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光鲜亮丽的投行工作看似有着羡煞旁人的超高回报,但在几百页“金融文档”的日常重压之下,会被瞬间秒回原形。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的 CCF-GAIR 2017 的第二天,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微信人工智能首席科学顾问、博士生导师罗平教授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在智能投行中的应用》的分享,讲解了如何用 AI 来解救金融民工,给金融文档的复核和撰写带来福音。
以下为罗平演讲速记全文整理,雷锋网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做了精编:
非常荣幸参加 CCF-GAIR 2017 金融科技专场,特别是外地的同事,到这儿来的都是真爱,而且是一种缘分。为什么这样说?昨天晚上我坐在飞机上,本来飞机已经停了一两个小时了,准备要飞了,结果北京下冰雹。我觉得可能没有缘分跟大家见面了,但是它最终还是飞过来了,得以顺利跟大家见面。
刚才主持人说希望跟大家讲讲干货,我是做技术的,切入到金融行业,希望能跟大家分享一些技术方面的干货。
我的演讲主题是《AI在智能投行中的应用》,任何的技术要切入到一个非常具体的场景才有价值。我们看看智能投行场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投行是做什么的呢?
其实投行是一个金融的媒介,它实际上是资金需求方和投资方的媒介,让资金能够顺利的给到资金需求方。投行基本的工作有几个步骤:
承揽
尽调与承做
发行与承销
后续督导
这是从前台到后台的顺序。
知乎上有一个调查:整个金融行业什么样的职位最苦逼,排在第一名的是投资银行家,他们非常的苦,他们苦在哪儿呢?投行的从业者门槛非常高,每个人都必须要有光鲜的背景,都是海归、或名校毕业。
但是实际上他们每天都做着非常苦逼的工作,特别是事业初期的投行从业者,每天都在撰写各种金融文档、各种募集说明书,包括债券募集说明书、IPO或者资产证券化说明书。这些说明书平均都是500页以上,撰写起来非常的痛苦。而且这些东西都有 Deadline,你不能错过,错过要等好几个月才能重新审批。这么大的工作量,他们非常非常的痛苦。
同时,金融监管机构对文档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有三个词:真实、准确、完整,这是他们必须做到的基本原则。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个要求会有什么后果呢?
因为公开的金融文档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公布出来的行业数据有错误,可能会承担诉讼的连带责任。监管部门也会对文档质量有非常高的要求。文档质量往往关乎IPO是否能成功;文档质量也是证监会考评每个投资银行的重要指标。如果级别从A降到B,投行每年将支付更多的监管费用,这是很大的一笔运营成本。
那么,我们来看看一些报道出来的金融文档出错的例子,大量的例子实际上是没有报道出来的。
2011年,高盛的一个私募产品,里面存在数字方面的错误,带来超过 4500 万美金的赔偿诉讼。另外,国内某银行在财报中公布“负债8亿亿”,实际上是8万亿。该新闻上就有投资者质问:财报这么不负责任,我们也无法信赖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所以,金融文档撰写的操作风险高,所面临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非常大。
所以,撰写这些文档的投资银行家们压力山大。
最苦逼的是什么呢?这个市场每年都在壮大,也就是说,投行从业者每年的工作量都在增加。这确实是一个深刻的痛点。我们看看能不能用AI技术来消除这些痛点。
我们给这项技术取了一个很酷的名字,叫做庖丁解文。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庖丁解牛。我们希望AI技术能够像庖丁一样,干净利落的把金融文档结构化。
这项自然语言结构化的技术有三个特点:
瞬时:全自动的,都是机器自动做,没有人工干预
精准:非常准确
深度:要把所有的语义,特别是金融数据间的勾稽关系,都解析出来。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量的金融文档中都有一些对公司各种财务指标的描述。
实际上,这句话要让机器去理解,是非常难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现在机器翻译是做得很好的,但其实机器翻译没有做任何理解,它可以把这句话翻译成英文,但是你要是询问:2014年公司第一大客户的营业额是多少,翻译程序是回答不了的。
如果要精确问答这样的问题,机器需要做什么呢?需要把自然语言的描述都结构化。我们研发的深度结构化技术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 Text2Tuple,从文本到元组。元组是时间、财务指标、值的三元组,比如说:2013、2014、2015年第一大客户的营业额分别是多少钱,我们需要提取出来。
