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大鑫
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AI人才产业人才高峰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俞勇放出了一则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引爆了全场,只见视频中依次出现 12 位或在学术界或在工业界早已家喻户晓的精英翘楚。他们分别是森亿智能CEO 张少典、卡耐基梅隆大学助理教授 陈天奇、流利说联合创始人 胡哲人、亚马逊资深首席科学家 李沐、哈佛医学院助理教授李博、佐治亚理工大学助理教授 杨笛一、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博士后 王鸿伟、前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 李磊、第四范式创始人 戴文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助理教授 商静波、杭州云栖工程院首席科学家 黎珍辉、伯禹教育首席执行官 张惠楚。 大概是因为他们身上都有一个烙印深刻的共同标签——都曾在上海交通大学 ACM 班读书求学。故事还要从 2002 年的一天说起,那天正值阳春三月,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由上海交通大学俞勇教授担任总教练,本科学生林晨曦、陆靖、周健组成的参赛队伍正在第 26 届 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总决赛的现场焦急地等待最终结果的公布。 ACM 大赛很会玩揭晓悬念这一套,在报道最终名次的时候是倒序的,已经要报到第三名了还没有出现上海交大的名字,“天呐,我们进前三了”,俞勇及其队员非常开心;报到第三名了还不是上海交大,“内心越发激动,开始期待着什么”,马上要报道第二名了,他们开始握紧拳头、屏住呼吸——第二名仍然不是上海交大!如同后面大家所熟知的一样,上海交通大学在这一年夺得了 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冠军! 图注:2002年上海交大夺得 ACM 大赛世界冠军(林晨曦前排左一,俞勇后排右一)从那天开始,ACM 大赛世界冠军开始属于亚洲人,开始属于中国人,开始属于交大人。这个冠军确实来之不易,毕竟 ACM 大赛被视为计算机界的奥林匹克,诸如麻省理工、斯坦福、哈佛、加州理工等世界一流名校均长期参与赛事角逐,上海交大自 1996 年零经验参赛 ACM,能从诸多“豪强名校”中夺得此至高殊荣,殊不知凝聚了多少历届队员的智慧、付出了不知多少的汗水,这背后的故事足以讲道个三天三夜。“谈不上心酸吧,大概就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掌握致胜法门埋头努力多年,到那年夺冠就是水到渠成了” ,俞勇对 AI 科技评论表示道。如果一直沉浸在这次世界冠军带来的兴奋和喜悦中无法自拔,或者选择急流勇退、留存荣誉,那么这个故事或许就会戛然而止;然而俞勇当时的内心似乎预见到了什么,同样也是出于一种责任和勇气,他下定决心在当年向学校申请创建一种全新形式的班级,交大也欣然同意,这即是如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上海交大 ACM 班。ACM 班的创立在当时全国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完全新颖大胆的尝试,谁也说不清成效究竟如何、佳绩能否延续。然而还没等外人来得及质疑,时隔两年,ACM 班的戴文渊、赵爽、杨博海三人又一次为上海交大捧起了 ACM 世界总冠军的奖杯! 两次获得总冠军,故事到这停下来似乎也比较圆满了,殊不知在 2010年,从ACM 班出征的郑曌、吴卓杰、金斌小组再创辉煌,第三次为上海交大赢得 ACM 全球总冠军!十年内拿下三次总冠军,这无疑大大地证明了交大 ACM 班的成功,这一成绩在国内至今无高校可以超越。然而竞赛只是一方面的成绩,对俞勇而言,带领学生取得的这些荣誉都是预料之中的,他的内心实则还有着更大的“野心”。
成立 ACM 班,旨在培养计算机科学家
