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业界专题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这一年,我们顶着资本圈的质疑,最终把产品做到逆天

作者:创业者说
2014/12/28 10:56

【编者按】本文的作者是朗空创始人刘锐。

2014年6月的一个中午,在北京看着窗外的雾霾吃肯德基的时候,我对合伙人说,我有点撑不住了。合伙人轻声说,再撑一下吧。那时候,我们东奔西走,在为朗空超级空气净化器融资…

一路走来,被不少投资人质疑

“这个市场有几百个品牌,红海了…”、“这是销售导向的产品,你们都是技术背景…”、“大佬们要是做了怎么办?小米做了怎么办?”、“你又不是家电背景…” 这些都是我们听来的质疑和拒绝之辞,一度在想,我们真的做错了吗? 资本对于智能硬件项目看多投少,特别是我们要做的是自己定义超级空气净化器,成本高,投入更大。

压垮一头大象也许只需要一棵稻草,撑住一个创业者也许只需要5个字。没错,我们坚持了下来。我这人长得不帅,也不太热衷频繁参加社会活动,但有一个优点,就是动作快,决策快,不是一般的快,是非常快!随着我们的设计理念一次次的被原型机和样机验证,净化指标确实如我们设计的一样逆天,逐渐的我变的更坦然。

有一天杨宁微信给我说:“最近来北京吗?找时间聊聊”。我说好啊,也没问聊啥,就确定好时间,立刻订机票,第二天就出现在了杨宁的会议室。闲聊中,我给杨宁讲了我正在做的空气净化器,我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杨宁说,你这哪是在做空气净化器啊,你分明是在做空气净化的机器人啊。我说,被你看穿了…。于是,很顺利的,杨宁和洪泰基金的合伙人盛希泰以及乐博资本成了我的天使投资人。

这一年,我们顶着资本圈的质疑,最终把产品做到逆天

谁说“门外汉”没有改变这个行业的能力?

在一些投资人的眼里,我们也许是空气净化领域的“门外汉”,但是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改变这个行业的能力。

十二年前,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的我选择了一家电力系统智能电器公司上班,对大型电器的软硬件系统早有涉足。这些年来,我们几个合伙人也各自做过不同领域的硬件产品,对生产制造也算摸了N遍,略懂门道。

考虑到我们是“新兵”,抱着学习的心态把市面上的各种“明星净化器”科学的考查了一遍,发现里面的猫腻还是不少的。随着被我们分析的产品越来越多,我们发现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空气净化器就是简单的风扇+滤网,类似于朋友圈曾经流传的“150块钱DIY空气净化器”。

单纯依赖滤网吸附的空气净化器好不好? 从净化效果来说,不能说不好,好的HEPA滤网和活性炭滤网在短期内是可以有很好的净化作用。但拿HEPA滤网来说,有个容尘率的概念,就是说HEPA滤网吸附的灰尘超过自己的容尘极限后,就会饱和,也就会变得没有过滤灰尘的作用,以至于出现二次污染,就是净化器的风会把滤网上容纳的灰尘再次吹出来。对于活性炭滤网来说,也有一个吸附饱和的阶段,一旦吸附饱和后,活性炭就失去了吸附甲醛的作用,自然也没法有效的净化空气。

所以,就有这么一个必然发生的事情:更换滤网。有朋友在北京亲自测试过,3个月需要换一次滤网。那么一年就需要更换4次滤网。 做产品如同做人,我们和很多用过空气净化器的人聊过,他们最烦的就是要频繁更换滤网:如果永远不换,他们会觉得不靠谱;如果频繁更换,对他们居家过日子的钱包是个挑战。

所以我们筛选技术方案的时候,很快就决定不要HEPA和活性炭滤网,或者说我们不希望用户频繁的为了换滤网而花钱。 我们采用了静电除尘技术,这是一种利用灰尘带电进行吸附的技术,可以有效去除灰尘颗粒物,包括PM2.5、PM10,,甚至可以杀灭一些常见细菌。接着我们利用触媒催化技术来消除甲醛、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挥发有机物,在加上最前端的粗滤网,总共4个滤层基本可以将一次净化率达到 99.02%, 而且我们采用来性能很高,很贵的无极变速风扇,这样作为空气净化器来说,也算是不错了——用户可以不用换滤网,而且净化能力足够,而且我们的这套技术组合对外并不输出所谓“臭氧”,并得到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

