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AI金融评论按: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看来,中国金融的变革最重要的力量来自于科技,这是中国金融的弯道超车。金融科技领域目前仍处在一个从业者蜂拥而至的行业爆发期,当前互联网巨头们无疑都有着更为显著的技术优势,各自都打出了一套“ABCD”的组合拳(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但在这条赛道上彼此之间能拉开多少身位,目前尚无定数。
年末将至,雷锋网AI金融评论特别梳理了2017年百度、阿里、腾讯和京东四大互联网公司的金融科技布局,细数这些站在行业潮头的玩家如何在金融科技变局之年“兴风作浪”。
总的来说,做金融,百度起步最晚,但百度是最早确立“以科技赋能金融业”战略定位的。2016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金融第一次如此金融科技。从这以后,才有后来金融云战略和概念的兴起,以及京东金融与蚂蚁金服的战略转型,继而大家都看到,BATJ最终在以云服务为基础,进行技术输出金融行业的道路上交汇。
值得一提的是,在牌照、监管、资金成本等压力下,科技公司今天有着明确的科技输出的定位,但这会不会只是一个曲径通幽的迂回?他日万事俱备之后,东风吹过的地方,银行将会如何?
作者:周蕾,温晓桦
百度副总裁、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总经理朱光2016年9月在百度世界大会上,首先高屋建瓴阐述了百度对于金融科技的理解、以及人工智能改变金融产业的趋势与机会。他提出:“实现金融科技的路径非常清晰,百度金融现在要做一部分资产,通过这样的场景去印证自身风控模型、反欺诈能力、大数据画像能力;但是仅仅自己做是不够的,我们有很多的合作机构,为他们提供金融云服务、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智能获客的能力。就是一边自己探索,一边还要和机构深入合作。”
在今年7月5日的首届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率先喊出了“All in AI”的口号;7月28日百度宣布将重新架构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计划让百度金融独立运营——这家搜索引擎巨头今年夏天动作频频,野心可见一斑。
与早早抢占社交和网购场景的微信、阿里相比,百度在金融方面的启动似乎稍显落后,但其国内第一搜索引擎的出身,和中国最大GPU集群带来的算力,还是给了百度金融不小的前进底气。据雷锋网AI金融评论了解,百度拥有超过60亿的日搜索,14款亿级用户APP和10亿+移动设备,可在底层建立十亿身份要素、数十亿全网设备数据、上千亿全网行为数据,其大数据能力可覆盖95%+的中国网民。
百度金融所公开的七大AI Fintech布局,以区块链和去IOE开放分布式架构的金融云为基础,搭建智能获客、身份识别、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和智能客服的上层应用。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表示,“搜索引擎中搜索行为本来就是对需求的表达。”智能获客就是建立在自身搜索数据优势上,为刻画用户金融画像,从而匹配相应的金融产品。
今年11月推出的大数据风控平台“般若”则是通过梯度增强决策树、深度学习、关联挖掘等一系列手段实现高维数据降维、解决数据稀疏问题,再基于数亿级的用户数据进行图计算,可将信用标签传递,丰富信贷样本。
而在区块链领域,与其说是百度相中了ABS这条路,倒不如说百度是寄望于区块链实现在ABS市场的弯道超车。据Wind资讯的不完全统计,截至到今年10月中旬,蚂蚁金服今年累计发行的ABS规模达1953.4亿元,而百度自去年10月到今年9月的ABS发行规模只有不到160亿元。今年8月底,由百度金融的“百度-长安新生-天风2017年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无异议函,该项目是中国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所ABS产品。随后在10月加入Hyperledger(超级账本)开源项目,成为其核心董事会成员。
