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业界专题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移动:咱先聊聊资费的事儿,再来谈4G

作者:王强
2014/12/16 14:05

移动:咱先聊聊资费的事儿,再来谈4G

今年年底中国移动4G手机销量预计将超过1亿部,各种终端达700款以上;4G用户数量预计达8千万之多,远远超过联通和电信。在3G时代一直诸事不顺的中移动,现在看来可以扬眉吐气了。

移动自己对这样的现状非常满意。由于工信部目前正式发布的4G商用牌照只有TD-LTE一种,三大运营商中只有中移动可以轻松利用现有的3G网络简单升级设备即可全面铺开4G网络;电信和联通因为分别使用CDMA2000和WCDMA的3G制式,转向TD-LTE网络成本高昂,因此一直希望获得FDD-LTE牌照来跨入4G时代。结果工信部至今也只是允许运营商在部分城市试点运行FDD-LTE,让联通和电信大为被动,只能眼睁睁看着中移动攻城略地,蚕食过去数年两家好容易夺来的市场份额。

当然,如果中移动的4G布局足够吸引人,与对手的3G网络相比确实更出色更有性价比,让消费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它的强势也是无可厚非。可是移动4G运营一年以来,用户真的感受到了3G升级4G时的颠覆性体验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不管移动如何宣传自己4G网络的压倒性优势,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推广,但大多数的用户的感受总结起来也只有三个字:没感觉。这样的现象其实很容易理解:4G网络最大的卖点是起步高达150Mbps的网络带宽,但在10Mbps家庭宽带离普及都很远的中国,这样的高速无线网络又能有多大的需求?况且150Mbps仅仅是理想状态下的最高带宽,即便是对技术一窍不通的消费者尝过3G时代的教训后也知道实际情况下的网速能有理论值的三分之一就阿弥陀佛了。联通和电信的3G网络速度经过屡次升级已经达到42Mbps,实际表现和移动4G并没有明显差距,很多时候还更加出色。与其相信高带宽能带来倍增的用户体验,消费者可能对“3变4”的数字游戏印象还更好些。

而在广大用户迫切要求改善、真正决定移动通信网络用户感受的通信成本方面,中国移动实在毫无诚意。大屏智能手机广泛普及、各种移动网络应用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一部分的今天,打着技术换代旗号的4G网络竟然依旧在使用“大哥大”时代古老的资费策略:按流量计费。高收入阶层可以随便就选择每月数百元的手机套餐,一个月用几G甚至更多流量毫不心疼;可是大多数工薪阶层用户只能在纷繁复杂的资费套餐里绞尽脑汁地对比、分析、选择,好不容易才能挑选出看上去性价比最高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选好套餐还只是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每天习惯性地盯着手机流量监控,生怕一不小心哪天被什么恶意应用浪费几百M的数据;如果月初玩的多,月底就要小心翼翼省着来,随时提醒自己超额的流量等于白花花的银子,多用一点可能就要少顿饭;找WiFi热点如同寻宝,每一个热点都像是沙漠中的小小绿洲,让人驻足良久都舍不得离开……使用手机成了行军打仗,而流量就是宝贵的弹药补给,用光了后果惨重。4G网络下弹药的消耗速度更加惊人,而资费策略反而更加复杂了。不愧是精算师根据大数据研究出来的方案,一档又一档的套餐、流量包摸透了用户心理,处处想办法压榨消费者的钱包。结果,因为网络性能提升,用户对智能手机依赖程度加深,用户升级到4G后经常会发现自己每月的流量使用大增,不得不花钱升级更昂贵的资费方案。打着改善用户体验旗号的移动4G变成了进一步攫取利润的最大武器,让运营商赚的盆满钵满。

为了尽快让消费者跳进自己挖好的4G大坑,中移动还在推广上大做文章,十八般武艺全上阵。营业厅导购推荐、客户经理推荐、大规模广告宣传……只要用户来办理业务,一定想方设法让他换4G!就算用户一次两次不愿意,三番五次被不同工作人员轮流劝说,最后也只能无奈地认输。移动很清楚自己的用户难以携号换网,垄断者的强势地位让他可以随心所欲。一年一亿用户的惊人数字背后,又有多少用户是真正心甘情愿的呢?

在移动通信技术广泛普及,成为社会基础需求的这个时代,按流量收费的老旧政策早就成了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的最大阻碍。中国移动作为用户数量、利润最高的国有运营商,本该承担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却将攫取垄断收益作为自己的最大目标,损害广大用户的利益、阻碍市场创新。不过可以庆幸的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运营商的管道化已经是无可逆转的大趋势。未来类似微信电话、小米畅聊之类的应用广泛普及后,移动通信用户终将摆脱对传统电话号码的依赖,进而为虚拟运营商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依附于各大互联网企业的虚拟运营商有一天会以低廉的资费和优质的服务、创新的产业模式击败中移动这样的恐龙,那时消费者才能真正体验到4G、5G等技术带来的好处。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移动:咱先聊聊资费的事儿,再来谈4G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