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一条消息,还是对笔者有些震撼的:可穿戴设备厂商Misfit宣布获得4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本次融资由纪源资本(GGV Capital)领投其中小米、京东以战略投资的形式参与其中。
Misfit的CEO兼创始人Sonny Vu接受了TechCrunch的采访,表示本轮融资与资金关系不大,他们上轮的1500万美金依然放在银行,单靠硬件销售就能完成收支平衡。他们接受接受京东和小米的投资更多是从战略层面考虑的,希望能够借助他们在生产管理、中国销售渠道方面获得帮助。
随后我们雷锋网的记者在微信上咨询华米CEO黄汪对此事件的看法,而他的反馈是:“请关注明天下午的媒体沟通会。”
Misfit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业务来自于中国;而华米制造的小米手环是从7月份开始对外销售的,需要快速地抢占国内市场。虽然二者在定位、价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其功能相当,难免有些冲突。令人诧异的是,面对媒体的询问,不管是Sonny Vu还是黄汪,在“竞争”这个词眼面前都表现得比较温和。
对于此,笔者的猜测是,Misfit有可能会把部分生产业务交给华米。
大概在7月份的时候,芬兰睡眠追踪器制造商Beddit推出了一款由Misfit定制的产品。虽然“联合品牌”在硬件圈并不算新鲜事,但是如果未来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合作伙伴,Misfit无疑要在生产方面加大力度,产能方能跟上。
Misfit在9月份发布了仅售50美金的第二款穿戴设备Flash。虽然它在小米手环面前并没有多大的价格优势,但是对于Jawbone Up、 Fitbit来说,在欧美市场还是有不少杀伤力的。从身边佩戴Misfit Shine的用户的反馈来看,其佩戴时间要比Jawbone Up、 Fitbit更长久,价格更便宜的Flash也许能够获得更高的销量。
不管是“联合品牌”还是打造更便宜的Flash,Misfit需要在生产管理方面进一步提高,估计这也是他们接受小米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小米手环在短短的四个月内已经卖出100万个,这个数据其实也从侧面印证了产品背后的华米科技在手环的生产管理方面是有能力的。
如果你现在浏览小米官网的话,你会发现小米手环早已摆脱了“预约”这个阶段。这说明小米手环在短期内,产能已经跟上,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对于他们来说,如果华米的合作伙伴的产能有剩余,利用剩余资源帮助“亲家”生产产品,进而提升业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华米跟Mifit这样的国际品牌进行合作,也能为小米手环的研发迭代带来积极的一面,比如说筛选更好的工艺伙伴。
基于上述情况,如果二者能在生产方面进行合作,并不算非常唐突,毕竟各有各的需求。
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测,这里并没有排除其他形式的合作。明天下午我们雷锋网会派记者参与华米媒体沟通会,为读者带来更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