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苹果备受关注,也正因为此,它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于是在上周四的One show Panorama节目中,BBC披露了iPhone 6生产线上令人震惊的工作环境。“位于上海郊外的和硕联合工厂中,iPhone 6生产线上的工人需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下班后他们累得倒头就睡。”BBC报道,“一位记者曾打入一家为苹果电脑生产配件的工厂内部,虽然一再要求休假,但还是不得不连续工作了18天。”
BBC的一支小分队也曾深入印尼,该地为苹果提供锡金属。在这里童工非常普遍,他们需要进入很小也很危险的矿井中开采锡矿。
不过苹果也表示,它不会拒绝使用来自印尼的锡,因为有工作才能改善那里的环境:“我们选择继续参与并尝试带动变革。”
苹果供应商滥用劳动力理应受到关注,但是如果仅仅关注苹果就将问题简化了。苹果并不是唯一一家受益于廉价劳动力的公司,对于消费者而言,低廉的生产成本也就意味着较低的产品价格。
就硬件本身而言,配件的供应分为几个环节。全球范围内手机与笔记本的供应源于制造商、零件加工商、材料供应商等组成的密集网络。几乎每个产品制造商都采用这样的产品生产模式,不仅苹果一家。BBC目睹的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产品的组装,以及原料的开采环节,这在其他的公司中也同样存在。
问题的责任不单单在硬件制造商。Google受益于世界上每台装有Android的手机,但谁又知道是在什么工作环境下安装的。亚马逊每售一台手机,其利润并不全是自己的。最后一个季度,Facebook移动广告方面收入近20亿美元,这归功于广告客户希望吸引顾客购买廉价手机。这并不会影响那些不符合某些劳动标准的手机使用。
苹果发表声明表示十分排斥BBC的报道,其声称一直致力于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每个个人都会对12岁就工作在锡矿中的现象感到愤怒。
但我们用来打字电脑中,就很可能包含童工开采的锡,但我们购买MacBook之前,肯定不会去检查其零件的来源。问题的责任需要追究到整个产业链,从手机的制造商到利用手机盈利的公司,到缺乏监管的政府部门,到希望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到心仪的产品消费者。
苹果很有可能成为改变这一现象最强有力的杠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而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via w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