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人工智能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国外学术组织遵守美国法律,再遇「审稿门」,我们应该怎么办?

作者:skura
2019/06/10 14:17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按,5 月 29 日,网络上曝光的邮件显示,由于美国政府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注册于美国的知名学术组织——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向旗下刊物提出禁止来自华为的员工担任审稿人或编辑的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引发了学术圈的动荡。之后,多名华人学者宣布退出 IEEE 编委。5 月 30 日,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宣布暂时中止与 IEEE 旗下的通信学会的交流合作。6 月 3 日,IEEE 发布声明,表示经与美国商务部沟通,华为及其子公司的员工可以参加 IEEE 出版过程的同行评审和编辑工作,「审稿门」事件告一段落。

除了「审稿门」事件之外,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受美国法律约束,WiFi 联盟、蓝牙技术联盟 (Bluetooth SIG)、JEDEC 协会 (固态技术协会) 等国际标准组织限制华为参与。而 Apache 软件基金会(专门为支持开源软件项目而办的一个非盈利性组织)以及 GitHub(一个面向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的托管平台)由于美国法律的约束,面临着华为和其他中国公司或机构无法合规使用其开源项目的巨大风险。

虽然,「审稿门」事件暂时得到了圆满的结果,WiFi 联盟、蓝牙技术联盟、JEDEC 协会等三家机构也恢复了华为的会员资格,但由此暴露出来的巨大风险让中国科研界不得忽视。很多知名的国际学术共同体与学术平台都受到美国法律的约束。

学术组织是否有国界?从华为事件来看,IEEE 首先是一个美国国内组织,其在后期的态度转变,也是出于利益得失考虑,而不是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如果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6 月 5 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在京举办,论坛围绕「IEEE 们遵守美国法律,中国科研发展怎么办」展开了讨论。

如果国际学术组织排除与国内高校合作,我们如何应对?

面对这一问题,嘉宾们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包云岗老师表示,学术组织、开源社区等受到三种约束:出口管制、司法管辖权和开源许可证。IEEE 将论文审稿纳入 EAR 管制,将审稿视为一种对成员的服务,从法律上解释得通,但严重违背了学术惯例,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抵抗。我们需要参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才能发展自己的技术。国内的学术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是从购买 IEEE,ACM 数字图书馆的论文开始的,这些论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快的接触到全球的知识成果。

IEEE 是一个伪国际组织,而隶属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才是实质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对此,有专家提出,我们可以在联合国下设计一些国际组织,包括标准组织、学术组织、认证组织,这些组织遵守国际法,其司法管辖区不再隶属于某个特定的国家。

清律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熊定中表示,从法律的角度来看,IEEE 的反应是正常的,与此类似的是,在国内的外资企业也会向中国主管部门询问具体操作是否合理。IEEE 引起学术界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其先排除了华为审稿人资格,之后才向美国商务部咨询。

同时,熊定中认为,商业机构没有经过审核的发言是不能代表商业机构的观点的,但对于学术组织来说并没有严格的规范。如果一个学术机构没有权利和能力去推翻法律、法规,就要去遵守管辖其的法律。高校受到的限制是以学术交流为主的,因此,他认为在联合国注册学术组织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CCF YOCSEF 学术委员荣誉委员侯紫峰认为,此次事件的核心是学术组织的独立性。在「审稿门」事件中,国际学术组织和和国内学术组织的独立性都受到了考验。什么是学术独立?什么是学术组织的独立性?国外一些学术组织先封杀后解除,是否先背离了学术组织独立性,是否又体现了一定的独立性?从国内来看,CCF 是从学术组织应该有独立性出声,而另外十家站出来发声反对「审稿门」的国内学会,是否具有独立性?我们很多人并不清楚独立性是什么,所以,我们可以讨论 CCF 应该有怎样的学术独立性和学术组织独立性,建立明确的原则,这些原则需要清晰具体,甚至可以举例说明,泛泛而谈是没有价值的。

CCF 秘书长杜子德表示,如果高校做出的成果对国家有用,就不需要被 IEEE 认可。「如果我们不把脖子伸过去,他们就不能卡住我们」。

有嘉宾表示,IEEE 审稿门体现了其内部决策流程上的问题,而且,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它的服务应该是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作为学者评职称的依据。

从嘉宾们的发言可以看出,应对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术组织应该具有独立性,我国应该与自己的评判标准,而不是以 IEEE 们的认可为准。我们应该建立自己的学术共同体。

谁将卡住中国学术界的脖子,出版、标准还是开源?

