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本文是智帽科技创始人卫荣杰在“硬创公开课”第9期上的分享实录,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3月30日晚这天,微软在美国旧金山召开Build开发者大会,同时HoloLens当晚开始发货。卫荣杰的分享主题是国内AR的发展现状和HoloLens的黑科技。
HoloLens初期的成熟度很低,外部评价不高。从公开的信息来看,HoloLens目前有哪些改善?
硬件方面,光学片有在量产过程中调整过多次。我见过微软的光学元件,据说是在美国量产核心部件,就是衍射面光学镜片,非常的薄。供应商换过好几次,量产有些难度。HoloLens由三片玻璃组成,第一片和第三片由台湾提供在台湾组装,外围类球面镜片也是在广东地区找的代工厂。外围类球面镜片只是做了一个暗减光,是普通PC塑料片,没有多余功能。因为外减光在AR上很关键,看来微软目前还没有启动这一块,只是在专利方面显示有所准备。
光学方面,HoloLens的视野依然只有30度左右。除此之外,交互硬件上加了Clicker指环遥控器。最赞的可能就是,加入类似Kinect相机实现HoloPortation技术。
在平台方面,基于Win10 的HoloLens全息应用平台UWP新开放了很多平台接口。可喜的是对Unity的完美支持,包括位置和速度信息。
内容方面,推动了Share Your Idea活动;另外就是创意比赛,主要是针对应用的挖掘,可以开发更多的创意和价值。
3月份,微软还推出了一款HoloStudio应用,让初学者设计3D物体,然后将它发送到3D打印机中,真实打印出来。
小道消息显示,微软还在做一些游戏方面的兼容,还有就是已经在专业场景和很多2B的厂商开始合作。
除了HoloLens,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国外还出现了哪些比较值得期待的产品?
我认为未来VR、AR不分家,因此三大PC VR头显肯定是看点。还有就是手机在进步,移动端VR,一体机VR,也值得体验。特别是下半年,移动端VR会加入手势识别甚至SLAM等。
而AR产品方面的更新比较少,上个月Meta发布了和我们很像的2代头显,年底交货。当然我们也会在下半年上市两款AR产品,其中有插手机的AR头盔Seer和插PC的VR头盔。
在HoloLens之前,最热的AR产品应该可以回溯到Google Glass。但现在Google Glass几乎淡出我们的视野。行业里怎么总结Google Glass的失败?
1. 普通用户体验可视角小,乐点太少,没有太多可玩性。
2. 不符合普适习惯,隐私是个大问题,被放大了。
3. 舒适性差,无法坚持2小时。
4. 痛点应用还是在小众和专业领域。
因此,Google Glass目前还主要面向专业领域销售。
2014年国内有大量AR眼镜团队创业,大部分产品后来没有量产,也是类似的教训吗?
1. 大多数是拿现有模块组装,成本高。
2. 还是基于原有光机和结构,佩戴体验太差。
3. 没有杀手应用,内容缺乏,也是问题。
4. 这个市场没起来,商业模式没有,自然很难生存。
除了便携式AR之外,产品要么就走非便携式的,重体验的路线。比如HoloLens、Meta 2、和我们的HoloSeer,希望未来能得到市场认可。
我认为AR主要就分为两种:便携式和重体验的路线。之前倒下的都是便携式的,当然以后还会有一波;而重体验AR产品的技术积累刚刚起来,已经准备开始。
两类产品的根本差异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支持重体验的产品能够脱颖而出?
便携式的要在移动场景中使用,最好就像普通眼镜那样,可视角也要求不大,关键在消息提醒。而重体验的功能路线 ,要求在现实中“真实”叠加虚拟信息,实现魔法般的视觉和交互。这不像VR被局限于游戏,重体验功能路线的全息AR,是直接可以颠覆现实,改变世界的。
AR的应用场景100倍于VR,只是目前限于技术。当然VR的应用前景也不小。
可否举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目前从我们接触到的信息,AR的使用多数还是在一些2B项目,比如商用会展。
比如今天我在等飞机的时候,就恨不得马上在候机厅虚拟一个我的工作室,开始工作,这样不浪费我的时间,也可以看到周围的人和登机口的变化。
另外一个场景,比如我在失眠时候,可以选择虚拟办公,也不影响身边的老婆。另外,旁边的老婆可能也是虚拟出来的......
HoloPortation这样的全息通话,实现起来有什么技术难度?
HoloPortation是通过3-5个类似Kinect深度摄像头和RGB摄像头组合实现实时建模,然后远程传送。原理不难理解,但是里面最难的就是延迟问题,从视频上看解决地很好,0.2-0.5秒的延时简直就是逆天。
国内的AR与HoloLens的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1. 传感器方面差很大一个级别,底层芯片技术都在国外,这是事实。当然通过供应商也能拿到一些。
2. 其实更难的是整个软硬运算输出的延迟问题,就像安卓无法达到苹果的流畅度一样。
3. 在光学原件的核心技术和量产,比如衍射法、光场法,这些问题短时间内都很难跟上。
HoloLens本身现在看来还有什么缺陷?
1. 媒体第一感受的反馈就是可视角FOV太小。HoloLens选用的是衍射法,玻璃可以做得很薄,很精准,但是体积也未必做得小。
2. 交互方面还不理想,手势识别不太准,后来还加了遥控器。
3. 就是民用场景的挖掘和普及不够力。一是价格,二是亲民应用的缺乏。
题图来自:theconvers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