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当下最热的两个概念,资本在追逐,创业者也开始蜂拥而入。这两个看似孤立的高技术门槛领域早已被捆绑在一起,人工智能避不开大数据,大数据也少不了人工智能。
在第二届万物互联创新大会上,《浪潮之巅》作者吴军博士和观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和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涂子沛分享了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看法。
目前,人工智能企业大多用深度学习类训练神经网络,这对数据有着极高的要求。曾有业内人士表示,没有准确的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再精确,也无法给出准确的信息。但它们是否存在谁先谁后的关系呢?
涂子沛认为,互联网时代之后是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其实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数据是智能的基础,大数据是智能的母体,也可以简单的这么说,没有数据就根本不会有智能,所有的智能都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换言之,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人工智能是大数据的延伸。
当然,大数据所代表的数据自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值,机器搜集的数据将会是图片、视频等信息,未来还会有百分之五十的数据来自传感器。
吴军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机器获取智能的方式和人不一样,它很大程度上靠数据。关键的是,机器获得智能在哲学层面和人还是有很大差别,人是强调逻辑推理,很严格导出知识。而机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步到位,因为有这个数据一步到位,通过相关性直接找出知识,它对我们的认知是挑战。”
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并非常人逻辑下的因果关系,即先有大数据,后有应用层面的人工智能。实际上,人工智能涉及的学科,如自然语言语义处理、信息提取、机器学习等学科也在逐渐应用于大数据领域。一言以蔽之,大数据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而人工智能也为大数据提供了变现的机会。
而且术业有专攻,在数据分析处理和人工智能应用往往并不是完全融合的状态。根据观数科技发布的信息显示,在大数据领域仅国内就诞生了数万家科技企业,这比人工智能企业高出了几个数量级。在这之中包括技术支撑,数据服务和行业应用三个方面。在行业应用里面,征信、金融已经逐步走向了成熟,而下一个爆发点将是农业和工业。
然而,人工智能显然是高度依赖大数据的,从技术角度而言,人工智能的成熟度远不如大数据,我们还只是处于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
那人工智能对人类有威胁吗?
很显然,人工智能能给任何领域,如汽车以及医疗等带来极大的便捷,但如果人工智能会撒谎又是什么样一种情况呢?虽然说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且看似是个无解的题,但谁也无法预测电影《机械姬》中的场景是否会在现实当中发生,至少在这一点上业内人士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涂子沛是大数据的信徒,他坚信,在大数据合理应用的情况下,机器不会和人一样撒谎,甚至比人类更可靠,等到人工智能撒谎的时候,这个世界将会被颠覆。
察言观色正是撒谎的基础,因为机器不会察言观色,它就不会撒谎。察言观色意味着你要去迎合,扭曲事实,机器不会。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未来人工智能世界还更靠谱一些。比人类管这个世界海更靠谱一些,因为机器不撒谎。
然而,作为算法领域的专家,吴军则认为机器撒谎是很容易的,“把视觉植入到机器里面就可以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例如,AlphaGo赢李世石很容易,让它故意输棋不容易,但如果在程序里面设两个BUG,让它输棋就容易了。”不过,吴军描述的这种情况下并非人工智能发起的主动“攻击”。
实际上,李开复也曾对人工智能威胁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曾表示:虽然这些机器确实很“聪明”,而且又高效、勤奋、低廉,但是他们并不“人性化”,只是冷冰冰的机器和工具。比如说,AlphaGo第一场就战胜了李世石,但是它不会感觉高兴,也不会理解我们对于它的讨论,甚至它说不上这局棋是怎么赢的。因为它的思考虽然周密,但是它不懂“赢了有什么感受?”,也不懂“为什么围棋好玩”,更不懂“人为什么要下棋?”,甚至连“你今天怎么赢的?”都说不上。今天的机器完全无法理解人的情感、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信任尊重、价值观等方面 。对于人文艺术、美和爱、幽默感,机器更是丝毫不懂。
也许,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也就是如吴军所言,仅仅只是个程序BUG而已,唯一的不确定性就是这个BUG是“人为”还是“无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