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奥比中光针对海外市场动作频频:公司接连在CES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MODEX北美国际物流展、英伟达GTC 2024等展会亮相,并官宣了全球团队新的人事任命,剑指最新出海战略。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了解到,奥比中光已新设全球业务部、全球营销管理中心。前英特尔RealSense销售负责人Michael McSweeney已加入奥比中光全球业务部,出任销售副总裁;一同加入的还有前英特尔RealSense核心团队成员、机器人及计算平台专家Brad Suessmith与Karthick Kandasamy,分别出任奥比中光机器人业务总监、奥比中光EMEA销售与运营总监。此前,微软Azure Kinect DK业务及生态负责人Amit Banerjee已加入奥比中光全球营销管理中心,担任平台与合作业务负责人。
左起:Michael McSweeney, Brad Suessmith, Karthick Kandasamy, Amit Banerjee
一直以来,微软Azure Kinect DK和英特尔RealSense系列,都是全球3D相机领域的两个标杆。
此次,两家巨头行业老兵的加盟,将有助于奥比中光产品快速接入微软开发者市场,并与英特尔“同场竞技”。
从微软的“追赶者”到“合作者”到“承继者”,到能与国际一流产品掰手腕的“比拼者”,奥比中光的成长史,印着中国3D视觉产业成长壮大的足迹。
如今,奥比中光也有了全新面貌:定位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踏上大制造征程。
在完成自身业务进化的同时,通过产品出海,走向更大市场,助推中国3D视觉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体系中的跃升,已经成为奥比中光开启2.0阶段的必由之路。
奥比中光的生长路径中,微软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2010年,微软与以色列PrimeSense合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消费级3D传感器Kinect,震惊了企业界和学术界。众人发现,原来1000元左右就能得到一个3D相机。
一时,3D视觉感知技术大规模商用的曙光乍现,产业界闻风而动。黄源浩在看到中国3D视觉产业的机会后,于2013年结束十年海外游学,回到深圳创办了奥比中光。
这一时期的奥比中光,以微软“追赶者”的姿态,在自己的产业化道路上快速奔跑。
图注:2014年奥比中光设立美国团队,产品首次亮相CES
不同于微软将3D视觉技术应用于游戏Xbox,奥比中光最早从工业切入3D视觉,并在十年间逐步开拓了机器人、3D扫描、生物识别、刷脸支付、消费电子等行业。
2021年,奥比中光设计出了一款型号为Femto 的iToF相机,相比微软的Kinect相机更加小巧,成本更低,适用性更广。
据奥比中光CEO助理王献冠向雷峰网介绍,正是这款产品打开了奥比中光与微软合作的大门。
“微软看到Femto,以及手机、刷脸支付、机器人等领域的落地案例,很认可奥比中光的实力。”
2021年,奥比中光与微软达成合作,共同研发一系列基于微软Azure云计算平台的前沿ToF摄像头新品。
2023年初,奥比中光与微软、英伟达等联合研发制造的3D iToF相机Femto Mega正式量产。
这款相机集三家之所长:不仅有微软第一代深度相机Azure Kinect的全部性能,并且增加了英伟达Jetson Nano深度算力平台,还有奥比中光提供的嵌入式深度计算技术及系统设计和量产能力。
王献冠回忆,“这是一次少有的跨多团队、跨国的合作,复杂度比较高,微软和英伟达在生产、供应链、审厂、质量、回复及时性等方面也有比较严苛的要求,压力比较大。”
第一次正式合作的结果获得了微软、英伟达等几方的高度认可。奥比中光也顺利完成了从微软“追赶者”,到“合作者”的身份转换。
继Femto Mega之后,奥比中光又与微软英伟达开展了更为密切的合作,面向国内外开发者,推出了Femto Bolt和Femto Mega I两款合作产品。
到2023年8月,随着微软官方宣布Azure Kinect DK深度相机系列产品停产,微软也正式授权奥比中光承接该部分业务。奥比中光的Femto Bolt相机,也成为了Azure Kinect DK的直接“平替”,性能相近基础上,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稳定性,同时外形更加紧凑,易于安装。
微软Azure Kinect DK(左)与奥比中光Femto Bolt(右)对比图
一家位于美国纽约的技术工作室Scatter,在用奥比中光深度相机Femto Bolt替代微软Azure Kinect DK深度相机后评价称:“奥比中光Femto Bolt是市场上质量最高的深度摄像头。在色彩、校准和时钟同步精度方面的诸多细节改进,使Depthkit的拍摄质量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从《中国制造2025》、《强基工程》,到这两年如火如荼展开的《专精特新》及最新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国家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零部件自主化。
国产零部件加速崛起,视觉厂商们纷纷寻求创新突破。
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空间固然大,但观察近几年A股上市的核心零部件公司,不难发现都面临共同的问题:品类相对垂直细分,天花板不高,收入体量偏小,很多品类市场规模在几亿元到几十亿元之间。
国产替代加速的当下,单纯的国产替代并非长久之计,只有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强项,才能真正放大优势,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3D视觉领域,微软Azure Kinect DK和英特尔RealSense,是公认全球领先的3D视觉产品,其性能优异、稳定可靠、对开发者友好的特点,广受行业认可和青睐。
奥比中光与微软和英特尔的合作,以及对相关人才的引进,不仅从产品上填补了高端市场的空白,提升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定位,也丰富了全球销售渠道和开发商客户资源。
对微软来说,在云计算成为现代企业核心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成为最热门技术领域之一的今天,其业务重心已日渐从Windows转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以此保持自己在技术市场的领先地位。
