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医疗科技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在精准医疗的风口,医院、医保、互联网医疗如何顺势而为?

作者:张利
2017/01/06 21:19

昨天,雷锋网曾报道碳云智能在喊着数字化生命的理想,发布第一款数字化生命平台后,举办了几场论坛,其中一场数字化生命医疗健康产业论坛,讨论精准医疗和个体化健康管理离我们有多远。

这次论坛三方鼎力,分别是医生代表:微博大V崔玉涛,广州妇儿中心院长夏慧敏;保险商:友邦保险集团主席&CEO Mark Tucker,中国人寿保险深圳分公司总经理黄志伟;互联网医疗界的华康移动医疗CEO 刘波,杏仁医生创始人徐琳,微糖创始人冯燕飞。

在精准医疗的风口,医院、医保、互联网医疗如何顺势而为?

吴淳讲道,精准医疗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和科学问题,更多是一个社会问题、行业问题、经济问题。所以,如何做到医疗个体化精准管理,我们不得不提到三剑客——医保、医院、互联网。三方将就此展开讨论。

她说道,不论是西方和中国的医学情况,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如何从群体医学变成个体化医学,这些数据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难以理解和应用的?哪些数据可以真正对医疗结果产生作用?如何应对医院和患者的信息不对称?

一、医疗方

夏慧敏:我们真正做到了数据的互通和互联

夏慧敏所在的广州妇儿中心院长,“建立起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妇女儿童队列”,“在数字化应用体系中心也是走在全国前列”。

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做了这三方面工作:

所以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是真正做到了数据互通和互联。我们过去两年做的事只是刚刚开始,在未来我们希望做这几件事。

我希望在未来两年内,对于每一个病种,我们的人工智能的辅助系统都能够帮助家长、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医院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精准医疗可能带来的巨大益处,积极地推动医疗变革。

但是说起当下的精准医疗现状,这位院长同时表示:

很多数据,不仅仅是患者对这些数据不理解,而且医生也不一定理解。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做组学的时候,我们也对很多数据不理解,而且不同科室的专家之间,对彼此的数据也不理解。所以应对方式是构建一个更大的平台,很多人在一起做这个工作。

崔玉涛:你们在这儿风风火火的做,医生压根不知道

其实对我来说,有两个问题所在。

基因研究,组学研究,反映的是人群规律。在公众教育中,我们需要传递正是这些具有群体代表性的、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当作为一名医生去治病的时候,我们看的是个体情况。

医生不可能以一种趋势诱导家长或者强迫家长,而是要必须找到孩子的问题。作为医生来说,我希望通过基因检测或者其他方式中找到孩子个体的问题所在。如果我们按照规律告诉他,大部分能解决,小部分解决不了,而即使能解决,也不到100%。

所以我们现在推动精准医疗、基因检测等,是希望找到孩子的问题所在,给他一个精准的指导。

所以这是我们作为两个不同角色,在不同身份时的思想,不是说哪个对和错,只是面临不同人群和个体的时候,你需要转换思想,甭管全体还是个人,医生都需要满足。

在精准医疗的风口,医院、医保、互联网医疗如何顺势而为?

对于精准医疗,99%的医生不是不接受,而是根本不知道怎么用?

你们在这儿风风火火的做,医生们不知道,反而要家长们去推动医院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现在以血常规作为主要检测方法时,你拿着一个基因检测结果,问医生这是什么问题,医生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

精准医疗不属于传统医学教育的范畴,所以要想推广这个技术,首先要医院知道这是什么,而不是家长们找到医生问你告诉我怎么办?

而且我们自己的医疗当中,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谁来保证我们医疗评估的质量?不是基因公司的检测技术,而是我们传统对待医疗评估的方式,因为我本身是北京医疗司法鉴定人,我了解这个情况,医生们需要知道我们判定的依据是什么?

医生们治疗诊断的依据,不是现在的先进的一些技术,而是整个医疗界公认的指南、传统的书籍等。

我去年在一个活动上提出精准医学的概念,100%的医生都很感兴趣。所以我认为我们目前交流的、普及的东西,医生可能会认可。

推动精准医疗,首先要和与医学会系统合作,医学会不认可,医生不会认可。

二、医保:不仅是事后理赔,而是主动管理

Mark说道,友邦保险有很大的客户群,也就积累了很多用户数据。当前的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等,与人的行为方式有关。我们可以获得客户准确的、动态的数据,引导他们以健康的方式生活。

黄志伟提到,未来的医保,不应该仅仅是赔付,而应该是健康管理。未来的发展和老百姓的需求是真正需要扩展的领域,医保需要在产品和服务上转型,从原来的风险赔付到全面管控大健康、大医疗。我们更需要过程的管控,将健康管理和健康变为为主要,赔付变成次要。

在精准医疗的风口,医院、医保、互联网医疗如何顺势而为?

移动医疗或是互联网,在健康领域的尝试已经很多了。但是我们总在医院的外围,没有进入内部,我们应该结合医院的体系,如果不进去的话这种隔阂和不对称永远存在,最后谁打通呢?国家也想做,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可能就是保险公司。

三、当移动医疗遇上精准医疗

微糖:第一次提出数字医疗

精准医疗离我们有多远?我从微糖自身讲几个例子,也回答你的数据收集的问题。

精准医疗离我们很近,有一类用户每天面对个体化医疗的问题,糖尿病病人每天要面对早起多少胰岛素,中午多少等非常量化的问题,微糖把最新的设备结合到平台,胰岛素输入的数据直接上传到平台,在个体数据的基础上给用户非常精确的指导。

另一外精准医疗的例子发生在我们诊所里,微糖诊所给每个病人提供一份四十页的报告,包括所有的血检/尿检数据等。我们想通过算法,给我们身体天气预告,预告患某一种疾病的风险有多大。之后,可以为保险合作伙伴提供定价的基础。2月份,大家会看到我们与平安保险的合作消息。

大家知道并发症的发生是需要长时间才能观察到。这些风险预告,是基于过去20年的数据积累。

在精准医疗的风口,医院、医保、互联网医疗如何顺势而为?

杏仁医生:大多数人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我们在初创的时候用血和泪印证了一个现实,让一个患者每天主动去做个人健康管理很天真的。这件事走不通的,是反人性的。人性是:问一个问题期望立刻有答案,做一个动作后立刻有效果,大多数人没有持续上传数据的恒心,况且持续十年积累数据,还可能没有结果。用一句话形容大部分的人性:“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我们在引入了医生的角色后,事情有了神转折。平台上,每个月医患消息有五百万次,三百万是文字,两百万是通话。患者对于医生的建议是言听计从的、所以,我们的经验是,患者主动去进行健康管理不现实,但引入一个医生的角色后,健康管理、数据积累还是有希望的。

华康:进一步商业化还在探索中

华康在数字医疗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和研究。围绕用户的使用场景,政府平台积累了很多数据,进一步商业化还在探索中,目前我们打算先把量上积累起来。我们主要做了2件事:

无可置疑的是,精准医疗目前是风口。暂不论这是真正的大势,还是泡沫,但目前,医院、医保和前一批的互联网医疗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雷锋网雷锋网

相关文章:

用人工智能改变医疗,必须经过这三个阶段 | 深度

关于医疗大脑、知识图谱与智能诊断,这是最全的解读 | 雷锋网公开课

让医疗“为价值付费”,Watson和克利夫兰是最让人期待的组合

“反应慢”的日本科技大佬相中了医药圈,将用AI助力肿瘤疫苗的研发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在精准医疗的风口,医院、医保、互联网医疗如何顺势而为?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