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国内博士一念就是 4 到 6 年,在这段时间里,接触最频繁的博士导师毫无疑问是影响自己最多的人员之一,如果不幸遇到导师作风有问题,重则上演「陶崇园」式的自杀悲剧,轻则身心饱受摧残,成为人生抹不去的污点。因此,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并与之和平相处,事关重大。
为此,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从知乎上找到 3 篇与此相关的高质量回答,不但覆盖了学生与导师的视角,同时从不同角度对如何选导师、与导师的相处之道,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如何选导师
@YUE ZHOU
问答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58686/answer/69463684
在这里希望能给你一些建议,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好 BOSS。
1. 何时与我的导师进行第一次的沟通?
沟通是你和你的 BOSS 建立关系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重要的是,如果你们两个人沟通好了,对彼此能建立友好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有机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团队。在联系导师之前,你需要去了解你所研究领域里的 researchers 有哪些,哪些人会是你的 potential supervisors。了解彼此才能在互相沟通时更加顺畅。
2. 怎么才知道我和导师是 match 的呢?
在考虑导师的时候,你应该找到工作风格和个性与你的性格和工作习惯匹配的。也许,你听说某位导师很受欢迎,当你听到这些评价,可能你也想选这些导师。但要小心!仅仅因为这位导师受其他研究生的欢迎,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适合你。要找到适合你的导师,你需要靠你自己的本能,并选择一个你感觉最舒服。就像你选择听什么样的音乐,穿什么样的衣服,或者什么样的你想成为朋友的人,选择导师也需要你的直觉。
3.研究生导师的类型到底有哪些?
研究生导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在你选择某种类型的合作伙伴的同时,也是在选择你在学术追求方面的类型。
例如有 INVISIBLE: An INVISIBLE supervisor is the one who never has time to meet you and doesn't give you much input regarding your thesis. If you like working alone and don't need much guidance, this supervisor is perfect for you.
还有 6 种类型的导师分析,可以看这里:【Master&PhD 申请】如何选择适合你的导师?-搜狐教育
4. 好的导师应该具有哪些优点?
虽然不同人格类型适合不同的学生,但我们也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 BOSS,也许一个好的导师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可以参考一下。
平易近人,视你为一个研究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一个不成熟的学生。
一个好的导师有在学术界很多关系,可以使你在学业完成后更容易得到你的领域内的学术地位。
一个好的导师会不断挑战你的意见,让你学会如何辩护和发展你的智力。
优秀的导师会让你的名字出现在你参与过的工作中。
一个好的导师知道如何得到的资金和并有能力聘请你作为 research assistant。
一个好的导师可以给你明确的工作方向,以及有现实意义的期望。
一个好的导师有个性,让你展现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强迫你成为一个工作的及其。
一个好的导师知道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鼓励和激励。
一个好的导师会与学生定期开会,鼓励他们工作。
一个很好的导师回给你足够的空间去探索。
5. 找导师应该找年轻、比较少经验还是有丰富经验的导师?
年轻和年长的导师的区别在于,年长的导师通常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更有经验,可以让你在工作中有更大的自由。年轻的导师还比较缺乏经验,他们会密切关注你在做些什么,以确保他们可以指导你。年轻的、缺乏经验的 BOSS 也将更多地参与你的研究项目,因为他们需要去寻找的 publications,如果他们想成为一名教授,而且他们会一直关注你的研究,作为以后发表的材料。因此,是否要选择有经验的导师是你对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工作习惯的选择。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有更高的主动权,一个有经验的导师可能会更适合你。然而,没有经验的上司可能会推动你做更多的工作,对你的研究做更多的指导和评价,以确保你做的更好。如果这是你喜欢的,那年轻的导师可能是你正确的选择。
6. 我的导师会掌握我所研究领域的 unconditional knowledge 吗?
作为 master 的学生,你的研究项目通常不会很全面和深入,你的上司很可能非常熟悉你的话题,因此,你应该向他们请教你研究方面的任何问题。但是,作为一个 PhD,你的研究项目将带你进入未知的,很可能在这个话题上你比你的 BOSS 会知道更多。这意味着,你的上司不会总是给你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和建议。你需要接触其他学者或其他场合去获取信息,如果在研究中遇到障碍。你不应该指望你的导师是「Genie in the Bottle」,能随时拯救你。作为一个博士生,你应该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学会如何从棘手的困难中解救自己。
7. 我应该多久和我的导师见面?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一些学生喜欢与导师频繁地沟通,而其他学生并不需要太多的指导。但你们需要定期地见面和沟通,至少一两个月要见一次。许多导师每周会安排与学生见面,而有些导师更倾向于一两个月见一次。因此,如果你喜欢定期与导师有沟通,那么在你选择导师的时候就要选择正确的类型了。
8. 我的导师可以为我做什么?