在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方面,百度选择与中信银行共同筹建百信银行,输出其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力,以及用户数据挖掘和互联网运营经验,该银行于11月正式开业。至今年1月,BAT都成功拥有了自己的银行牌照,但区别于阿里网商银行和腾讯微众银行的民营属性,百信银行是国内首家采用独立法人运作模式的直销银行。有分析指出,百度AI旗下的生物识别技术或有助于打破直销银行固有的客户身份识别障碍。另外,在今年6月百度与农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农行金融大脑一期工程于11月进入验收阶段。
至此,百度金融定下的三步走战略应已完成三分之二:从2016年的个人理财和消费金融业务夯实,到2017年打造财富管理平台和消费金融平台,能否成功达到2018年提供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目标,亟待来年表现检验。
今年6月,蚂蚁金服首次宣布向金融机构开放最新的AI技术,但阿里巴巴今年在金融科技领域真正的大动作,还要看10月ATEC大会上宣布的蚂蚁金融云2.0计划,和年底这场云栖大会上首度露面的ET金融大脑。
较之去年所提出的阿里金融云通过连接蚂蚁金服的生态能量,升级成集多种金融生态于一体的金融云服务,ET金融大脑的构想或许更具体和深入一些。它的定位是“智能决策金融方案”,辅助金融机构实现对贷款、征信、保险等业务的智能决策,并构建了一整套反欺诈风控体系;在金融服务上还可以根据行为特征、时间维度等因素预测客户所需金融产品,搭配具备自我学习升级能力的智能客服系统。据悉,阿里云还推出了时空关系网络,金融机构可借这一信息网络分析研判洗钱、欺诈、骗保和关联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阿里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徐敏表示,通过ET金融大脑,阿里云可将蚂蚁小贷的310能力(三分钟申请,一秒钟放贷,零人工干预)以及消费金融场景下的花呗和借呗能力,赋能给每一家金融机构。
毫无疑问,ET金融大脑这一体系对于缺乏技术支持的传统金融机构来说颇具吸引力。机构可基于这套技术来搭建自己的数字化运营体系,而无需重复开发建设,浪费技术和资金,广发银行便是其中之一。阿里云还跟南京银行、浙商银行均有云计算、智能算法方面的结合,与南京银行的“鑫云”互金平台已经正式上线,聚合超过140家中小银行。阿里云技术也将应用于民生银行核心系统的分布式改造上,但不涉及数据储存。
而在ATEC大会上,蚂蚁金服发布了企业级金融级云计算平台SOFA。这个自称“全世界最强壮”的云平台,经受住了每秒12万笔的大规模金融交易压力的考验。它采用OceanBase为数据库,尽管该技术在业内存在争议,但蚂蚁金融云相信支付宝等众多实战案例已经给出了答案。
作为一个可以支持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的三云合一架构,蚂蚁金融云2.0表示自己满足金融行业、金融监管的需求,是以科技输出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
电商起家的阿里,今年在区块链的布局上更青睐供应链金融这一方向。3月,阿里与普华永道达成合作,宣布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上,随后在11月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推出涵盖奶粉和名酒产品溯源防伪的区块链应用。据悉天猫国际也推出了相应的原产地溯源计划,实现新技术赋能行业。
阿里帝国的版图扩张远未有停歇之势,和腾讯系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争夺似乎不及在其他行业的针锋相对。蚂蚁金融云2.0和ET金融大脑能为阿里攻下多少城池,市场拭目以待。
有异于阿里、京东、百度纷纷拆分自家金融业务,腾讯的金融业务与其巨大的社交场景优势密不可分,马化腾表示腾讯没必要为拆而拆。腾讯今年成功点亮业务“九宫格”,手里还有一张蚂蚁金服尚未攻克的证券牌照,但这并非是松懈之时——腾讯金融云甚至把战火烧到了阿里巴巴的大本营,杭州。
今年下半年,腾讯先后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杭州银行分别达成不同程度的战略合作:6月与中行成立联合实验室;11月初与招行成立安全反欺诈实验室;11月底则与中信银行、杭州银行达成金融科技深化业务合作协议和金融科技创新联盟,未来都将围绕互联网业务上云、金融大数据平台搭建、欺诈风险分析及解决等相关内容展开合作。与银行如此频繁“亲密互动”,腾讯想加速布局金融云的意图显露无疑。
在金融云的战场上,强调具备隔离性、合规性、安全性的金融专区建设:专区基于腾讯金融级数据库TDSQL,提供物理服务器托管,以及腾讯安全平台打造的防火墙体系。
