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业界专题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仿生机器的另一面:革新驱动力也许源自于色欲,而不是科学本身

作者:张小马
2014/10/22 15:22

仿生机器的另一面:革新驱动力也许源自于色欲,而不是科学本身

现在的计算机高科技领域的从业者,总是迫切地希望仿生机器拥有同人类一样的思考能力。但是曾有人预言说,科学技术吸引力的本质,并不是出于人类对技术的追捧和好奇,而是源于人类对性和浪漫的强烈渴望。

科幻小说狂热者们热切追捧的智能机器,在希腊神话或者古埃及的“永动机”中已有所展现。发明者希望创造出的真正的仿生机器,可以代替人类完成难以实现的任务。但是George Zarkadakis(希腊作家、未来学家)表示,对科技从业者而言,仿生机器的致命诱惑力远不仅限于此。

Zarkadakis表示发明者创造一款使人刺激兴奋的仿生机器,主要原因不是来源于对科技的狂热,关键在于对情欲的追求,这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滋生的普遍现象。“深知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人类发明了药物;为了权衡利益和交易自由,我们创造了平等的贸易市场;几十年来全世界不断探索外太空,是因为人类对宇宙的求知欲。”

"抛开好奇心或者对科技的热衷,发明仿生机器的真实动机究竟是为什么?满足人类自身的情感,又或者仅仅是出于爱?”Zarkadakis引用早期关于人工智能实验的记载,和著名的“图灵测试”来解释这个问题。

“早期的测试人工智能的实验类似一种空间游戏。假设这里有三个房间,彼此通过输入器和监听器互相连接。一号房间有一位男性,二号房间中是一名女子,三号房间中则是该游戏的“法官”。法官的任务是判断通过连接器和他对话的两人中,哪位是男性。二号房间中的女性将会竭尽全力欺骗法官,用声音让其相信她,切切实实是名‘男子’。”

仿生机器的另一面:革新驱动力也许源自于色欲,而不是科学本身

“为了测试机器是否拥有智能,在1951年‘计算机科学之父’英国人阿兰·图灵修改实验过程,将二号房间中的女子替换为一台机器。如果机器巧妙的欺骗了法官,能够成功模仿一名男人,那么可以认定这是具有仿生人类思维的智能机器。”

Zarkadakis推测认为,在当时同性恋是犯罪行为的英国大环境下,作为一名男同性恋者,阿兰·图灵的实验初衷不仅仅是为了定义人工智能。(在二战时期由于对盟军电码的贡献,图灵被公认为英国的战争英雄。但是在1952年因为与一个男性的同志关系,他在被抓捕之后遭到了“化学阉割”。)

从一定程度上说,图灵的实验可以反映出内心隐藏性别的诉求。不论在房间内的实验者性别为何,都需要试图去欺骗法官,乃至其他人,让其相信自己是个“男人”。又或者说,假设图灵是法官,他需要通过这个实验,敏锐的嗅出“同类人”的气味。”

仿生机器的另一面:革新驱动力也许源自于色欲,而不是科学本身

Zarkadakis同时指出,不论是在古典或者近代西方文学中,总是能找到许多关于“机械爱侣”的记载。“最近的例子就是,在今年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她》中,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角色爱上了操作系统里的女声(斯嘉丽·约翰孙饰),孤独的宅男主角泥足深陷,对‘她’的需求和欲望的不断增长……沉溺于和机器间的虚拟感情,这也是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

但另一方面,Zarkadakis也表达了对“感情丰富”的仿生设备的担心。朋友伙伴甚至是自己的孩子都有可能抛弃亲友,未来学家们预测,拥有超级智慧的仿生机器或许会对人类造成威胁。仿生机器需要添加类似“忠诚模块”的功能,来保证机器永远在操控者的掌控范围内,并且忠心不二。在人类生活与各种智能设备愈发密不可分的今天,发明者们需要以更加严肃的态度,对待不断创新变革的仿生机器。

via BusinessInsider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仿生机器的另一面:革新驱动力也许源自于色欲,而不是科学本身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