目前,国内的学术评价依据大多是国外的组织或者机构。不论是毕业论文,亦或是职称评定,几乎都离不开国外组织、国外期刊、国外大学、国外企业、国外学者等的认可。

包云岗表示,在一些世界知名的国外大学,唯论文的情况比较少见,因为这些大学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不会单看论文的数量。我们应该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做出成果,论文是自然而然的产物。所以,冷静下来埋头苦干,苦练内功才是正道。他表示,科技世界的硬实力不是靠煽动民族情绪能解决的。

CCF 专职副秘书长唐卫清也表示,评价体系是卡住中国学术界因素之一。目前,国家对期刊出版的管制特别严格,这其实是我们自己卡住了自己。IEEE 做法是合法的,但突破了学术共同体的底线。我们应该建设自己的评价体系,发展自己的期刊。同时,我们需要反省自己,而不是单纯批判国外的学术组织。

杜子德表示赞同,他认为,评价体系如果跑偏、变异,大家的工作都会变形。以德国、日本为例,他们不要求学者的论文必须以英文发表在 IEEE 期刊上,但是他们的科技实力也很强。所以,评价体系是关键问题。在他看来,目前,国内还没有学术共同体,很多学术组织都只是政府的附庸。

杜子德还表示,CCF 的国际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是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好好发展自身,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做强自己的学术组织,需要做到学术组织不挂靠政府、独立发展会员,同时进行专职的秘书长公选。

可以看到,如果我们不建立自己的学术共同体或者成立更加中立的学术团体,在政策上改变评价标准,就很难改变被「卡脖子」现状。同时,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学习 IEEE,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努力做出更加先进的科研成果。

中国学术出版物的反思

如果我们国家的学术期刊有足够大的影响力,是否以后这种被「卡脖子」的情况就会改善?我们的学术评价标准很多都是国外期刊,因此,优质的内容投稿到国内学术出版物的比例会比较少,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为了避免国际学术组织的刁难,提高学术出版物的影响力和质量也是刻不容缓的。除了在制度上慢慢改善,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而不是唯论文论之外,坚持做好科研,多学习借鉴国外期刊的优秀成果转化为自己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

2013 年,中国科协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从国家层面支持中国期刊国际化发展。国家每年投入期刊建设中的金额高达几亿人民币。而中国科协也于 2017 年开始支持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截止目前已经支持 5020 个期刊发展。

国家的这些举措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两年来,中国学术期刊的的影响力逐年提升。以 SCI 收录情况为例,在 2017 年,中国大陆 2017 年有 18 种期刊被 SCI 数据库新收录,2018 年也有 15 种期刊新进入 SCI。而在此前,SCI 期刊中国每年新增最多的记录发生在 2010 年,为 11 种期刊。

当然,除了在收录数量上大幅增加之外,这些期刊的质量而也非常好。宁笔老师在科学网博客上的分析显示,目前新增加的期刊中,高校新刊明显多于科研机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也非常重视学术期刊的建设。

虽然国家已经意识到学术期刊建设的重要性,但目前我们期刊的影响力还是需要加强。经过所有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相信在未来,我们一定会有很多有影响力的期刊出现,再也不用担心被「卡脖子」。

在本次论坛上,杜子德也提及,德国和日本的科技也非常先进,但他们不要求学术论文必须用英文发表。而在中国,我们的论文或者成果要得到认可,必须发表在国外期刊上。而此前,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李宇明也在一次演讲中谈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成为了世界通用语。虽然伴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中文也加速了传播的步伐。但是,在国际科学技术的其他领域却同英语之外的其它语言一样,被严重边缘化。什么时候,我们才能骄傲地用中文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这必然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随着祖国科技的发展,国力的强大,制度的改善,在 CCF 等多家学术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必然可期。

雷锋网雷锋网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国外学术组织遵守美国法律,再遇「审稿门」,我们应该怎么办?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