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金融科技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要在数字经济中动态地理解货币的数字化进程

作者:吴阳煜
2017/12/22 11:49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要在数字经济中动态地理解货币的数字化进程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报道,12月19日,2017中国深圳FinTech(金融科技)全球峰会在深圳举行,对金融科技创新及监管(Regtech)等前沿问题进行集中探讨。

在大会上午的讨论环节,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主题为“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的圆桌论坛中发表讲话,他首先指出,当前全球范围内掀起的数字货币热,源于一些私人数字货币的价格飙升。但是对于央行而言,更为关注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和未来。

在讲话中,姚前肯定了数字货币是一种支付工具的根本属性,他认为,从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关系来说,货币肯定是一种支付工具,但是电子支付工具未必就是货币。

从宏观来看,姚前对目前中国在金融科技取得的成表示赞许。在他看来,中国目前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欣欣向荣,已经吸引全球投资者的青睐。在其中,他特别提到电子支付,由于微信支付、支付宝的深入应用,在电子支付领域,“世界上很多国家把我们列入这方面的典型、典范来学习。”

姚前还提出,目前对于数字货币本身的定义还存在着争议。他建议,要在数字经济中,从货币的数字化这一动态的过程去理解,他说:

“我们说数字经济中,货币的数字化进程,这个进程中,货币的数字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动态的、不断演进的东西。有些属性有可能我们看得很清楚,还有一些属性很可能现在还没有完全看清楚,还需要完全展开。”

在之后圆桌论坛的讲话中,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周子衡也谈到,对于数字法币和私人数字货币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彼此割裂:

“私人数字货币和准数字货币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可跨越,更不能打开对公的场景。对私的场景是割裂的,对公的场景是不通的。严格的说,私人数字货币和准数字货币不是通的,只有数字法币能做到对公。”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要在数字经济中动态地理解货币的数字化进程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要在数字经济中动态地理解货币的数字化进程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