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AR/VR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微鲸VR:通往内容帝国之路(下)

作者:田苗
2016/12/06 14:21

编者注:在《微鲸VR:通往内容帝国之路(上)》中,雷锋网报道了该团队是如何拍摄VR内容,以及内容总监宿斌的一些拍摄思路。本文则偏重于他们对VR直播的看法,以及关于内容版权、变现等问题,他们是如何思考的。

除了自己拍VR内容外,微鲸VR另一项主要业务是VR全景直播。在其VR内容APP上,目前VR直播和录播中综艺节目占比·较大,其次是一些拳击赛、篮球赛、足球赛等体育节目,以及其他的泛娱乐节目。

与VR短片拍摄不同,现在VR直播的内容绝大部分来自传统2D节目。采访之前,微鲸VR的直播团队刚为锤子科技手机新品发布会做了直播,微鲸VR技术副总裁仝晓亮告诉笔者,

“过去五个月,我们做了20多场VR直播,主要是综艺节目和体育赛事直播。(选择锤子发布会)并不是因为我们要向科技产品发布会这个领域拓展,而是因为锤子和老罗在网络上有很多粉丝,粉丝到不了场,可以通过VR直播来感受现场。如果(一个事件)没有大量观众感兴趣的点,我们是不会去做的。”

尽管微鲸VR APP上的内容不会吸引到这些综艺、体育或者是老罗的所有粉丝,但仝晓亮认为这为观众提供了一种额外的选择,不保证所有人都爱看,至少有一部分人爱看,这也是他给直播平台内容选择的定位。

综艺节目适合VR吗?

微鲸VR:通往内容帝国之路(下)

《中国新歌声》总决赛VR直播回顾截图

不难发现,综艺节目尤其像演唱会、明星面对面等,已经是不少VR直播团队的首选目标。仝晓亮有时会和同事讨论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最适合用VR制作。从节目普及效果和平台流量需求看,综艺节目在早期有其独特价值,但节目制作方面又有较多的限制。

拿《中国新歌声》的出品方灿星举例来说,他们会有非常成熟的一套操作经验,包括拍摄现场管理、节目调动等。加入VR版本拍摄后,如果想把VR节目也拍好,这对他们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因为VR与传统的电视拍摄这两者几乎是不兼容的。VR拍摄时,想要近距离地表现台上的歌手,就一定会穿过传统节目拍摄的镜头,调度会很难,也会增加整个节目的成本。最后,拍摄VR节目是在各种妥协中,找到一个能“站在那里的方式”,现在“还谈不上做一个非常棒的综艺节目”。

在微鲸与灿星合作的VR节目中,即便双方有较好的沟通,对灿星来说,还是以传统电视节目为主,保证真正的收入来源,VR则作为对新科技和新表现形式的探索。或许这恰好说明,传统节目对VR拍摄既跃跃欲试,又犹豫不决的原因。

他们也在思考,传统综艺到底适不适合VR拍摄?微鲸VR内容总监宿斌认为,

“传统的综艺都是一面舞台、嘉宾、观众,是平面式的。所有导切播都是按照电视的方式,你最后干着干着会发现,你是用一个VR机器,干了电视的活。”

加入社交的VR足球赛直播

除了综艺,体育赛事也是微鲸VR尝试的内容,其中足球赛因场地大,足球运动速度快等等,拍摄起来并不容易。

据仝晓亮介绍,传统的足球节目拍摄和制作本身的要求就很高。而对于VR用户,在现有的VR观看设备上,4K及以上分辨率是基本体验要求,VR直播,不仅需要4K,还要高帧率,然而传统的节目产业链还不能很好地支持4K,包括电视台的节目制作,甚至可以说,没有面向VR视频的产业链。此外,他们需要自己去开发一些软件,从技术上来说,挑战非常大。

同时,VR拍摄并不擅长展现一个大场面,其最主要的瓶颈在于分辨率。总共的分辨率只有4K,如果场面很大,在全景画面中,每个细节分配到的像素点就变得很少,更不用说清晰了。于是,实际操作时,他们会以中近景为主,在足球场布置8-10个机位,以保证不管足球或球员在哪个位置,附近都有一个机位。

采访间隙,仝晓亮让笔者看了一段他们之前直播的足球比赛回放。进入VR模式后,观众所处的位置在球场边,左右两边还设计了两个虚拟人像。由于足球场地很大,他们设置了三个机位 ,而你在VR中的视角由这三个机位决定,正前方还有一个大屏幕,用以播放赛事的特写镜头,以防观众错过一些精彩瞬间。

