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Thomas是一位法国工程师,现在伦敦工作,就职于BBC广播公司的研发部门。
在从投资人那里获得了50万欧元的投资之后,有一件事情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公司在六个月后就倒闭了。我们的公司名叫Dijiwan,位于法国Bordeaux,主营数字化营销业务,而我是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最终,失败这件事还是落到了我头上。一个优秀的产品和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并不能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如果忽视业务流程和内部问题,最终会葬送公司的未来。
成功和失败都是由时间来决定的。不管你的公司蒸蒸日上,还是江河日下,时间都会无情的流逝。
1. 我们启动Dijiwan的时间大约是在2010年9月。
2. 我们在2011年9月成立Dijiwan。
3. 2012年1月,Dijiwan从一批法国公共投资人那里募集到了50万欧元,并用了一年时间发展公司业务。
4. 2012年7月,Dijiwan连发薪水都困难了。
5. 2012年9月,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为什么我要在公司破产两年后才写一些东西呢?为什么不早点儿写呢?因为,现在这个时间点非常好。在此之前,我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了分析上面。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回顾过去并且接受自己的失败,是需要一段时间消化的。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和公司首席执行官交流的场景,我们说了太多的时髦术语,说了太多的奉承话,唯独没有谈到什么实际内容。后来在我们第二次见面时,我都没有认出他来,不过他认出了我。后来我们又见了几次面,最终,我被他们独具创新的产品吸引住了,Dijiwan的产品可以挖掘并定位互联网内容网络。我对该公司的CEO并不太抱信心,但募集到了融资之后,我决定忽略自己最初的直觉,努力帮助Dijiwan获得成功。
募集到资金基本上等于成功了一半,它可以帮助公司在理想条件下构建出一支梦幻团队。但我万万没想到,最后竟然没有成功。所以,我忽略了自己最初的判断,是我要反省的第一件事儿。
每一次招聘都需要有目标,成本,和其他指标。招进来的人能否帮助公司产生收入?能否创造产品价值?能否帮助组织持续发展?怎么知道招聘的人是否适应这个岗位?我们能在合同终止条件上达成一致吗?招聘进来的人会导致公司内部效率下降吗?是否能承受工作负载?
在我们全速发展的时候,公司拥有两位市场营销人员,两位业务开发人员,两位战略分析师,一位研究人员和四位开发人员。我们的分配如下:两个人负责帮公司赚钱;两个人负责负责战略;三个人负责客户研究和分析(一个分析师加一个研究人员);五个人负责开发创新(四个开发人员和一个研究人员)。
后来,我们解雇了两位市场营销人员,一位开发人员,以及两位设计师。我们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公司负责某些业务的员工数量过多,而负责另一些业务的员工数量又不够。我们只和三四个客户签了合同,获得的收入还不到10万欧元;我们有太多人负责交付产品;市场周围额过高令公司发展出现瓶颈,效率也变的很低。
我们创业失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花光了所有钱,而不是聪明的花钱。公司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产生更多收入,或是支持业务创新,所以钱应该花在扩大业务,或是简化获取客户上面。
如果算上收入和融资,Dijiwan在半年里烧掉了60万欧元。对一家只有十个人的公司来说,这笔钱可不少。巴塞罗那2012世界移动大会上,有几件事让我记忆犹新:我看到公司业务开发人员拍摄的照片,里面有美味的鸡尾酒和高档的饭店;我看到和潜在客户约了很多次,大会结束之后没有获得一位客户,只有一位合作伙伴;即便我身为一名联合创始人,我仍然不清楚公司的运营成本到底是多少。
还有一次去葡萄牙里斯本拜访客户,也花了不少钱,包括6个人的旅行,酒店费用和展出费。我们当时的目标是和集团的其他附属签订新合同,最后没有一份合同签定成功。再一次,运营成本没有及时沟通。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公司的账务情况。这个问题的确困扰到了我,但是我也没做什么努力,因为那时我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变得如此糟糕。那会儿我们还有件“最得意”的事儿,我们买了一台超大屏幕的LED电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客户展示产品,但就在同一个月,我们首次遭遇到了欠薪危机。
一家创新公司,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什么经验,也没有得到大众市场的信任,因此很难说服人们为其服务买单。为了吸引更多客户,我们采取大规模的打折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能签约,有更多合同,但此举未获成功。我们有很多合作伙伴,但这意味着我们还要为这个“伙伴”白干很多活儿,以证明自己的产品确实能吸引客户。但是合同的数量没有增多,白干很多活后他们突然冒出许多借口,“我们以后再说吧,我们的市场营销经理有一个促销活动”,诸如此类。
为合作伙伴白做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成本。如果要给别人做两周的免费工作,你需要给公司里每一个工作的人支付一个月的薪水,所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等待客户做决策,希望客户嘴里说出“yes”,即便说了“yes”,还要等待客户写支票,整个流程非常漫长。在这段时间里公司不得不支付大量成本。
工作永远不会免费,如果你没有签订一份有偿合同,那么公司相当于是在割腕自杀,虽然这个自杀过程会比较缓慢。
谈到客户,我认为在Dijiwan学到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客户越大,流程越长。大公司的手指动一动,小公司就会窒息好几次,而如果大公司要做一个独立的合约决策,说不定小公司都能死好几次了。
初创公司往往会认为自己拥有一套创新的解决方案,他们觉得肯定会有许多公司愿意买单。可问题是,大公司没有你的创新解决方案也活得下去,绝大多数大企业都能活上好几年。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不会关心你,可会听取你的方案,这很有趣,因为大企业会让你觉得自己很有希望。可事实上,他们更希望你能确保自己的公司至少活上一到两年。
一开始,如果那些大企业能够预感到你需要他们,那么他们很可能不会完全受你的控制。他们会给你一个“美好”的承诺,但这个承诺永远不会兑现,永远不会。一家创新公司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有一定说服力,展示出自己的产品,证明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能为你的客户带来更多价值,让他们愿意为之买单。
为了总结所谓的“创业悖论”,笔者罗列出以下几点:
1. 初创公司没有时间,它需要金来生存下去
2. 你的潜在客户有的是资金,也有的是时间,他们就是为了看看你能否生存下去
3. 你现在拿不到手的资金,就完全拿不到。
Dijiwan在设定的2012年12月合约目标是100万欧元,当时实际的合同金额还不到10万欧元。实际上在2012年5月,Dijiwan遭遇了第一次“窒息”危机。潜在客户他们有的是时间等待,他们的时间量程不是你公司的时间量程。
VIA oncletom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