这还得从 ACM 班的名字说起,取之 “ACM” ,不只是因为和 ACM 竞赛有关,更是因为号称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图灵奖是由美国计算机学会 ACM 颁发的。“ 拿冠军只是一个开始,看到我们拥有这么一批优秀的学生,我想给他们一个更大的平台,想把TA们培养成计算机科学家,以期在计算机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俞勇回忆 ACM 班创立之初时眼神放光地说道。很多学子在来到交大计算机系时,目标本是“成为工程师”,而成为科学家?这对他们而言还有些遥远,甚至内心都没有这个概念,而俞勇笃定科学家才是最高境界,也是中国最缺少的。比如 ACM 班2009级校友、现任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助理教授杨笛一回忆道:“如果没有俞勇老师,我可能本科毕业就去工作了,我也不会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科学家,不会知道原来除了上海和中国,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研究计算机科学的地方。” 其实俞勇一开始也不知道要如何才能培养出科学家,只是觉得这方面总得需要有人来做,那他干脆自己成为这个“推动者”。为了实现这个“培养计算机科学家”的目标,俞勇经过精心考虑和周密设计打造出了新的一套专业课程,能够让 ACM班的学生们得到最高效的培育——不仅要掌握全面深入系统的学科知识,更要具备适应于这个领域的人格和思维。在ACM班的课程中有一门名声在外的课程叫做“学子讲坛”,这是一门神奇的课程,它也是独一无二的,这门课给予了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是真正属于学生的,俞勇只给学生们提出最少的几项基本原则,学生可以在这门课上可以畅所欲言,从话题到内容到表达方式,全部都可以自主选择。俞勇甚至鼓励学生们去谈论一些与本专业无关的人文社科思哲等话题,以培养他们跨学科的思考方式。另外在ACM班,让学生唱主角的绝非“学子讲坛”一门课程,所有的实验及课程设计全部都可以由学生自主管理,甚至其内容和要求也是靠着学生们多年的积累而逐步完善的,可以说目前这些实验和课程设计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了。俞勇认为每位学生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如果大学课程有五分之一(或以上)的内容“扔”给学生,他们一定会比想象中做得更好。ACM 班科学家培养计划的成果是显著的,以 AI 领域为例,在读博士期间,因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谷歌博士奖研金的有商静波、严欣辰、刘爽、王鸿伟、赵卓越等人。另外如ACM班 2006 级校友陈天奇已成为机器学习领域著名的青年学者,陈天奇在大三时就跟着戴文渊学长做机器学习,并在之后沿着这条路一直深耕,他曾提出火爆机器学习社区的 XGBoost 算法,他从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之后任卡耐基梅隆大学助理教授。如ACM班 2004 年毕业校友李沐现如今已是亚马逊资深首席科学家,他是著名深度学习框架 MXNet的主要开发者之一,他主导完成的《动手学深度学习》一书被当作业内入门深度学习的优秀教材。还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杨笛一,她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又赴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28岁成为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助理教授。去年十二月,杨笛一更是以在NLP领域的卓越成就,入选2020年“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科学精英榜”(Forbes 30 Under 30 list in Science)。
毕业生创业公司估值数百亿,却仍不鼓励直接创业
从学术走向产业似乎是一条很常见的路径,ACM 班的学生有创业的想法想要去实践当然是个好事,在ACM班商业成就可以被认可,但是学生过早地走进产业界,一直都不是俞勇内心所倡导的。十多年前的一天,ACM 班07级学生罗宇龙来到俞勇的办公室,在俞勇的面前小心翼翼坐下后,罗宇龙欲言又止,俞勇察觉到了他的不同往常,于是主动发问所来何事,终于,在沉默几分钟后罗鼓足勇气地说道他决定放弃直研,毕业后想要去创业。 俞勇自然是很不支持,听到之后顿时就发火了,感觉这简直是对 ACM 班「培养计算机科学家」这个教育目标的叛离。或者至少应该研究生之后再去考虑创业,如果本科毕业就创业那就相当于优质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在罗宇龙情绪失控之前,俞勇不留情面地斥责了他几句,这也导致罗宇龙当场就哭了。 路终究还是在自己脚下,在俞勇把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之后,罗宇龙还是坚持要去创业;几年后,他参与创办的饿了么公司横扫中国外卖市场,迅速成长为独角兽,而罗本人也成为饿了么资深副总裁。但至今回想起来那个场面,罗宇龙依然会感到愧疚,觉得很对不起俞老师。而俞勇则是觉得这条路对罗来说可能真的就是适合的,但是对当年来说,阻止罗也是出于理智的。 俞勇其实并不是让学生永远待在象牙塔里,更不是反对创业,实际上他主张学生应该继续深造是因为大部分学生本科时想不清楚自己以后人生长久的追逐目标是什么,毕竟大部分人都不是比尔盖茨,至少不要在本科毕业时匆忙放弃科研的可能性。 