图注:微软在2023年8月将Azure Kinect DK产品线授权给奥比中光
相互借力,各自最大化能力强项,无疑是最经济的打法。
正如微软所言:“深度传感技术在过去10年经历了一系列演变。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仍然可供生态系统使用。当需要基于Microsoft开发的iToF深度传感为用户提供更新迭代的深度相机时,与生态系统中的领导者合作,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显然是最佳选择。”
谈及2022年以“3D视觉第一股”上市的奥比中光,外界大致有两个印象:一是困惑于其体感游戏、手机3D结构光、刷脸支付、刷脸门锁等一系列的业务变化;二是感叹于它的运气,抓住了消费级3D视觉的风口,顺利冲过上市关卡。
除了有目共睹以“变”为特征的A面,奥比中光以“不变”及“变中的进”为特征的B面,似乎较少被提及和分析。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指面对事物变化,适时求变才能长盛不衰,这个规律同样适用商业世界。
过去几年,3D视觉行业是少数不仅没哑火,反而高速成长的赛道。但终端业务场景需求分散,难有大规模出货,市场竞争格局激烈,同样是这条赛道的现状。
这是因为,3D视觉行业发展周期较短,前期研发投入大,进入门槛高,大多提供算法、方案和应用的公司体量不大,很难触达最终业务场景,行业生态尚未形成。
此外,客户对3D视觉接受度不高,测试导入、产能爬坡、批量交付都需要时间,3D相机在成本、性能方面还需要时间沉淀。
换言之,3D视觉技术的价值已得到确认,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推动竞争者们快速响应。在此过程中,多数创业公司在挣扎后无声消亡,规模大的公司则更有风险承受能力。
在王献冠看来,奥比中光的另一个明显特点是,一直保持活力,并能在不断变化中持续成长。
“公司两位创始人黄源浩博士和肖振中博士至今还在业务一线,对技术、产品与市场需求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敏感度。”
多年来,奥比中光有两大不变:对3D视觉是未来大趋势的坚信不变;提供3D相机底层能力并长期大量投入的核心战略不变。
在不变的基础上,面对各行各业实际需求,奥比中光会在找准关键场景后重点投入,包括当下能给公司带来直接营收的业务,以及能成为未来战略方向的业务。
奥比中光于变化中的“进”,一方面体现在产品上的“进”,典型例子如前述所说与微软、英伟达的合作与产品上的超越;另一方面表现为战略上的“进”,从3D相机底层能力出发,走向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
如果说,得到微软认可,承继Azure Kinect产品线,是奥比中光过往十年发展成果的一个证明,那么,建设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则是奥比中光在战略层面一次新的谋篇布局。
机器人具有赋能千行百业的特质,从人工智能、具身智能、ChatGPT等新技术发展来看,高速成长的机器人行业很可能是下一个关键增长点。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销售市场和生产国,目前自主品牌率不到40%,可以预见,在这个高度碎片化的市场中,中短期内将有成千上万家机器人厂商做各个细分领域的机器人产品。
视觉智能作为机器人的关键部件,市场潜力巨大,是一个能成为未来战略方向的业务。
基于这一趋势,奥比中光搭建了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将自己变身“公共后厨”,整各上下游,加速生态的循环。
目前,奠定奥比中光能力平台的是,相机及雷达硬件、AI视觉感知及多模态算法、视觉感知芯片三大研发中心,以及视觉传感器及整机制造基地。
奥比中光企业定位
技术端,奥比中光全面布局3D视觉感知技术,是全球少数涵盖了结构光、iToF、dToF、双目、Lidar、工业三维测量六大技术路线的公司。并且,通过加强底层硬件、芯片、算法的研发,优化视觉整体方案,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感器硬件市场小的局限。
在此基础上,奥比中光一端连接第三方算法公司、解决方案公司,将他们的产品能力引流到奥比中光平台上,共同做出一桌好菜,服务好机器人、3D扫描、生物识别等客户;另一端连接机器人厂商、AIoT厂商,提供种类丰富且成熟的3D相机和视觉方案,以及整机制造和OEM、ODM等业务,帮助降低研发投入门槛,加快产品落地。
作为一家主要面向B端场景的硬科技企业,奥比中光已沉淀出了一套‘小批量多机种’的设计制造经验,这与机器人市场高成长、高碎片化的特性是相互吻合的。
目前,机器人板块需求较为分散,短期内的机会点主要在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ROS教育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几个细分领域。
奥比中光从2016年开始,就为机器人企业批量提供3D视觉传感器。根据国内机器人领域第三方报告,奥比中光在国内的服务机器人3D传感器市占率已在 71% 以上。
通常情况下,企业选择专注某一行业,提供优质有限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取得成功。成功后,依托技术和产品,寻找下一个发展点,以此加深壁垒,建立更大的商业帝国。
自奥比中光2013年成立以来,3D视觉领域涌现出各式各样的企业,行业历经数次洗牌,战火燃遍消费、商用、工业、自动驾驶等领域,数载沉浮间,真正冲过上市关卡的企业并不多。
到了2022年,不少厂商认为,消费级3D市场热情已难以再现。
因此,尽管消费级产品仍然在3D视觉市场占据最大的出货量,行业参与者们也纷纷寻找起第二增长曲线,为溢出的能力寻找新的对接口。
在智能化程度日益深入的机器人产业中,视觉智能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是机器人“看懂世界”的关键。
奥比中光和机器人行业,其实是相知多年的老友,早在2016年便开始为机器人企业提供3D视觉产品。如今奥比中光将业务重点转向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同时大推全球市场拓展,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奥比中光在完成自我进化的同时,也提升着中国3D视觉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这种“国际大厂+创新企业”的合作模式,不失为一条可借鉴、温和的国产替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