首先,你的导师会帮助你做出更高质量的研究。这意味着,他们应该引导你的 research questions,并对 methodology 给出建议,并指导你在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你的论文给出针对性,批判性的反馈。但是,你不能指望你的 BOSS 完成你的工作,如果在网络能查到的问题,你也不应该都来问导师。
此外,你的上司会帮助你学习如何撰写期刊论文和 proposal,并给予建议,并问你联系一些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用的 researchers,为你搭建关系。然而,在你毕业后,你不能指导导师能给你找工作或是为你写论文。这里有一个规则,只有当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你采取询问你的导师。
9. 如果与导师之间产生问题该怎么办?
在研究生学习,有可能你和你的导师产生一些摩擦。毕竟,人与人之间很自然会有一些小的分歧。尤其是当你在同一个团队里工作。但是,如果你们的关系是基于信任,你知道如何与对方沟通,这些分歧可能不会发展成更严重的冲突。但是,即使它似乎你和你的上司没有任何具体的分歧,你也有可能会这个关系有其他不够满意的地方。例如,你可能会觉得你的上司不会给你足够的自由或经常不见面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立即采取行动,而不是继续不满意,直到你的学业结束。
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你的导师坦诚地交流,并告诉他们你的疑虑和关注。如果这样做没有帮助,你的导师还没有改进,你可以找所在的部门负责人或研究生导师,以上司的名义去劝说。但是,如果连这样做没有帮助?那么,你可以选择最激进的选择:换导师。
10. 我可以更换导师多少次?
即使许多研究生永远不会改变他们的导师,但也有学生在研究生课程的过程中更改了他们的 supervisor。许多大学不会限制你改变你的导师,如果你的课程和表现优秀。重要的是,你作为一个研究生,你需要找一个最适合你的导师。但同样重要的是,你需要找到一个更适合你的导师去取代你之前的导师。
如何避免「陶崇园」式悲剧
学生角度
@漆黑的师兄
问答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755193/answer/357598814
我国现行的是「导师制」(supervisor responsibility system)。而且。大多数国家,尤其是科研都是这种制度。
「导师制」,与「学分制」和「班建制」,组成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大约可以追溯到 14 世纪。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制度本身是好的,毕竟,所谓的博士,说到底并不是「博士」只是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导师们,研究了一辈子,也只是在某一方面的专家。作为硕士、博士,尤其是博士,需要在这一方面从导师那里学习一些东西。
「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在校期间指导教师为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除了指导研究生学习及业务工作外,还必须关注所指导的研究生的思想教育、个人成长,掌握所指导研究生的思想动态。「若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违反国家法律行为受到刑事拘留及以上处罚或者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受到行政记过及以上处分的,指导教师负有管理责任,指导教师将停招研究生一年并扣减指导该研究生的一年工作量。」
但无限责任的另一面是无限权力。学生倒的苦水更多:所谓「导师负责制」,就是你能不能毕业、什么时候毕业,都是导师说了算。而且,研究生三年学什么、做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完全看导师的研究计划里需要什么角色。课题组一个方向有人了,你喜欢也不行;另一个方向缺人了,你厌恶也不行。课题组有校企合作项目,要你去企业蹲点你就得去。读研像中奖,完全看你跟了个什么样的导师。导师比老板还老板,老板好歹还给你开正常工资,导师可以廉价甚至免费利用你的劳动力,为了一纸文凭你不得不就范。
「不得不」就是所谓的要「忍气吞声」。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的认知就是,「忍」。尤其是中国的学生。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是传统。然而,「忍」通常带来的是一种心理压抑和扭曲,如果长时间得不到释放,就会酿成严重的后果。这是从学生角度。
从导师角度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导师都是坏人。但,就怕遇到「坏人」。「坏」的导师会利用学生「忍」的特点,想方设法的去打击、去折磨。
制度本身,问题不大。所说,要改的是相处模式。
但我以为,除了相处模式,还要改变的是自身的性格。没有必要「委屈求全」,也没有必要完全地、没有底线地去忍耐。。
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将陶崇园与其导师的聊天记录截图出来,我看完这些记录就觉得,陶崇园真是太能忍了。至少,很多行为,我是绝对不会去做的。比如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
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则和底线」的,超过这个原则或底线的事情,做了,必然会激化矛盾,以至于导致不平等。
不平等就需要去抗争,去 fight!而不是忍让。
总之,一句话,导师的权利是挺大的。但并不意味着,你要向权势低头。也并不意味着,你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还要继续忍让。
总之,不要怂!
要正直,要勇敢,要坦荡,要不屈服!