当然除了罗宇龙之外,ACM 毕业生中还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创业者,如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森亿智能创始人张少典等等,这些公司中有的甚至估值已达数百亿。 俞勇很开心看到自己的弟子在商业上取得的这些成就,但他心里还是有着对「培养科学家」的坚守,至今都没有让这股“本科毕业就创业”的风气正面闯入 ACM 班里面来。 “科学家这个目标是面向最极致的一种追求,企业家其实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追求极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们是相通的,所以我就盯着科学家这个目标,我觉得这种追求极致的品质对于之后其他身份的转换都是受益终身的,他们(ACM 班学生)能在计算机路上做好,之后说想去商业上去闯一闯也都不在话下。"“南俞北姚”——中国 IT界“黄埔军校”的打造者
在中国,一说起计算机班肯定要提上海交大ACM班和清华姚班,这一南一北两个班被外界称作计算机界的“黄埔军校”,这两个班可以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计算机学生,有时会给外人一种暗自较劲、“王不见王”的感觉。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姚班的成立实际上曾受到 ACM 班影响。事情发生在 2005 年的暑假,那是上海交大ACM班成立(2002年)三年之后,当时俞勇带领第一届 ACM 班学生(大三升大四阶段)集体去微软研究院学习,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邀请到了姚期智教授与 ACM 班学生进行了一场座谈。座谈结束后,沈向洋对姚期智建议清华也可以办一个类似的班级,姚期智应该是接受了沈向洋的建议,同年12月份,姚期智就在清华的一、二年级学生中启动了软件实验班的选拔,该班正是姚班的前身。 2005年10月姚期智(左三)、沈向洋(左二)、俞勇(左一)与ACM班学生座谈有趣的是,当清华也要选拔计算机实验班的通知发出时,ACM 班的学生看到后都不敢告诉俞老师,担心两班间会有竞争关系,后来他们实在忍不住了还是告诉了俞勇,俞勇听到后淡然一笑,对学生表示道: "姚先生在清华办班的事我早就知道了,我们不用害怕,每个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我们要做唯一,不要做第一。第一是与别人竞争得到的,我们要和自己较劲,要先把自己要做的事情给做好,自己先做到极致就不用管别人。”外界都评价 ACM 班是中国 IT 界的“黄埔军校”,其实俞勇也在 ACM班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上,以“黄埔军校”作为载体,介绍孙中山先生曾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存亡,可以把 ACM 班比作“新黄埔”,它肩负着同样的历史使命,我们只有培养出自己的科学家,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兴国。 迄今为止,ACM班的确走出了和姚班不同的路。姚班的师资力量强,更侧重理论方面,ACM班则是向各方向全面发展。当2009年教育部开始实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时,交大 ACM 班已经卓有成效了,可以说交大在该领域是开风气之先、做分内之事。 而对于最近两年全国高校一窝蜂地开办的“人工智能班”、甚至上海交大自己也都开设了人工智能学院和班级,俞勇都没有感到慌张:“我还是崇尚教育应该是以不变应万变,人工智能班专门培养AI人才,而 ACM 班旨在培养计算机科学家及行业领军人才,这样无论他之后选择什么方向都是可以的,一法通则万法通,但不是说我们没有前进,因为学科在发展,我们也会适当增加一些人工智能专业的系统课程。“
做教育是一生的梦想
俞勇在 ACM 班推崇的是 “先做人,后做学问,在学问中学做人”的教育理念,俞勇认为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只有做好人才可以做好学问,做好学问反过来又可以做好人,但是得先从做人做起。俞勇希望 ACM班的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夹着尾巴做人。俞勇本人三十年来确实也都是一直这样以身作则来熏陶每一位学生的。比如俞勇做事非常专注,其实 ACM 班有过非常困难的时期,比如 ACM 队在08年和09年的成绩都不算理想,外界也在流传着各种流言蜚语,俞勇当时的压力是巨大的,但他默默顶住这些压力,不受外界干扰,专注于 ACM 队的发展,最终在 2010年第三次斩获世界总冠军,也助力交大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三夺总冠军的学校,俞勇的这种做事风格也让诸多学生受益匪浅。