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 2017,雷锋网学术频道 AI 科技评论秉承「连接学术前沿,洞见产业未来」,一直为读者们带来扎实、全面的人工智能学术领域相关报道。通过专访、外翻、约稿、线上直播等形式,借助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多种渠道平台,AI 科技评论在过去一年内也积累了一批忠实的读者群体。
学术类演讲无数,如何完整学习汲取精华内容?AI 科技评论为您诚意奉送最值得珍藏的年度大礼包,43 位学界顶级IP的演讲全文+PPT,图文并茂,干货满满。
2017 年,AI 科技评论参加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听录、翻译,结合拍摄 PPT 的方式,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如实地再现了学者们的精彩演讲;不论是论文现场解读,还是 keynote 主题演讲,这些来自全球高校的老师与学生们都以最为真挚、朴实的话语陈述着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阐发着他们在学术领域的积累与收获。
同样在 2017 年,AI 科技评论深度参与了国内众多学术会议及相关学术研讨会,不论是经典的理论分享,或是研究多年的心得汇总,高校老师们的一字一句,都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在场同学们的精神世界。而 AI 科技评论也根据老师们现场的演讲实录,通过听录和校对整理成文,力求帮助未能到现场参会的同学进一步领会学者们的前瞻思想。
当然,为了保证文章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在每篇演讲实录整理完成后,AI 科技评论都会尽力联系讲者们进行修改与确认,以从最大程度上还原老师们所表达的真实内容。
在这一年,AI 科技评论在现场聆听过无数的演讲分享和论文解读,每每回忆起来仍然兴奋不已。
从学术大拿 2017 年所做的精彩演讲中,AI 科技评论细致地整理了他们的所思所感。比如:
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AIDL 举办的「人工智能前沿讲习班」上,AI 科技评论相继整理了清华大学张长水教授《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优化》、清华大学朱军副教授《贝叶斯学习前沿进展》、北京大学王立威教授《机器学习理论:回顾与展望》、南京大学俞扬博士《强化学习前沿》等多个讲习班演讲全文,每篇文章均超万字。这些关于人工智能的相关基础知识一经推出,广受读者的好评与支持。在文章发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AI 科技评论依然能在后台收到读者们「求 PPT」或「原文传送门」的相关咨询。
又如,在各类产学研结合的大型会议上,高校学者们所做的深入浅出的演讲,也颇受读者们的欢迎:
在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雷锋网承办的第二届 CCF-GAIR 大会上,清华大学教授邓志东表示,「自动驾驶有可能是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而且最早落地的垂直领域。」他在演讲中也阐述,人工智能在 L4(SAE)级别自动驾驶产业落地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同样在 CCF-GAIR 大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挺教授带来了题为「人机对话技术的进展」的主题演讲,通过回顾这一技术的进步历程,刘挺教授也指出了人机对话最主要的技术挑战及可能的突破口所在。
在第 19 届「21 世纪的计算」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21CCC 2017)上,图灵奖获得者 John Hopcroft 回顾了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并分享了一些深度学习领域中比较有趣的研究问题。与此同时他也指出,在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时我们要想一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 AI 吗?还是仅仅需要大计算而已?
在 NIPS 2017 现场,Ali Rahimi 作为时间检验奖论文作者发表了感人演讲,在演讲中,Rahimi 回顾了其十年前顶着「学术警察」对于机器学习这门新学科的质疑前进的过程,并提出经过十年的发展,机器学习需要从野蛮生长到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的过程,并号召大家去为机器学习的理论框架添砖加瓦。
在 JDD 京东金融全球数据探索者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高文发表了「探索大数据,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主题演讲,呼吁大家「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投资,大家利用好天时地利要好好干一场」。
……
而从业界顶尖人才的演讲中,AI 科技评论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珍贵的 PPT 资料,配合演讲内容的全文整理,也成为了读者们颇为认可的一种文章形式。比如:
在乌镇围棋峰会上,AlphaGo 主程序员 David Silver 揭秘了 AlphaGo 研发的关键细节,并对 AlphaGo Master 的硬件,算法和训练细节做了细致的介绍。
在谷歌开发者大会上,谷歌云研发负责人李佳在主演讲之后的小型演讲上介绍了谷歌云研发团队近期的一些研发思路和技术产品。她诚挚地希望,谷歌 AI 中国中心的研究员们能和全中国的 AI 学生、专家、教授们都有更多的合作,合力解决更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而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 CNCC 2017 上,雷锋网作为独家合作媒体进行了全程报道。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院士做了题为《理解自然语言:表述,对话,意境》的演讲。作为他个人认为的「人工智能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沈院士详细地向观众们讲述了自然语言的变化历程及技术进步。他表示,每一次时代的变迁,都是在重新定义人类和世界的关系。以「懂语言者得天下」作为演讲的结尾,沈向洋院士也阐发了他对自然语言的信心。
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AIDL 第二期人工智能前沿讲习班上,滴滴研究院副院长叶杰平在《大规模稀疏和低秩学习》的报告中,对一些基础的稀疏模型以及结构的稀疏模型进行了讲解,并简单介绍了低秩模型以及一些优化加速算法,最后介绍了如何将这些算法用在大规模的数据上。
在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2017 学术年会暨理事会上,今日头条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李航围绕《如何构建拥有长期记忆的智能问答系统》做了详细演讲,围绕智能问答系统展开,为大家分析了 NLP 所面临的三大挑战、目前值得借鉴的应对方法以及对智能问答系统的展望。
……
当然,此处所列举的只是冰山一角。在这份「演讲+PPT」实录中,我们甄选了 43 位讲者的 46 个精华演讲,既包含从专业学术角度的基础概念分析,也涵盖具体算法的细节实现。这份超 1200 页、30 万字的特辑整理涵盖了 AI 科技评论过去一年中深度参与合作的多个会议,也是与会嘉宾们所做的精华演讲实录。在此,我们也非常感谢各位讲者对 AI 科技评论的文章所做的修改和确认。
更多的精彩内容,还等什么呢?欢迎扫描二维码试读「演讲+PPT」特辑的相关内容,也欢迎选购 AI 科技评论的其它年度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