP,一连数周。而且,开抢时间都选在微信用户活跃度最高的时间段。但是,除夕之后,太多人因为努力许久还偏偏抢不到敬业福而怒删了支付宝。
不患寡而患不均,支付宝没有明确敬业福具体发放数额,但2亿多成本砸下来给了用户一种心理误导:这个福卡是容易收集的。据统计,前后参与集五福的用户最高达到2亿人。不过,最后只有80多万用户成功抢到敬业福而集齐五福。所以,本来是为了提高用户粘性的活动,最后夸张地说,把80万以外的参与者得罪了。这是从用户心理学角度的解析,也是比较reasonable的解释。
而相对来说,在产品设计与运营,微信之父张小龙在今天的微信公开课上就表达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一个好的软件,一个好的工具应该让用户用完即走的。关于其中的战略和哲学逻辑,张小龙是这样说的:“我认为,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提高它的效率的,用最高效率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务,这是工具的目的,工具的使命。微信也是一个工具,所以微信的目的也是帮助用户用最高效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务。什么是最高效的方法?最高效的方法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任务,那也就是说一旦用户完成了它的任务,它就应该去做别的事情,它就不会停留在产品里面,这就是用完即走的含义。”
这个理念背后会有很多引申出来的一些微信的样子作为佐证。比如,今年春节会有什么样的红包活动?但张小龙表示,微信作为一个工具,不应该有太多的节日性的运营活动,尽可能少才对,因为工具本身是一个日常所使用的,不应该因为节日做一些变动。微信支付刚起步的时候通过春节的红包带动了更多的人能够很快进入到微信红包的使用,但是,微信今年不一定要再去做类似这样的活动了,“关于微信摇红包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
那么,“用完即走”是否能够做成支付?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腾讯也是矛盾的。因为,在张小龙在表达这些理念时,腾讯另一个事业群——Fit,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事业群则推出了与去年支付宝集五福相类似的营销活动——集齐12生肖卡,获得理财奖励金,也可与朋友分享互赠。在这件事情上,腾讯在比支付宝晚了一年之后重现了同样的手法,且与微信产品理念对立的做法。
与支付宝不同的是,腾讯Fit的理财通是用短期固收理财产品作为吸引与落地的筹码,收集生肖卡获得的福袋(现金)需要购买理财产品时才能进行提现和使用。这是社交与理财的结合,为理财而社交,而不是为社交而理财。
根据艾瑞Q1关于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数据报告,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QQ钱包等)分别以51.8%和38.3%的交易规模份额站占据前两位。不管Apple Pay、百度支付等如何继续追赶,移动支付领域已事实上形成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领先的垄断格局,在出行、外卖领域都较量无数次后,阿里和腾讯都已清晰在移动支付这个前端,双方也很难完全碾压对手。
因此,2016年中,巨头们在金融科技领域上的探索也是如人饮水。如何在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上突围,腾讯FiT事业群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另一种解答。这个解答的效果如何,我们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