但是,这不够完美,因为PM2.5的一次净化率还有 0.98% 的缺陷, 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再增加一层5厘米厚的HEPA滤网和一层1厘米厚的活性炭滤网,这也是我们常说的6层极致净化。这两层滤网放置在前4层之后,让这两层再次对PM2.5和甲醛进行一次净化,而净化的负担也只是剩下的 0.92%。这样下来,我们的PM2.5的净化率 > 99.98%了,甲醛净化率可以高达 98%。同时带来的好处是,这种组合极大的延长了HEPA滤网和活性炭滤网的使用时间,就算考虑到用户环境的温度、湿度的影响,我们确定一年更换一次滤网就够了。

我们不向哪个品牌看齐,也不把所谓标准的指标上限作为限制,而是做出我们自己认可的净化器。我们原型机实现后,当时CTO对我说:大哥,我们做的这个简直是空气净化的怪兽。

大概6月份的时候,我去深圳考察工厂,也跟一位媒体朋友碰了个面。当时我们的产品还不算完美,并不愿意对外公布,但我却把一些心里话告诉了他:“很多投资人质疑我,说我没做过。但是就是因为我没做过,才能做得更好,把行业里面猫腻,大厂产品的暗病都揪出来,专心打造一款更好的空气净化器。我们只有这样做,才能有机会赢得用户的信赖。”

我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2014年8月,在创客星球电视众筹的节目中,我向全世界介绍:“朗空,是全球第一款空气净化的机器人。”我们不炒作概念,因为它里面有几十个各种传感器、以及4颗CPU、12块电路板,并做了很多“无聊”的工作,让它不是简单的连接网络而已。此外,APP/微信控制一个都不少。

人生总是有着各种梦幻般的经历,我们的产品也意外获得了创客星球2014年最受欢迎创新产品星球大奖。10月19号,我上去领奖时,我先说了这么一句:“在这里我就不讲太多感谢的话了,因为我生理有问题,说感谢的话时,喉咙就哽咽,讲不出话来…”,结果,台下瞬间爆笑,我记得我还是哽咽了,还是泪流满面的说不出话来。感谢导演,播出时剪掉了这段,因为我确定那几分钟我的样子很难看!后来创客星球一个工作人员坏笑着问我:锐哥,你生理有问题,嫂子知道么。

荣誉只能说明过去,朗空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新兴的各种空净产品如约而至,各种卖点、情怀的营销也铺天盖地,而我们,静悄悄的,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打造这款逆天的产品。我们曾在第二代样机时把去除PM2.5的CADR值做到了905.2立方米每小时(国标上限800立方米每小时),并测试机构专门做了测试并写了认证报告。后来我们考虑到美观和合理性,把第三代量产样机的大蛮腰做细了很多。我们持续做着各种系统优化,量产机型的CADR值超过国标水准,达到886.5立方米每小时。我们的产品的价格比一些进口货的二分之一还低,但是我们的净化能力几乎是他们的两倍。

在此,也分享一些硬件生产经验

硬件创业永远不是在车库或3W里面谈笑风生那么轻松,近150家供应商需要团队去接触;几十家工厂需要去洽谈;不同传感器的性能需要去把握;不同的操作系统需要去编码。我们有一些自己的经验,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学习,给大家分享一些:

1、要现实的看待供应商的供货周期,永远不要确定厂商不会延迟供货,因为你可能只是他们的客户之一,而且还是小客户;

2、永远不要小看模具制造,即便我们自己可以把模具厂的时间从45天压缩到35天,我们依然每天都如履薄冰,要重视模具的任何一个细节,不懂就请懂的人,请多了不怕,就怕不懂;

3、好的供应商有时候不是一个公司,而是一个靠谱的业务接口人员,供应链,更是人链。

4、硬件设计不要想着一步到位,要极速迭代,特别是原型机阶段,可以推翻,也可以重来,但永远不要过早妥协于“怕麻烦”;

5、团队要有懂各种技术的人,但最好至少有一个大概啥都知道一点的人,思维方式的串场是解决很多复杂问题的关键;

6、每天当成末日,保持紧迫感,硬件项目是多节点、多输入,多输出的神经网络,结果的方向可控,但时间点控制非常困难,必须要很早开始尽最大努力,但做最坏打算。

7、不管宣传多么重要,硬件产品的顺利量产出货才是根本,有产品,才可能有一切,产品完蛋,信用完蛋,创业完蛋!

 这一年即将过去,我们还在全力准备量产中,相信朗空超级空气净化器很快就会真正诞生。末了,来一句,The only Fair thing is Air,FairAir,Bigger is Better!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这一年,我们顶着资本圈的质疑,最终把产品做到逆天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