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写过一篇文章《互联网巨头的手机梦》,其中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在内容服务方面已经有很深的累积、各自在手机系统这个层面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加上硬件制造行业提供了更好的着落条件,他们迎来一个更好的时机。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部分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确在开启自家的手机梦。比如说曾经受到Google干扰的云OS找到了“载体”、乐视也在酝酿手机计划、连腾讯也在“暗渡陈仓”。
从苹果卸架Google地图、改造iMessage的行为来看,再牛的互联网公司,在手机制造巨头面前总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毕竟他们更加管道化,是铁铮铮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一些手机制造商也在进化,苹果和小米应该是他们当中的典范:除了硬件,内容服务也在不断加强,甚至跟互联网公司在某些业务上形成直接的竞争。
所以说,互联网公司做手机,即是业务扩展的需要,也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我防守计划,谁能绝对保证自家的产品不会被手机巨头视为眼中钉?
亚马逊发布手机后,我觉得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会加速这方面的布局。现在大公司对智能硬件,尤其是路由器这种数据终端设备如此关注,无非就是想弯道“绑架”手机手机屏幕,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获取用户的时间,进而商业化。说得难听一些,他们与其挖尽心思地去绕圈子,还不如像亚马逊这样直接杀进去好了。
不管是苹果还是小米,他们都逃不开这个顺序:现有设备,后有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对于互联网来说,如果他们做手机的话,是服务“倒逼”设备的路线,所以“三年营造百亿公司”的模式并不适合他们。相比之下,亚马逊更应该是他们的典范。
从配置来看,亚马逊并不热衷于做一款发烧的手机:4.7英寸720P显示屏、去年推出的高通骁龙800处理器,换是一般手机厂商推出这样的“旗舰”,估计会被各种玩机达人喷死。相对来说,亚马逊更加注重高自身业务和手机的契合度,手机只是业务延伸的手段。
亚马逊之所以能够这样做,跟文章开头所说的“硬件制造行业提供了更好的着落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手机硬件性能已经远超一般用户需求(游戏玩家除外),就算用性能差一点的配件,也不会在体验方面带来多大影响。
360特供机之所以失败,笔者认为当时的条件也起着很大的制约因素:老周希望以低价来“颠覆”手机产业,但是那时候千元手机还是很烂的,老周只能极力压榨制造商的利润来换取更好的性能,最终导致双方不欢而散。而现在的情况跟以往又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得益于MTK芯片的发展,千元手机的性能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加上“红米”的鲶鱼效应,千元价位的手机已经开始逐步摆脱山寨的气质,为互联网公司的手机梦提供了更好的硬件着落条件。
也就是说,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完全可以仿照亚马逊做一款合适的手机,大众还是能够接受的。
虽然手机配置不需要发烧,但是亚马逊在软服务上的动作,还是值得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借鉴。比如说即时技术支持Mayday、“实物搜索引擎”Firefly都是亚马逊针对自家服务而推出的定制功能,除了增强了自家服务体验外,还跟市面上的普通手机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化。因为手机工艺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突破,所以它们的设计也开始同质化,服务体验极有机会被拔高一个层次,甚至挤入核心竞争指标里面。
如果上述推断成立的话,有互联网服务基因的手机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鉴于此,那些计划打造自家手机的互联网巨头更应该结合自身的业务,有针对性推出体验更好的服务。
另外,相对务实的亚马逊也难免为自家的手机加载一些噱头,比如说动态视角3D技术。坦白说,我并不认为这项技术在短期内能给手机带来多大的操作提升,甚至怀疑它的实用性。但是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媒体一直在围绕亚马逊手机的3D技术在做相关报道,虽然最后出来的东西有点偷梁换柱的感觉,不过好歹赚够了关注。单从这点来说,亚马逊也是想做手机的互联网公司的PR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