第二个层面是 Text2Equ,我们需要把文本中这些比例数字,如60%、58%、55%,解释为语义相同的计算公式;同时文中提到“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所以,也需要提取出这个不等式的关系。
这就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从非结构化的文档中自动提取出对应语义的元组和公式。因此,我们研发的模型,输入为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文本,输出为可供计算机搜索、比对、分析的结构化的数据。这其实是自动构建知识图谱的核心技术。有了知识图谱,后续可以支撑很多应用。
我们现在关注的是金融文档复核的应用。什么是文档复核呢?简言之,就是对金融文档中的数字的勾稽关系进行复核。任何公开的募集说明书都包含大量的数字,同样的一个财务指标,它可能会在文字和表格中被多次描述。由于,撰写过程可能多次修改原始数据;这将导致数据前后不一致的情况。
复核文档,英文叫 Authorized Reading,是投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有了深度结构化技术,我们将能将这项工作完全自动化。
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文本中提到:发行人的固定资产在2014年是红色的数字;但是在表格中,2014年的固定资产对应不上。这显然是一个错误。
因此,我们研发了一个自动复核的产品,AutoDoc。使用起来很简单,用户只需上传需要复核的金融文档,经过自动解析和比对,机器会自动标注出数据不一致的地方。
效果怎么样呢?我们在1000个已公开的债券募集说明书上进行测试和人工确认。测试结果是令人惊讶的。
我们发现这1000个募集说明书里面,有68.92%的文档存在错误,平均包含4.26个错误。
有了这样的测试,我们在4月26日把这个功能发布在微信公众号 “债有主”上。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1000份募集说明书上传。我们的数据是:98.4%的文档存在错误,平均每个文档中有6.5个错误。
我们解密一下这项功能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技术。实际上,我们打造一个 NeuSALG 的平台,什么是 SALG 呢?就是 Semantic Acquisition和 Language Generation。这个平台最核心的一点是打造一个通路平台,沟通标注、训练、预测、反馈4个部分。只有数据在通路中反复扭转,系统的性能才会越来越好。
其实,性能的突破并不是单点的突破,需要从底层深度学习框架、模型能力、数据等各方面发力。这也是我们多年研究的积累。比如,在优化算法方面,今年我们在 KDD 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能够动态确定随机梯度下降每轮所需数据的大小,这一研究能够减少多机多卡的环境下进行训练的通信开销,从而减少训练时间。这将大幅度提供模型的迭代速度。
最后,我想给大家一些对 FinTech 和 AI 的思考。我觉得金融科技应该特别关注金融业务场景的中后台,其实金融这个领域非常大,它有各式各样的业务场景。
比如说,在投行领域,从前台到后台的流程是承揽、尽调与承做、发行与承销或者后续督导。承揽的工作,通常需要跟发行人和客户打交道,这是靠关系、靠人脉的,这个环节机器做不了,而机器能做的是中后台的业务。又比如,二级市场的资金业务,从交易、风控到清算与结账。
我觉得金融科技应该在中后台的业务领域里面发挥作用。
为什么?我们发现,金融中后台的这些工作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每天都做同样的事,重复的做;第二个特点是:单次工作的难度相对较低。例如:对一句话进行复核,这是很简单的事情。
但是,整个任务的难度是两个方面的乘积, W是完成单次任务的难度,Dur是持久性难度系数。
我们需要指出:单次完成任务的难度,需要区分人和机器的差异。我们看看,人擅长什么,机器擅长什么。机器擅长计算、存储、检索,只要插上电,机器就能完成。但是,机器不擅长下棋、不擅长听、说、写、理解。阿尔法狗做的事情是把下棋这个事情转换成一个计算的问题,一旦完成这样的转换,人是永远都不能够战胜机器的。
但是对于人来讲,下棋是非常难的,计算、逻辑推理稍微简单一点;最简单的是听说读写,就是每个人的基本功能,但是这个事情恰恰是机器难以做到的。
当前AI技术的成功,实际都是“弱人工智能”的胜利,它实质是将所谓的“智能”功能转化为计算的问题。
所以,我们现在想做的事情,实际上是把人类的听说读写和理解的智能功能转换成计算的过程。如果完成了这样的转换,那么机器就能反复运行,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因此,我们的愿景是:把 paperwork 变成 happywork;释放人力,让投资银行家们完成更多创造性的有价值的工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