笔者好奇,为什么会有虚拟人像和大屏幕的设计?仝晓亮顺手拿起笔,画起了足球场的平面图,从足球场观众席第一排真正到球场至少有20米的距离,就算你在足球比赛现场,也无法真正看到球员的脸部,更多的细节还是通过大屏幕观看。这个VR观看场景的设计,是模拟了观众席上的真实情况,这点能反映出,VR直播带来的优点是,不用到现场,也能感受到现场的气氛。

这个VR场景中的虚拟人像倒让笔者想起了今年Oculus大会上,扎克伯格戴着Oculus Rift,演示VR社交的功能。显然,他们也在思考着VR直播中社交的可能性。但在VR直播中实现社交,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仝晓亮坦言,“目前交互方式还是有限制的,主要还是要依赖于语音。”未来观众一起去看场比赛,可能会在虚拟的房间中做这件事情。关于社交、虚拟形象、交互界面等等,他们已经开始逐步落实到开发当中。

VR版权与变现

不久前,雷锋网曾报道了米多娱乐遭遇的困境,要把拍摄的作品放在自家平台上,版权是当下VR节目无法逃避的问题,微鲸VR也不例外。

微鲸VR:通往内容帝国之路(下)

微鲸VR APP界面截图

仝晓亮表示,他们之前做的赛事,有一部分来自于投资方华人文化的体系,但也都要付出真金白银,不过“可以优先获得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或者说高大上的一个合作机会”。就现在来看,VR版权未来的路线会跟其他传统的版权一样。视频版权最初只是电视版权,后面拆分出互联网版权,包括在线播放的版权、移动端的版权,通过网络电视收看的OTT版权,未来可能会拆出来VR版权。这个版权会打包到一起卖,还是单独一个个卖,取决于版权方。

“整个微鲸科技可以承接两方面的版权,一个是OTT的版权,另一个是VR版权。目前VR版权还不是非常惯例化的东西,只有VR团队计划去做VR内容了,我们去和版权方谈,才会有VR版权产生,否则都没有这个事情。”

至于版权的具体投入,他们会根据内容评估其版权价值,判断他们自身要承担的制作成本,也会跟合作方进行一些资源置换,如相互推广等等。

此外,平台上内容的点击量也是一个切实的问题,因为这关乎最终的变现。仝晓亮坦承,“目前的用户数不多,和传统视频形式不能比。”究其原因,除了微鲸VR内容平台刚刚推出不到半年,整个VR产业链的用户总量还很少,内容上,“真正愿意让VR介入的,还是比较少”。同时,就VR而言,

“在没有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有的愿意去尝试,但还要做一些现场的东西,可能就不愿意了去做了”。

对现阶段内容付费的可能性,仝晓亮表示,他们希望聚集更多的中高级用户,这样也为付费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不会简单地为了照顾更多人看,把内容分辨率降低,如果降到什么都看不清的状态,“那样的话,就没有什么收费的意义。”之后,他认为收费

“一是基于内容,一定要找到用户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而且能够在现有的技术上比较好的展现出来;二是用户有足够的条件去感受这样有质量的结合,我们才会考虑做一些会员制度的尝试”。

最后实行起来还要取决于整个产品的磨合,如软件功能层面、互动性,以及会员体系等各方面都要考虑。

必须承认,无论是VR游戏,还是VR视频,所有闯入者都要面临这一问题。宿斌称,他们也在和一些toB的项目谈商业合作。明年,可能会跟政府机构合作,做一些关于历史,或教育的纪录片。不过,他说不只为了赚钱,当一家制作公司,他们想要做真正核心的内容,即便“传统视频对标不了BBC、Discovery,但VR视频,说不定还要跟我们合作”。

微鲸VR团队希望拍出好东西,当然,也想凭借好作品实现盈利。用宿斌的话来说,“好内容既让别人鼓掌,又能卖钱”,这是他们的目标。或许,这也是所有VR内容创业者的初心。

相关文章:

微鲸VR:通往内容帝国之路(上)

微鲸发布高通方案VR一体机,但更多是对内容生态的补充

微鲸发布VR战略,又是一个乐视VR?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微鲸VR:通往内容帝国之路(下)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