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AI+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对话翼展科技:传统医疗影像系统商做AI的“不另类”打法

作者:张利
2017/07/28 20:26

对话翼展科技:传统医疗影像系统商做AI的“不另类”打法

做过影像软件,搭建了远程诊断平台,成立了医生集团,落地了线下第三方影像中心,如今,翼展科技做起了智能影像诊断。

几乎所有医疗圈的热点都赶上了,该如何统筹这样一个大局?

翼展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雷锋网“这些事情不是互相排斥的,线下第三方影像是重要的布局和数据入口,也是重要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我们的影像生态会让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生态是翼展下一个重要布局。”

以医疗影像信息系统起家的翼展科技,选择这样大而全的打法并不另类。

大而全的影像生态:AI提供动力

在我国,医疗影像系统公司共有209家,普遍规模小、地域分散、竞争激励、市场集中度低。与激烈角逐相对的,是市场尚未饱和的美好蓝图,火石创造创始人兼CEO杨红飞曾表示,“从医院投入和市场规模来看,医疗机构在信息化上的投资占比只有0.5%~0.8%,大医院最高不超过2%,但发达国家是3%~5%水平。未来影像信息服务会向云端化、专科化和智能化发展。”

在医疗产业链中,距离患者越近,产业链价值越高,为此,医疗设备厂商、PACS厂商和设备经销商纷纷切入影像诊疗环节;同时,越接近患者,越需要借助医生的资源,有影像设备商运作医生联盟,为自己未来直接面向患者服务提供支持,也有厂商为医疗机构做学科建设,在卖设备的基础上做增值服务。随着政策的春风吹来,打造第三方影像中心、远程诊断等就成了大多数医疗影像系统公司的选择,借此机会涉足诊疗环节,向上游延伸,基于原有业务围绕影像服务构建起各自的生态,万里云、翼展、联影、联众等均在此列。

翼展科技成立于2009年,成立之初,主要业务是为国外引进的医疗设备添加医生工作站;之后提供PACS和院内信息化系统等服务;2013年,发布“翼展云影”云诊断平台;2015年,成立翼展科技中国影像医生集团,部署医生力量;2016年,布局人工智能;2017年,开始区域影像运营管理并建立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

所有这一切的核心在于:提供智慧影像全方位服务。毕竟,医院需要的是影像整体解决方案,这已成行业共识。着眼到翼展科技,具体来说,就是以打造基于智慧影像全方位服务生态为核心,提供影像科室共建、影像设备租赁、医学影像信息化建设、影像医生集团诊断咨询、实时远程精准诊断、数字胶片、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人工智能影像诊断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与此同时,翼展更多将自己定位成一家“医疗机构”,而不是IT企业。

“我们通过提供生态服务来盈利,比如可以通过跟医院合作盈利、与患者合作辅能盈利、跟其他设备厂商合作盈利,我们一直是盈利的。”翼展负责人告诉雷锋网,翼展将把AI系统嵌入到现有的体系中,因为翼展是一个连续八年盈利的企业,我们采用这种综合的模式,能继续保持盈利能力,增加服务品质,而其他人没有这个能力。

与智能诊断相关的

「线下第三方影像中心是非常重要的布局和数据入口,同时也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

雷锋网:翼展科技要做的事情很多,每一件都耗资巨大,同时做这些事情会不会很吃力?

翼展:不会的。第一,翼展本身挣钱;第二,这些事情不是互相独立的,对于我们来讲,线下第三方影像中心是非常重要的布局和数据入口,同时也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智能诊断产品仅能应用在天坛医院、北医三院等大医院,打磨产品,提升性能的话,速度非常慢。而借助翼展的产品,比如影像诊断平台,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案例,智能产品的应用场景和使用频率会大大增加,这个行业会快速发展,所以影像生态会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

雷锋网:所以,智能影像是翼展科技主动进行的下一步布局?

翼展:是的。而且现在这一步也得到了投资机构的广泛的认可。我们下一步融资的消息还没对外发布,但基本上OK了,相信不久会有一个重磅消息出来。

雷锋网:目前的智能产品开发到哪一步了?

翼展:人工智能寻找BP神经、肺结节等领域,还有一些其他方面。

国内企业大都专一单一的病种中去了,我们也在反思,对于我们来讲这是否一个最正确的道路?这个话题炒得很热,很多人说他们研究出了什么,但我们认为事实远远不止这么简单,我们想做得更多。我们打造的智慧影像的平台,同时也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平台,适合做人工智能研发的病种据统计有5000种左右,单一的研发不是翼展的主要精力投入,我们会根据已经形成的影像生态,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的平台,做行业的应用商店。

而且现在人工智能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家谁也没把人工智能的盈利模式想清楚,我们只知道AI是一种未来趋势,大家都在往前走。所以翼展为什么说有优势,我们有多年打造的智慧影像诊断平台,现在也做线下第三方诊断中心,我们最强大的是有完整的影像产业生态闭环,我们可以把人工智能应用到里面。

与上游医疗设备商的合作

「医疗是个太大的领域,一家公司不可能做全,一定要开放。」

雷锋网:翼展之前最开始是医疗器械代理销售,然后后来打造了自己的软件,然后这些软件也是运行在GE、万东等厂商医疗器械上吗?