另外 ACM 班每年的招生,俞勇都会亲自负责面试,至于选拔标准则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发展潜力与空间、自我认识与管理、与人相处与相知。一件有趣的事是俞勇经常会在面试中碰到两类学生,一类是考的差来到交大的,心里会有所不满,还有一类是考的好来到交大的,心里会沾沾自喜。俞勇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不管这两种心态都不行,要戒骄戒躁,甚至会对学生说一些严厉的话,就看学生是什么反应。有些学生会把这些话当作耳旁风,这样就不太好,还有些学生当场就能警醒了,这种学生就是可塑造的。 在问起带队中是否会偏爱某些学生时,俞勇表示了否定,他在每届大赛中都尽量安排不同年纪学生的组合,俞勇认为像 ACM 这样的比赛要有性格的互补和年纪的差异,不能三个人都是外向粗犷的那种,因为对交大来说其实没有太多实力特别出众的学生,所以就要考虑怎样去平衡,不像清华北大随便三个都是非常厉害的学生,往往就不考虑这些平衡。而问起最近几年的 ACM 大赛是否还亲自带队,俞勇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从 1996 年开始算起已经 20多年了。俞勇对学生要求很严,无论是比赛,还是班级日常,都要严格完成相应的上机或学术训练,“要是我们的进展比较顺利时他就会眉开眼笑,若是结果比较糟糕他也不介意会“事后教育一番”,一位亲历的学生告诉 AI 科技评论道。拿比赛举例,当成绩不理想时,俞勇一般不会当众责怪队员,因为成绩不理想也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但是俞勇会在比赛后让他们重现比赛的过程,认真思考一些存在的问题,再找机会单独沟通交流,主要是为了找出问题所在,发火肯定没用的。
ACM 班的学生毕业多年之后也经常喜欢找俞勇打交道,但是俞勇有一点其实一直在反思,那就是毕业后来打交道的学生都是那些已经做出些成就的,而有些学生觉得还没有搞出什么名堂,他们就不好意思来多交流,这大概是因为 ACM 班把学生的平均水平拔的太高了。 俞勇已临近退休,因为 ACM 班还是需要有人去做,或者至少能够把一些年轻的老师培养出来。俞勇表示也愿意继续发光发热为 ACM 班多做些事。 在问及梦想时,俞勇直截了当地表示道:“我的梦想是一辈子做教育,三十年前是这样,三十年之后还会是这样。”俞勇曾经和李开复约定,等他们退休后一起办所学校,然而机会好像来的更早一些。2018年初,教育部出台“新课标”改革相关政策,要求将人工智能纳入高中课程。然而中学老师的知识技能难以承担 AI 教学,而相关的大学老师又没有时间集中为中学生上课。 俞勇认为目前这得靠有专业人士参与其中的社会培训的力量,考虑到自己在退休后再办学就太晚了,现在正是国家需要的时候。俞勇在2018年五月给时任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发邮件表达了这一愿望,姜斯宪欣然同意,代表学校表示支持,并称赞这是对交大 ACM 班工作的延伸。“让最优秀的人工智能学习资源走出顶尖高校实验室,用科学的态度做教育,从企业的需求育人才”,2018年,俞勇本着这一理念正式创立了伯禹教育。 俞勇认为 AI 会给教育带来一种颠覆,当下 ACM 班的目标是争做 AI 人才界的黄埔军校。俞勇对 AI科技评论 信心满满地表示道:“在人工智能时代,我感受到一种新的使命——发现并培养能够改变世界的AI高端人才。我希望能为学生勾画AI人才从入门到进阶到专业的路线图,为他们搭建从求学到求职到建业的全生态系统。我希望能和开复以及更多的同道人一起构筑新时代AI领域的黄埔军校,我们一起创建AI人才认证标准,助推中国乃至世界 AI 产业的发展。”明年就是ACM班成立 20周年,AI科技评论问及明年是否会庆祝一下,俞勇点头表示肯定,又问及具体如何去办,邀请哪些人来参加,涉及哪些环节时,俞勇笑而不语、表示到明年就知道了,再三追问之下,俞勇终于透露说主题会和“超越”相关,这是因为ACM 班的班训是“携手.超越”——“携手”要求每一位学子每天把自己变得更强些,手拉手一起勇往直前,而“超越”则不言而喻,学子们要“有志、有识、有恒、有为”,在将来一同改变世界。“顶天立地,继往开来,为中国的教育做出一份贡献”,这就是这个时代下一位大学教师的真实写照。讲座预约丨权威专家再谈AlphaFold 2:AI是否会带来结构生物学的“大革命”?为了更加深入、系统地讨论近期AlphaFold的系列成果,8月7日(本周六 9:30),雷锋网将举办主题为《权威专家再谈AlphaFold2:AI是否会带来结构生物学的“大革命》的线上圆桌论坛。本次主题论坛由图像计算与数字医学国际研讨会(ISICDM)主办,雷锋网、医健AI掘金志协办。想要提问的读者可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进入专家社群,我们会将您的问题收集、汇总后,反馈给参会嘉宾,并在讨论环节一一进行解答。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