导师角度
@(按作者要求,做匿名处理)
作为导师,表示你这个问题问得不好。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是,导师应该有的权力没有,学生应该有的权力也没有。
导师该有的权力,比如招生权,是没有的。
假设我今年拿了个 500 万的大项目,需要人手干活啊。对不起,硕士生博士生指标每年都是教育部规定死,然后一层层分下来的,招多少人导师说了不算。而且教育部还要搞个什么硕士生考试(博士生近年来放宽了,可以审核制录取,但博士生培养是不应该项目驱动而应该是学术驱动的--我个人坚持这么认为),你要的干活的苗子,本科辛苦带了好几年的,留不下来,来的都是考试专业户。
咱们按照导师有多少横向经费给多少硕士,多少纵向经费给多少博士,不设指标限制行不行?让导师招自己想要的人行不行?不是导师想要招的人,你凭什么觉得导师愿意培养他,还要求导师一定把他培养好啊?
导师还应该有的权力,比如学术把关权,没有。
我回国工作第一次见系主任(人非常好的老教授,我很敬重他),在电梯口随口问他一个问题,「请问您,咱们系每年硕士生淘汰率是多少?」。老先生大吃一惊,反问我「怎么会有淘汰率?」,接下来轮到我吃惊了,「怎么能没有淘汰率?」,我俩就这么大眼瞪小眼的一路电梯下去都没开口。谁都不知道怎么接话。后来逐渐了解了体制,我才明白,学生做得再差,也得让他毕业。学生不毕业,延期太久,影响的是你的招生资格。理想状态下学生被导师卡不毕业,可以向学术委员会申诉,可这导师被学生卡了招生资格,去哪里申诉呢?
所谓的导师能让学生不毕业,在当下的体制,肯定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有些导师喜欢拿出一副混不吝的样子拿毕业签字权威胁学生(信息不对称),但当另一些导师本着公心需要使用这个权力的时候,却发现为国为民坚守学术底线还要自己付出代价。何其心痛,何其心寒。
作为导师,我希望能拥有对学生学术水平投否决票的权力,同时也给学生充分的向学术委员会申诉的权力。我真心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法治社会,既不要导师靠吓唬学生才能实现实验室团队的有效管理,也不要学生通过学闹总能毕业。
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定的权力,我国的制度在纸面上是非常偏向学生的。学生权力的实质性缺失,是楼主提到的各种门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能为自己维权起诉导师,起诉学校吗?理论上可以,实际上也可行。但学生要是大面积维权,带来的局面肯定不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愿意看到的。
为啥导师「压榨」学生是默许的?说白了,如果研究生真的就是来接受教育服务的,哪个导师都不会带学生。你去看看欧美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的价格,再看看咱们的。给个一万块左右的学费就想有研究生导师水平的人带一年,还含住宿费,还只有一小部分到导师手里...... 现在政府和企业请我去咨询一天都是 6000-12000...... 咱就不说自己做的是现在热门的计算机科学,哪怕最生僻领域的教授出去讲座一次最起码也收 2000-4000 茶水费吧。到了硕导博导这个层次的知识和技能真的挺值钱的。一万块学费假设全部给导师,满打满算最多也就够指导 3 天的,拆成 6 个半天,每周一次,也就是一个半月而已。放热门专业也就够 1-2 次指导的费用。所以咱们中国的硕士标配 3 年,博士标配 5 年,还压迫学生选题和学习的自由,为啥?就是为了让学生给导师「干活」,做项目发文章,换取导师招收和培养学生的动力--要给你干活的人你总还是要教他点什么吧。这个道理就像皇帝的新衣,其实所有人都懂,只是说出来不好听。
欧美的研究生导师关系是很规范的。他们学生有选题的自由,有选导师换导师的自由。相处不开心了,换,觉得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另一个导师更能指导自己,换。导师也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你为我干活,我还给你付钱(RA),不干活只学习,veli ok,因为你付了每年几万美元的学费,其中一大部分是我的工资。这个模式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不现实。
学生权力缺失这个问题其实挺难解决的。咱们国家嘛,涨学费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涨学费的。那怎么让导师愿意教学生而不是出去面对社会呢?高校博导可不是中小学教师,知识技能只有中小学生需要,容易管。你楞把学生塞给他也没用,一边是 6000 半天,一边是 1000 多包年(我校目前的硕士培养导师分到的人头费--不是发放的,是计入工作量的),客观规律导致最后的自然平衡点还是两类:一类是学生不求导师,导师也不付出;另一类是学生被迫「自愿」服从于导师,干导师让他干的任何事情,以期有机会得到一些研究生水平的指导和锻炼。
我曾经设想过,在导师充分自主招生的情况下,干脆学生学费全免,导师出钱包学生食宿,给学生交学费,但是学生毕业后头 5 年的收入要返回一个百分比,补偿导师的付出。但这也有问题,导师就会极度倾向于收富二代官二代了。所以到底怎么保护学生权力,我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冠冕堂皇的咱们说,要号召教师多奉献。但任何一个职业要持续健康发展,都要建立在多方共赢的模式下。
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