尽管腾讯金融云和蚂蚁金融云都选择只做“一半”的打法,开放技术资源和数据给金融机构,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提供反欺诈风控、数据分析等数据应用,借助云服务,开放计算力从而赋能产业智能化,但QQ和微信两大社交平台十余年来所积累的互联网场景优势不容小觑。打出“AI in All”旗号的腾讯,,决定在精准推荐、金融安全、智能客服和投资决策四大领域中推进“AI+金融”的具体实践。
腾讯金融云总经理胡利明表示,依托微信、QQ等前端带来的流量,以及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腾讯金融云的技术与产品策略都围绕着要成为金融机构建立生态化互联网金融平台首选的提供商展开。而腾讯今年11月发布的区块链金融级解决方案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就是构建在腾讯金融云上,直击跨境支付、保险、信用等金融业场景痛点。腾讯区块链此前主要运用在与工行合作的微黄金业务当中,这次则囊括了数字资产等更多领域,例如常见的众筹捐赠这一公益方面中,可能出现的平台方作弊、公益善款流向不透明等问题,腾讯则可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流向可追溯,解决机构互信问题,信息公开全网共享。腾讯云正与爱心人寿进行深度战略合作,探索将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卫生信息平台等组织成区块链联盟。
此外,腾讯同样选择了供应链金融的道路,于12月宣布和广东有贝、华夏银行打造首个大健康产业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星贝云链。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12月,腾讯接连和北京、深圳两地的金融监管机构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地方金融安全大数据监管平台。
在金融科技的战场上,腾讯和阿里的路径颇多相似之处,场景优势上的领先能够支撑腾讯走得更远吗?
从2017年3月底首次提出从体系内剥离重组,到6月30日完成交割,京东金融的拆分用时不过三个月。BAT各自的优势积累使后来者很难望其项背,但京东金融从内部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始,用不到四年时间拉开了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财富管理、众筹、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等九大领域的超长战线,试图加快金融布局缩小差距。其金融科技事业部成立至今不到一年半,已经在今年11月推出了自家面向金融行业的企业服务云平台京东金融云。
京东金融云称其主打的FaaS(Fintech as a Service)特点之一是将所有功能模块解耦,例如智能投顾、资产证券化等产品,以达到快速开发和迭代升级的效果,另一特点是将核心金融科技能力进行标准化、模块化、积木式、嵌入式的输出,服务于金融机构的场景拓展、获客、客户运营、反欺诈、风险定价、资产交易等核心价值创造环节,但京东金融云这些功能和技术特点似乎并未与AT两家的金融云有多少显著差距。
FaaS能为京东新增多少市场份额尚无定论,但京东的金融科技输出步伐不可谓不快。在2017年,京东陆续“牵手”6家银行:与工商银行启动全面合作,推出“工银小白”数字银行;与光大银行、江苏银行、大连银行、浦发银行和北京银行都签下战略合作,例如京东金融将提供“安全魔方”这一反欺诈解决方案,提高银行风控能力和效率,并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客户的精准画像。自我定位为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京东金融,正试图以这样的方式迎头追上阿里和腾讯。
京东抢滩金融科技市场的另一关键战略是京东金融AI实验室队伍。今年前微软亚太科技董事长申元庆、前 IBM Watson 首席科学家周伯文和前亚马逊首席科学家薄列峰三位AI重磅人物先后加盟京东;12月,实验室在美国硅谷正式投入运营,京东金融同样希望通过吸纳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结合京东金融场景和业务优势来扩宽发展道路。据京东金融透露,在信用管理方面,京东金融自主研发的RNN时间序列算法可用于用户行为路径学习,对于风险用户识别准确率超过常规机器学习算法3倍以上,这一算法已收录入欧洲机器学习会议。
