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不被医生认可的移动医疗数据都是在耍流氓。”在商界名家云集的2015正和岛会议演讲中,中科新知CEO庞志强说了这样一句话,得罪了现场很多人。他相信,心晓健康管家所得出的数据是可以给医生拿来做临床诊断的。庞志强说,现在的医学把健康和疾病割裂开了,已经沦落为一种疾病学模式。这款产品关注健康趋势的变化,为每一个人建立健康模式,注重预防而不是治疗。
产品由两部分硬件组成,一部分放在枕头下面通过生物传感技术检测人在睡眠状态下的心率,呼吸等数据的信号板,另一部分则是可以通过蓝牙和近端手机连接,实时数据传输,并且可以看到心脏和呼吸的波形图,还可以通过WI-FI和远端手机连接传输数据的运算盒。放在枕头下的心晓信号板不足1kg,无需充电,。另一部分心晓运算盒可实现用户夜里起床时自动打开夜灯和时间显示,躺下则自动关闭夜灯和时间显示。
据庞志强介绍,这款产品实现了1700赫兹的采样频率,超出重症监护室心电监护仪的3倍 ,使得数据更加精准。并且实现非穿戴、无辐射、无扰监测、无需充电、数据同步等。最核心的部分是硬件背后的软件会将数据收集进行分析,并通过背后团队的大数据挖掘,为用户提供单次、周、季度以及年度的身体监测报告,并提供健康建议。
庞志强还表示,长期的数据采集建立模型才能预测健康趋势,才能做疾病风险预警。疾病医学是通过对过去数据进行统计,检测出一个范围值,并利用这个范围值来判断患病的风险。他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人在静息的状态下,正常的心率应该是55~95次/分,有文献表明,如果心率超出正常范围10%,那么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46%,超出20%,风险增加89%。这个情况下,如果一个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基准心率为60次/分,即便超出30%,在医学上看,也属于正常范围,但是他疾病发生的风险是相当高的。长期的大数据监测才是精准医疗的方向,单次的数据监测意义并不大,比如心脏一次的异常可能仅仅是由于情绪变化等外界因素刺激导致,那么之后就会恢复正常,如果这种异常频繁发生,那就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心晓给的周报、季报、年报,持续的监测报告比单点数据更有效。
做这款产品之前,庞志强买过很多手环发给员工试戴,除了一位待产同事持续戴着,剩下的员工佩戴均不超过三个月,频繁同步数据,不舒适,不好看都可能成为人们弃用的理由。因此做心晓健康管家,他格外注意对舒适度、外观品质问题的解决。
不管是智能硬件还是互联网医疗,在创业领域都受到热捧,身处这一领域,庞志强对这一领域有着自己的独特判断,他认为,移动医疗目前在中国还是个伪命题,理由是在分级诊疗都做不好的情况下,线下医疗资源配比不均衡,靠着APP和几个医生签约就能实现移动医疗是不可能的,况且医生只靠患者的描述是不可能做出任何医疗上的判断。而在硬件方面,如果只是给传统的仪器加了蓝牙或者无线网链接,没有长期的健康分析管理也是不科学的。我国目前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医疗资源稀缺,更是医疗资源配比的不均衡,所以说现在说移动医疗为时尚早,移动健康必须前置,前置到长期收集一些数据,尤其是让病人自我管理的时候,伴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会有一定的效果。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庞志强似乎有着一种“天生骄傲”。他认为,创业的成功用时间来衡量,没有十年不能说成功。不是说短时间内拿到了融资就叫成功,要看十年之后依旧活着,而且还很伟大,才是成功。所谓十年磨一剑,概莫如此。
雷锋网先锋志(公众号:vangzine)致力于发掘更多产品和技术创新驱动的创业项目。如果你也在创业,如果你也认同产品和技术是改变世界的中坚力量,欢迎通过我们向业界介绍自己。联系方式:startup@leiphone.com,24小时内会收到我们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