翼展:最早做的医疗器械是我们和GE共同研发的,我们负责软件,他们负责硬件,所以我们的核心能力在于软件,只不过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取得了医疗设备的代理渠道许可,所以我们搭建的解决方案中有设备的部分。比如一家二甲医院,缺设备我们提供设备;缺软件我们提供软件,我们提供的是综合的解决方案服务,并不是单独卖设备、软件或是诊断服务。如今,翼展已由原来的IT企业变成了一家医疗机构。

问:但据我所知,GE也开发了自己的智能影像产品,翼展与他们如何合作的?

翼展:医疗影像的方向、种类太多了,比如肺部可能有几种病,需要许多不同的公司来做,所以一家公司要想把人体做完是完全不可能的,IBM现在也只是对肿瘤的病例解决方案有了一点点想法而已。

这是一个太大的东西,细分病种太多了,我们需要研究非常久,才可能把人工智能应用其中,所以一家公司把所有东西全做了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我认为一定要开放,大家一起去做这一项事业。

与商业模式相关

「参考行业现状、商业规则,我们认为渠道为王。」

雷锋网:翼展对于自身智能产品的盈利模式如何考虑的?

翼展:如今,我们没看到有任何人工智能的好的商业模式,但翼展不需要考虑这一步,我们可以把AI系统嵌入到现有的体系中,因为翼展是一个连续八年盈利的企业,我们采用这种综合的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给其他做人工智能的同行提供这样的一个条件,他们可以嵌入到我们的人工智能诊断系统中,变成我们的一部分;或我们也能共同研发,然后产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这都是可以的。

宜宝科技的智能产品通过CFDA认证,是中国第一家,我们现在就进行了合作,他们用翼展的生态对妇女进行检查,然后数据再回到翼展,我们再来共同完善。

人工智能不是说研发出来就立即能投入使用的,跟其他的任何软件都不一样,它要做临床试验,也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以不断提升其诊断力。初识打造成的人工智能产品的诊断正确率可能只有30%-40%,而通过不断学习,同时产生更多、更有价值的数据,其诊断正确率才能不断提升。

雷锋网:如果AI公司和翼展合作的话,模式是怎样的?

翼展:合作也是刚刚开启,参考行业现状、商业规则,我认为可以参考传统模式:渠道为王。我们之所以布局整个线下和线上渠道,这也是一大原因。至于合作的方案,我们相信除了经济利益的分配外,他们能够快速地提升和完善产品,这本身也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一个条件。

行业经验相关

「虽然这是一个大家都说好的事情,但也要像打仗一样,一个个山头去攻克,这个过程我认为是比较痛苦的。」

雷锋网:您说,翼展对于医疗影像医疗行业的领域很深,能否举例说明下,这个深体现在哪些方面?

翼展:首先我们很懂设备,我们跟GE合资研发设备;第二,翼展是中国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影像连通性国家标准的制订单位之一,所以我们很懂影像传输网络;软件更不用说,之前软件一直是我们的核心业务,老本行;诊断方面,三年前,我们做了中国目前最大的影像集团,现在我们平台上有12万注册医生会员;在智慧诊断方面,我们落地了自己的第三方影像中心。所以,医疗影像相关的事情,翼展已经全部掌握了核心,我所谓的翼展对于行业造诣很深就在于此。相比之下,市面上任何一家跟影像相关的科技公司,都是从外行转过来的;还有从影像设备转型过来的,其公司基因还是贸易商;很多互联网公司,可能有很强的人工智能技术,但不是医疗行业的,所以基因又不对。

从成立起,翼展就是一个医疗+高科技公司,我们的基因很对,又有先发优势。

雷锋网:我之前采访过一个影像科的主任,他认为智能影像产品运行在医院的PACS或RIS系统中才有可能全面铺开,而前提是基于医院的环境进行开发,翼展科技作为医疗影像系统厂商,这方面有没有什么优势?

翼展:我并不否认他的想法,其实我们也在做这样的事情,与医院合作开发产品,但我要讲一个道理,医院影像主任或信息科主任可以类比称原来银行的信息科主任或相关负责人,他们没有看到几年后的变化。这几天,腾讯又和中行合作了,现在我们都已经不去银行了。在原来这样的事情是不可想象的,四大行可谓是我国的嫡长子,不可能放开金融与其他公司合作。

科技发展会快速推动行业变革,如果我们都用传统思维思考未来事情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局限,经验主义。既然我们是创新企业,要有能力站在未来看现在: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东西、什么模式、什么样的服务理念、如何实现病人就医场景,而不是基于现有的东西,我觉得年轻人要有这种魄力和创造性。

当然,我尊重他的想法,我们也在做这样的事情,我只是提出这样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借鉴金融业的情况?当下,四大行转型迫切,未来大三甲医院是不是也会这样?

雷锋网:翼展做医疗也有八年了,这八年以来,您觉得最痛的体会是什么?

翼展:创新!虽然你跟许多人讲,他都会说这是一个很棒的模式,非常伟大的事业。但具体到实践,因为打交道的还是一些传统医疗机构,很多人思维不够先进,接触新事物能力不够快,我们落地的过程中,虽然这是一个大家都说好的事情,但也要像打仗一样,一个个山头去攻克,这个过程我认为是比较痛苦的。

有句话讲,这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几年也有发展,买菜的都知道用二维码收钱了。大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不断增加,所以对于中国创新企业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成长环境,虽然存在前面的问题,我还是非常看好将来。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对话翼展科技:传统医疗影像系统商做AI的“不另类”打法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