对于区块链的应用,京东金融较前三家而言的“玩法”更为多变。同样有着电商背景的京东,也加入了运用区块链技术防伪溯源的行列当中:今年6月,京东宣布科尔沁、双汇、五粮液、农夫山泉、爱他美等成为“京东区块链方位追溯开放平台”的第一批试点品牌商。
然而,京东金融结构金融部负责人郝延山认为,资产证券化是区块链的最佳实践场景。京东金融去年9月就已有ABS云平台,今年3月则宣布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云工厂底层资产管理系统。京东金融在其中作为资金方,和资产方、SPV方(信托公司)各掌握一把私钥,一旦一笔借款通过京东金融的投资决策引擎审核,交由京东支付完成放款后,京东支付就会实时返回交易流水的唯一凭证,并写入区块链中,即完成了一笔贷款资产的入链。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金融参与发行的ABS累计发行规模不及百亿,或许有望同百度一样以区块链技术抢占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京东更是与银联合作推出了联盟链平台,今年5月已测试成功,未来将共同探索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保理、电子票据等领域的应用。
尽管在金融科技领域动作神速,但未来监管层对互金行业的合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京东金融尚无银行、保险等任何一张重磅金融牌照傍身,业务的成功拆分能否补上这个致命漏洞?
纵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这互联网四大公司2017年以来的金融科技之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的金融云成为标准配置,在区块链的应用方向上则各不相同。巨头们一方面都尽可能拿下更多的牌照,打造更为完善的金融生态体系;另一方面纷纷“拥抱”传统金融机构,试图吞下更大的蛋糕。未来各家的发展道路将会呈现进一步分化的态势,是继续互相制衡还是走向整合之路,答案或许就在来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本身的技术能力打造,阿里与百度更是重本投入基础研究——蚂蚁金服率先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成立金融科技研究实验室,并在2017年6月倾情请来人工智能研究的泰斗Micheal Jordan教授。同样,百度也在百度金融成立一周年之际,宣布成立百度金融学院。据介绍,百度金融学院将引进国内最顶尖金融学府、业界大咖等师资力量,为百度金融全体员工进行高端、系统化的金融科技培训。
总的来说,做金融,百度起步最晚,但百度是最早确立“以科技赋能金融业”战略定位的。2016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金融第一次如此金融科技。从这以后,才有后来金融云战略和概念的兴起,以及京东金融与蚂蚁金服的战略转型,继而大家都看到,BATJ最终在以云服务为基础,进行技术输出金融行业的道路上交汇。
但值得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可以高枕无忧享受科技公司带来的创新驱动。如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所指出,今天,贷款、存款、账户管理等表内业务,金融科技都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得很好。“金融科技企业向表内业务的蚕食和进攻,只是个时间问题。”
在金融科技的冲击下,传统的银行的内生的产品变成一个社会的外生的产业链的时候,传统银行的业务和市场,其实是被垂直的细分的金融机构在蚕食和分割。如果传统商业银行没有反击,没有积极的动作,用不了多久,金融科技就会一个产品一个产品,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残解传统的商业银行。
今天,国有大行与科技公司抱团合作的动作异常敏捷,但是,银行在场景占领的战略上,却毫无起色。然而重要的是,没有场景,何来大数据?没有大数据,就没有智慧金融。高调的合作,最终没有改变银行,最后,大数据都掌握在科技公司手上,银行或只能沦为牌照的提供者。
在牌照、监管、资金成本等压力下,科技公司今天有着明确的科技输出的定位,但这会不会只是一个曲径通幽的迂回?他日万事俱备之后,东风吹过的地方,银行将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